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9年至2010年,中日聯(lián)合江南地區(qū)民俗調查在福田亞細男教授的領導下,受到日本科研經費長期的資金支持、中國民俗學界的積極響應,中國民協(xié)及地方文聯(lián)、民協(xié)的不懈努力,調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單位的積極配合。中日學者聯(lián)合組成調查團以中國江南地區(qū)民俗為對象,開展了6期持續(xù)20余年的村落田野調查。聯(lián)合調查不僅記錄
本書是作者在調查了多位苗族歌師理老的基礎上,對武陵山區(qū)苗族婚嫁禮詞進行的系統(tǒng)性的綜合整理。苗族婚嫁禮辭,苗語為DUTQUBDUTLANL(讀曲讀蘭),是東部方言苗族人在舉行訂婚和結婚儀式時所吟誦的頌祝辭,是一門受東部方言苗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古老辭話,廣泛流傳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及其相鄰的湘西及渝東南等東部方言苗區(qū)。婚嫁
宋刻《新定三禮圖》二十卷。宋聶崇義集注,宋淳熙二年(1175鎮(zhèn)江府學刻公文紙印本,刻印皆精。清錢謙益跋。聶崇義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除將名物分類歸納、用文字解釋說明外,每一種名物繪畫一圖,共計三百八十一幅圖,與文字相副。所繪圖像雖“未必盡如古昔”,但援據經典,考釋器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亦是研究、觀摩古代版畫的絶佳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是我國儒學史、學術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人。《家禮》是朱子學的基本文獻,享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都叶Y》的制定意味著儒家禮儀發(fā)生了社會化、生活化的重大轉向,是突破性的禮學成就。《家禮》不僅對元明清三代約七百年產生了持續(xù)長久的廣泛影響,而且遍及整個東亞地域,對日本、朝鮮?韓國、琉球、越南等地產生了廣
本書收錄整理清代民國時期的廣西民俗文獻十余種,以時間先后為序,編為五冊。這些資料既包含民國時期廣西地區(qū)重要的社會調查資料,如《兩廣瑤山調查》《花籃瑤社會組織》,又有《嶺南雜記》《粵述》等記載廣西社會風土民俗的筆記體著作。其中不乏較早對少數民族民俗、服飾等做出研究的著作,如廣西永福人劉介對廣西民眾服飾的變化有所記載,同時
本書收入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藏宋元墓志、買地券拓本700余件。墓志、地券自中古以來廣泛應用于民間基層社會,是研究社會史、經濟史的重要資料,可與傳統(tǒng)史志文獻互證互補。歷來碑志的研究整理,時間上首重六朝隋唐,地域上推崇關中邙洛,宋以后南方各地石刻碑志則是近年來始受重視。本書選擇宋元時期江西墓志、買地券,規(guī)模可觀,形制特異
本書共繪制三百種不同的民族與地區(qū)之人物圖像,每一種圖像皆描繪男、女二幅,共計約六百幅。每幅圖繪之后,皆附有文字說明,簡要地介紹此民族與清王朝的關系,以及當地的風土民情。
本書是一部匯編清代貴州和云南苗族的民族風俗圖集。經過清代前期的歷史演變和對貴州云南民族的識別,到清光緒年間,政府對于黔、滇兩省民族的認知水準已經基本定型。如其中所收錄的《黔苗圖說》所表現的貴州民族種類,代表著清朝政府對貴州民族的認知程度。除此以外,還有《滇苗圖說》《苗蠻圖說》《黔省諸苗全圖》等十余種。對此類文獻進行編纂
2019年9月1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為期一天的“中國古代服飾與禮儀”學術研討會。本書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服飾與禮儀”學術研討會的重要成果,匯集三十余位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的報告及討論。著重一提的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終身研究館員孫機從“從衣裳到深衣”“唐代服裝怎樣走向雙規(guī)制”“清裝與元、明
本書收錄宋代買地券近270件。每方買地券和磚志皆配以高清拓片,力求展現原貌。所收買地券、磚志按逝者卒年和葬年的時間為序。下以解題形式簡要將買地券和磚志的名稱、形制、尺寸、作者卒年葬年、出土地點等相關信息等,然后對拓片加以釋文標點,并配相關注釋。書末附《出土宋代買地券著錄簡目表》《出土宋代買地券目錄索引》,方便查找更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