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工會亦由此進入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段,共和國之初的北京市私營企業(yè)工會*是**魅力。本書選取1949~1956年北京市私營企業(yè)工會為研究對象,對工會自身建設及其與資本家之間的復雜關系展開了系統(tǒng)研究:在工會主導之下,工人與資本家的情緒起伏
本書圍繞“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一主題,從“治國”與“治黨”的關系講起,首先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根據(jù)國情和黨情強調“治黨務必從嚴”,研究反腐敗斗爭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兩場斗爭經(jīng)驗,并回答了
本書由“調查報告”、“研究動態(tài)”、“大事要覽”、“重要文獻”等四個部分組成。通過“調查報告”總結近五年來高校黨建的典型經(jīng)驗,通過“研究動態(tài)”評述五年內高校黨建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成就與不足,通過“大事要覽”回顧五年內高校發(fā)生的與黨建有關的重要事件。在“重要文獻”中,精錄五年內有關高校黨建的文獻資料,以為將來的研究者提供便
本書共分為四編,內容包括:史學視域下的古田會議、黨建視域下的古田會議、意識形態(tài)視域下的古田會議、毛澤東詩詞中的閩西革命。
本書以加強高校黨的建設、提高高校黨建科學化水平為主線,闡述了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基本內涵、戰(zhàn)略定位,明確了提高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原則,對高校開展以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為核心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干部隊伍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工作思路,并結合高校工作實際,提出了提高
高職高專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
《青州群眾路線教育與實踐》從對中國共產黨青州歷史和中共黨史研究的角度,從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現(xiàn)實等多重維度,重點圍繞黨在青州革命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中堅持群眾路線的實踐與啟示,以豐富鮮活的史料,聯(lián)系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回顧青州革命史、建設史、改革開放史,充分闡述了群眾路線在青州革命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
本書是20多個。▍^(qū)、市)高校和有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研究論文。經(jīng)過組織評審,特遴選部分論文結集出版。為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開展中共黨史、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的研究教育宣傳,充分發(fā)揮中共黨史資政育人作用,2015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與延安大學聯(lián)合
近幾年來,桂林理工大學高度重視“三型”黨組織建設。本書是桂林理工大學開展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結晶,既有領導干部對開展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理性思考,也有桂林理工大學開展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探討與經(jīng)驗總結;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實踐特征,對深化高等學校開展“三
本成果集涉及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黨建科學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以及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等六個方面,共收入論文48篇。此次全國高職高專黨委書記論壇征集的優(yōu)秀論文,體現(xiàn)了近年來全國高職高專廣大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等內
《中國共產黨鉛山歷史(第二卷1949-1978)》遵循“求真存實,立準立好”的方針,本著“廣征、核準、精編”的原則,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繩,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記述了1949年至1978年,鉛山
《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為中共黨史黨建、中國現(xiàn)當代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專業(yè)性學術集刊,主要刊載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領域的原創(chuàng)性學術成果。本刊內容廣泛,涵蓋中國共產黨與現(xiàn)當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外交、軍事、理論、歷史人物及海外中國研究等各方面。題裁包括專題研究論文、歷史考證、理論闡釋、治學札記、學術動態(tài)、口述
《中國共產黨宿遷縣歷史(1927-1978套裝共2冊)》分兩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黨的兩個歷史決議為準繩,全面準確地記述了1927年至1978年黨在宿豫(原宿遷縣)的創(chuàng)建、曲折發(fā)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以及蘊含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分三個部分:德州黨的早期活動;德州黨組織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德州黨組織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下卷論述上限自1949年10新中國成立始,下限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止。
《青年黨史學者論壇》是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yè)青年教師為主,并邀請校外青年學者和博士生參加研討,由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評論人,為中共黨史青年學者架設的一個制度化的學術交流平臺。本輯分“海外中國共產黨研究前沿”“國共視野下的現(xiàn)代中國法制變革”“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1950~1960年代的中國社會”五個板
本書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員人生價值觀的有關問題。從人生價值的含義入手,論述了共產黨員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必要性、共產黨員人生既直觀的科學定位,以及共產黨員人生價值觀的具體觀點;介紹了應當如何正確評價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提供了共產黨員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方法和途徑;提示共產黨員要警惕人生價值觀的蛻變,提供了防止人生價值觀蛻變的辦法
兩位作者從自己四十年黨史、國史研究的成果中挑選了35篇文章集為本書,編為四編:大事論說,文獻解讀,要人評論,史著品評。這些文章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偉大轉折(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實現(xiàn)和活躍于其中的重要人物展開討論。
本書從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兩個務必”、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新中國藍圖的頂層設計、西柏坡經(jīng)驗對當今的啟迪、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表現(xiàn)出的紅色智慧、以及重走“從延安到西柏坡”中國革命轉戰(zhàn)路、重走“從西柏坡到雙清別墅”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路的體驗感悟,以及下一步西柏坡研究的設想等七個方面展開的對西柏坡
本書是一本寧波市鄞州地方上以改革開放為主線,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重點記述了全縣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衛(wèi)生和社會發(fā)展等各方面的事情,同時也記述了一些突發(fā)性事件。
本書以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方針、政策為指導,以建立科學、簡便、管用的廉政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為目標,聚焦于建立法治反腐的GDP,從不同層面和多個維度收集了一批典型案例,并對這些案例進行了深入的背景分析、主要做法評介、建設成效及特色分析、現(xiàn)存問題分析,進而針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對策。在理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