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區(qū)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尤其是川西平原因有都江堰等水利灌溉之利,“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經濟發(fā)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歷代有關巴蜀經濟方面的記載不僅反映在地方志等文獻之中,而且還有專門的文獻記載,反映在物產、賦役、鹽業(yè)、礦產、商貿、銀行、貨幣等許多方面,本書叢即將相關重要歷史文獻加以整理,所收的歷史文獻都是
本書所指經濟文獻,是那些含有一定經濟信息并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書寫而成的原始文檔資料。就文獻生成時間而言,即指古代埃及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50前1069年)這樣一個時間段。新王國時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鼎盛期,在此期間,古埃及經濟管理體系日臻成熟。存世文獻中,這一時期留存下來的經濟文獻類型龐雜、數量眾多。經過篩選,本書共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發(fā)表于1776年,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tǒng)的描述,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