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意就道家與中外哲學進行一些比較。全書分為總論篇、分論篇、專論篇、新論篇四大部分,探討了道家哲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的地位、思想淵源、現(xiàn)代啟迪以及道家哲學在實踐中的主要成就;重點討論了道家哲學中關于本體論、有無觀、價值論、宇宙觀、認識論、政治思想、平等思想、審美思想、人生之道等問題;針對現(xiàn)實中突出的問題和容易誤讀、
丹尼爾·丹尼特是美國著名的心智哲學和認知科學家,長期從事心靈問題研究,并積極宣傳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心靈哲學的理論發(fā)展和科學的社會價值的普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書在考察丹尼特認知研究工作背景的基礎上,向讀者介紹了這位的大師的主要認知哲學成果,分析了他對意向性、意識和自由意志三種認知現(xiàn)象進行的自然化解釋,明確他的
后現(xiàn)代主義是西方*流行的社會文化思潮之一,也是各種新型社會理論和當代藝術創(chuàng)造的哲學基礎。它以多樣表達形式和不確定的概念游戲,一方面對啟蒙以來的現(xiàn)代性進行尖刻的批判和反省,揭示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內(nèi)在危機的深厚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同時提出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造性思路,主張否定傳統(tǒng)價值和道德,把“解構”當成創(chuàng)新本身的重要途徑,從而
追求幸福是每個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功課。我們都希望成為更好的人,收獲個人的幸福,并有能力使他人更快樂。本書將這種獲得幸福的能力視為可以分析和學習的“科學”,作者認為幸福首先建立在生物層面的法則之上,即健康的身體通常是心智健全的基礎,包括注意飲食、鍛煉身體、注重睡眠等;此外還應注意生理學家們提出的一些最基本法則,進行記
關于本書 《康德的自由學說》一書對康德的自由學說進行了整體通貫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學說絕非如黑格爾以來眾多康德專家曲解的那樣,缺乏生存關注、賤視人的情感、只是純?nèi)焕砟畹谋税杜c虛擬;康德全部批判工作可說是一個成功證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論證整體,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學說揭示“自由作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
《康德的形而上學》一書按從自然領域出發(fā),再進至自由領域,*后達至自然與自由之統(tǒng)一的進路進行。其結論是:康德的批判哲學揭示出一個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學。它是道德的、屬于自由概念之領域的。這個道德的形而上學的樞紐在于人類乃至全宇宙發(fā)展的**根據(jù)——意志自由,及其*高原則——自由之原則?档陆颐
本書是作者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書中討論了印度佛教傳入與當時玄學、儒家、道家的關系和爭論,介紹了隋唐時期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發(fā)展的歷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沒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fā)生戰(zhàn)爭的內(nèi)外原因,考證了與佛教相關的部分文獻等,并收入了作者對《心經(jīng)》的通俗講義。書中注重從佛道比較的視角來研究
用語境論(contextualism)研究認知問題是為了回答以什么樣的形式、基點或核心去重構認知哲學未來走向的重大理論問題。 《智能機自語境化認知模型建構認知的語境論研究》運用“假設—檢驗”研究策略,以人的自語境化認知過程為模板,用智能機驗證這種演化過程,獲得對“人類何以思維”這個問題的更加深刻的認識。 《智能機自
認知動力主義是認知科學中一種正在迅速發(fā)展的研究范式.它將有機體的認知視為一個復雜的動力系統(tǒng),主張認知的實質(zhì)是腦、身體和環(huán)境之間適應性的交互建構過程。 《認知動力主義的哲學問題研究》緊緊圍繞認知動力主義所涉及的哲學問題而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認知動力主義形成的歷史基礎、認知動力主義的非表征立
《互模擬理論的邏輯研究》從邏輯的角度研究互模擬,主要以模型論、集合論和模態(tài)邏輯的知識為背景,意在從歷史層面揭示互模擬在模態(tài)邏輯和非良基集合論中的發(fā)展過程,從理論層面探討互模擬的基本理論和作用。 《互模擬理論的邏輯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互模擬的發(fā)展歷程、互模擬的基本理論和性質(zhì)、互模擬與模態(tài)等價之間的關系、基于互模擬的模態(tài)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課第2版》共分為15章,通過上、下兩篇的闡釋讓讀者了解“心理分析”的作用并教會讀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該如何應用這些心理分析技巧。書中通過諸多饒有趣味的案例和貼近生活的情景介紹的心理分析方法,讓讀者能夠認識自己、讀懂他人,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
作為父母常常有這樣的困惑:自己的孩子自己卻不了解,不知該如何教育,常常發(fā)生摩擦,甚至和自己像仇人般的敵視,這些問題讓父母感到頭疼。有沒有一種簡單的工具和理論,能讓父母很快地了解孩子的性格?有沒有一種相對針對性的,而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可以審視父母自己身上的問題?《兒童性格色彩心理學》這本書就為
本書共20章,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大學生安全教育,共包括十章,下篇主要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為十章。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大學校園生活中多發(fā)、常見的安全隱患入手,針對大學生的特點,以簡明的行為規(guī)范和避險方法為主線,講述各種安全知識以及自我保護措施。本書以基本知識闡述為主,結合大量的案例,緊扣大學生生活、學
本書所含的中國哲學基本原理部分由探討中國哲學的內(nèi)核入手,依本體論、認識論和道德價值論三個部分用三句話概括中國哲學,并略作展開。在此基礎上專門探討了中國哲學中的德性和倫常的問題,探討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相關問題。在這個部分基本囊括了中國哲學的人格特質(zhì)、修心和修身方法、天道的領悟、人世的建設四個方面的關鍵內(nèi)容。
本書首先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及其相應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策進行研究,具體包括高職生的自我同一性與疏離感、自尊與自我妨礙、學習心理、情緒心理、意志品質(zhì)、人際關系、社會支持、生活希望感和生活滿意度等內(nèi)容。其次,基于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對高職院校如何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傳統(tǒng)的病例診斷式消極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系統(tǒng)研究,具體包括高職
《心理與教育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SPSS應用教程》是在編者多年教學實踐基礎上編寫而成。全書共10章內(nèi)容,分別是:概述,數(shù)據(jù)文件的建立、編輯與整理,描述統(tǒng)計,假設檢驗原理與單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雙樣本t檢驗,單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與混合設計,線性回歸,非參數(shù)檢驗。全書以統(tǒng)計方法理論為主線索,以SPSS1
本書則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概念分析的方法,從思維方式的層面去處理為什么“言不盡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揭示詩歌語言的特點。
本書分成兩部分:上篇是帕奧禪師對佛教經(jīng)典《大念處經(jīng)》的講解,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實修要點;下篇是問題回答部分。
《老子章句淺釋》,臺灣劉瑞符先生著。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為《老子》,故歷代注釋、解讀、研究《老子》之作,不絕如縷。盡管如此,本書亦有其獨到之處。它把《老子》的內(nèi)容概括為兩大項:一為講自然之道者,一為講人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據(jù)此體例,加以撰述,對于讀者認識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為法之義,當能有所助益。作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生產(chǎn)方式的結構與生產(chǎn)關系的兩重功能、科恩對生產(chǎn)力一元決定論的辯護:一個批判的考察、有機生產(chǎn)方式的變遷及其動力:邁向馬克思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經(jīng)濟人假設與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與演化經(jīng)濟學、演化馬克思主義的競爭理論:一個方法論的探討、資本占有剩余價值在什么意義上是符合(或不符合)正義的試論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