金寨縣位于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是安徽省境內最大的山區(qū)縣,縣域內地理氣候條件獨特,物種繁多,被譽為“西山藥庫”。金寨縣是安徽省乃至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道地原產(chǎn)地。本書收載金寨縣主要的藥用植物520種,由低等到高等排序,以科為綱,以種為目,介紹每種藥用植物的本草源流、形態(tài)特征、生境分布、入藥部位及中藥名,以及藥材
本書就我國有芳香成分的分析的中草藥進行介紹,全書分為3卷,第1卷為中國藥典中的藥用芳香植物,第2、3卷為藥典以外的民間、民族用藥用芳香植物。涉及植物約1500種,每種植物包括基源植物的拉丁學名,別名、所屬科屬、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或生長生境,國內的分布,芳香成分含量、主要芳香成分及其相對含量、中藥性味功效、主治病等。
本書收集1949年以來出版的專著以及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獻、論著等為主要參考資料,將其外科的臨床治療經(jīng)驗整理匯編成書,設立了近400個外科病種,共收集10000余則方劑,涉及中藥、針灸、敷貼等多種治療手段。每個疾病以現(xiàn)代醫(yī)學病名為主,記述中醫(yī)治療方法,將每個疾病從概述、辨證施治、經(jīng)驗方、單方、中成藥、預防用藥六部分進行
本書雖為中藥學專書,但涉及范圍廣泛,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農(nóng)學等內容亦有很多記載。本書保存了16世紀以前大量文獻資料,其中有的原書已佚失,有關資料可從本書得以窺見。本書刊行后,促進了本草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倪朱謨的《本草匯言》、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黃宮繡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學說啟示下而著成的本
本書共五十二卷,約二百萬字,收錄藥物1892種(新增374種),附圖1100多幅,附方11000多種,集我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成就之大成之作,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具有先進的生
本叢書以現(xiàn)代病癥分類介紹我國中成藥名方,分心血管神經(jīng)精神,呼吸消化,內分泌代謝、風濕免疫、泌尿生殖,外科皮膚科,婦產(chǎn)科,五官科,腫瘤與血液,兒科,共8卷,是由院士、國醫(yī)大師、全國名中醫(y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導、碩導等科研和臨床一線的幾百位中西醫(yī)藥工作者合作編纂的大型專著!禕R》本叢書將中成藥藥效與現(xiàn)代醫(yī)藥學基礎理論相結
本書為古籍影印圖書,包括唐藥王孫思邈編集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種典籍!肚Ы鹨健贰肚Ы鹨矸健,唐孫思邈撰,博取群經(jīng),勤求古訓,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編著而成。二書分別成書于永徽三年、永淳二年,是中國古代中醫(yī)學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對后世醫(yī)家影響極大。本次影印,《千金要方》選用清光緒四年長洲黃學熙刊江戶醫(yī)學館據(jù)北宋本
本書是對新中國成立后前30年的中醫(yī)藥成就的總結,填補了這段歷史時期中草藥文獻學術研究的空白,有著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其他卷是其中的一卷。包含了單味藥、歌括、中草藥基礎知識、麻醉以及真菌、海洋生物等中藥書籍,這些內容,對新中國地方性中草藥進行了文獻資料上的補充,實用性強,學術價值高,真實地反映了新中國成立30年間中草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