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出版,特別得益於浦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也有賴於該縣文化部門的傾力付出。浦城縣將縣圖書館古琴藏書中重要的古籍整理甄選,彙編刊行,以爲天下琴人所用,這是利在當代、惠及後世的無私之舉,實乃功德無量。爲保證影印出版的質量,浦城縣特意派專人護送琴譜赴京掃描。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浦城縣各界人士熱心參與、共襄盛事,有
本編整理有代表性的外銷畫2400幅,共十二大冊,彩色印刷。第一冊為各樣草蟲圖冊、第二冊為各樣花圖冊、第三冊為各樣雀圖冊、第四冊為各樣魚圖冊、第五冊至第十冊為各樣藥材冊,雖然個別畫作跟實物有一定差別,甚至極個別畫作完全憑想像,但不影響整體的藝術價值。本套書的出版對社會學、藝術學、自然科學、本草藥材及外交史研究等有較高的參
本編整理有代表性的外銷畫1600余幅,基本都是人物圖,首先考慮外銷畫同一作者,或同一畫室,或同一批次,或同一風格,再適當分類分冊,如民俗圖、場景圖、行業(yè)圖等。同一作者或同一畫室的同一內容外銷畫作品,可能出現(xiàn)在不同批次中,但細節(jié)還是有差別,本編仍完整收錄。本編共十大冊,彩色印刷。
在照相機出現(xiàn)之前,來中國的外國人經(jīng)常買中國風俗人情的畫,回國送人或自己留存。這些反映中國風俗人情的畫被稱為“外銷畫風”,主要出自清后期廣州十三行。在照相機出現(xiàn)后,外銷畫就逐漸消失了,F(xiàn)在這些外銷畫主要藏于英國、法國、德國的圖書館或博物館,雖產(chǎn)于中國,但在中國很難找到這些外銷畫原作,甚至畫中描述的社會活動也不存在。 收
碑帖是一座寶庫,其內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宗教哲學、風俗民情、文學藝術,可與史籍互相補證。民國間中華書局編輯、金屬板印行的《歷代碑帖大觀》(四函五十冊)具有碑帖整理里程碑的價值,無論從臨摹還是碑帖史的整體研究,都非常有必要重新影印出版。因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歷代碑帖大觀》與本書無關,本次影印出版民國間中華書局《歷
本書為“長河大道——黃河文化主題美術作品展”的展品畫冊。該展覽聚焦黃河文化主題,匯集近年來國家組織創(chuàng)作的黃河主題美術作品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黃河博物館等相關機構收藏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本書收錄該展覽作品180余件,分為序篇“大河鑄魂”和“歲歲安瀾”“文脈千秋”“家園歡歌”3個篇章,旨在以美術的形式,生動展現(xiàn)融生命
《篆字印匯(修訂本)》是一部系統(tǒng)匯集篆字的工具書。取材于《說文大字典》《古璽匯編》等兩百余種圖書,其中涉及手鈐本,散頁,新出土璽印、封泥、瓦當,等等,尚未發(fā)表者也占一定比例。書中印字單字以《說文》書體為頭,收古璽、甲、金,秦漢印、封泥、瓦當,以及明清、現(xiàn)代名家印字。印章精選計兩萬余枚,以原大為主,按時代順序而先后。每一
《魯迅手抄法顯傳》是魯迅先生校勘古碑的成果,系魯迅先生的手稿。此書為宣紙四色印刷,一函一冊。封面用瓷青紙面,藍布函套,仿古曬金宣簽條。此書由東晉高僧法顯于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撰。全書記載了法顯于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和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從長安出發(fā),次年秋間出敦煌,經(jīng)西域到達印度諸國,又泛海前往師子國,途經(jīng)南
本書共4卷,本卷為《山水集II》。曾曉滸(1938.10-2015.2),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當代中國畫大家,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1949年后,較早來湖南從事高校美術教育和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卓越美術家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4年主筆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繪制巨幅湘繡屏風《韶山》,隨后又為大會堂創(chuàng)作大幅山水壁畫《南
本書內容涵蓋書法、篆刻、繪畫等題材,時間由唐至1949年前,墨跡作者不限于中國本土高僧,還包括東渡日本高僧和日本高僧,藏地主要涵蓋禪宗寺院、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本書為叢書第一卷,作者是杭州永福寺的住持。永福禪寺近年來收集了一批流失海外的高僧墨跡,尤以黃檗宗為興。本書即是在這批墨跡的基礎上編寫的,收錄了隱元隆琦、費隱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