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粒狀晶質鈾礦顆粒一般較為細小且常以副礦物形式存在,關于粗粒晶質鈾礦則鮮有報道。本書通過對粗粒晶質鈾礦的深入研究,從晶體結構、化學組成、礦物組合等方面研究晶質鈾礦的標型礦物學特征,進而直接獲得天然晶質鈾礦的成因礦物學特征,為晶質鈾礦的礦物學研究特別是成因礦物學研究提供最新的礦物學資料,極大地豐富全球鈾礦物數(shù)據(jù)庫。通過
固廢資源化是目前礦業(yè)領域和礦物加工領域的熱點,如不進行妥善處理和利用,將對資源造成極大浪費、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固體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水平,是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書綜合介紹了固廢資源化領域國內磷石膏目前堆存及利用的現(xiàn)狀和國內外研究成果,全書從磷石膏產生、磷石膏利用的基
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以凹凸棒石礦物為稠化劑的磨損自修復型潤滑脂的制備及其摩擦學行為與機理。主要內容包括:天然凹凸棒石的結構、性質及其摩擦學應用,礦物粉體的細化、活化、熱處理與表面有機改性工藝與評價,以表面改性凹凸棒石粉體為稠化劑的礦物潤滑脂制備工藝、理化性質及摩擦學性能,典型固體潤滑劑、油溶性抗磨劑、凹凸棒石礦物粉體、
《礦物材料結構與表征》重點介紹了礦物材料包括元素、晶體結構、顆粒形貌、孔結構、熱性能、表面與界面在內的不同微觀層次的結構特征,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質、測試方法、礦物材料性能與結構關系的表征應用內容。《礦物材料結構與表征》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礦物材料元素成分組成、離子交換容量的測試技術與應用;礦物材料晶體結構X射線
本書重點介紹了礦物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質、變化規(guī)律,以及性能測試方法與礦物材料各種性能的應用情況。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礦物材料吸附性能分類與影響因素,吸附性能測試技術與應用;礦物材料熱容、熱膨脹、熱傳導、熱穩(wěn)定性的表征技術、測量方法及應用;礦物材料的導電性、介電性、壓電性、鐵電性、釋電性能表征技術
礦物材料制備技術是一門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綜合性很強的應用技術,也是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技術之一。本書圍繞先進礦物材料制備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重點介紹了礦物材料高效、高值、綠色、低成本制備技術;礦物材料工藝流程的簡短化和智能化;礦物材料形態(tài)、粒度和性能的精準控制;礦物材料組構、加工、性能和用途一體化。全書共10章,主要內
本書重點介紹了礦物材料的基本概念、礦物學基礎、晶體結構、表/界面特性、精深加工理論、表面改性及功能化原理、復合結構設計等共性科學基礎。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礦物材料概述(概念、發(fā)展趨勢);礦物學基礎(成因、結構演變、物性等);礦物材料晶體結構(概念、典型硅酸鹽結構、構效關系等);礦物材料表面與界面(幾何特性、表/界面能、
本書介紹了礦物材料的定義和分類,綜述了環(huán)境礦物材料(特別是水處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礦物材料),基于礦物的發(fā)光材料,二次電池、電容器用礦物材料,新型礦物保溫材料和工業(y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作者在以上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全書共分6章,分別是緒論、環(huán)境礦物材料、電化學儲能礦物材料、基于礦物的發(fā)光材料、新型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海泡石黏土礦物材料的加工、分析、設計和應用,內容包括海泡石基本情況概述、海泡石礦物加工技術、海泡石表征方法及測試結果分析、海泡石功能材料設計原理及實踐、海泡石礦物材料的應用五個方面,附錄分享了多個與海泡石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本書旨在介紹與海泡石產業(yè)鏈密切相關的技術和研究進展,提升對海泡石礦物及相關科研產業(yè)的
本書是國際上第一部專門論述礦物學環(huán)境屬性的專著,系統(tǒng)總結了作者團隊近20年來的研究成果(內容來源于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代表了國內礦物學環(huán)境屬性的研究水平,部分成果在國際上處于**地位。本書系統(tǒng)論述了礦物記錄環(huán)境變化、礦物影響環(huán)境質量、礦物反映環(huán)境評價、礦物治理環(huán)境污染以及礦物參與生物作用五大礦物學環(huán)
《二維蒙脫石制備與功能化應用》系統(tǒng)介紹從蒙脫石到二維納米片再到二維蒙脫石功能化應用的全過程!抖S蒙脫石制備與功能化應用》闡述蒙脫石水化膨脹過程及機理,介紹循環(huán)冷凍-解凍二維蒙脫石制備、二維蒙脫石表面水化膜厚度測量等新方法;梳理二維蒙脫石的形貌特征、表面電動性質、穩(wěn)定性及流變性能;闡述蒙脫石納米片功能化設計及組裝調控體
作者結合自己數(shù)十年的教學和研究成果,系統(tǒng)總結了近30多年來成因礦物學在理論、方法和應用方面的新進展;以礦物發(fā)生、發(fā)展、消亡和變化為主線,闡述礦物個體和系統(tǒng)演化的過程和條件;依據(jù)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的礦物組合、礦物種屬和礦物特征,論述礦物標型的科學內涵,并提供大量研究資料;從成分、結構、流體包裹體和礦物相平衡等多個維度,介
計算礦物學屬于一門交叉學科,其建立和發(fā)展依賴于物理學和計算機學的進步。不同于實驗礦物學從測試結論反推理論模型,計算礦物學可根據(jù)已知礦物模型計算理論模型的理論值,或預研推測未知模型及其相應參數(shù)。目前,國內外計算礦物學的相關論文很多,但其發(fā)展仍滯后于實驗礦物學?紤]到礦物學、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化學等相關從業(yè)人員的物理學和計算
《海泡石工業(yè)應用技術》共分4章。第1章海泡石概論,主要介紹了海泡石的基本信息、性質與化學組成,海泡石的國內外應用現(xiàn)狀。第2章海泡石預處理研究,從海泡石的性質出發(fā),講述了海泡石的提純、改性和功能化方法,還詳細介紹了海泡石的吸附性能和機理。第3章海泡石用途,主要詳細講述了海泡石在各方面的廣泛應用,主要包括海泡石吸附性能應用
本書主要圍繞華南早寒武世黑色巖系礦床的成礦主控因素及其成礦差異性這一科學問題,選擇該時期鎳鉬多金屬和重晶石兩個典型礦床,系統(tǒng)開展地質學、巖石礦物學、元素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綜合研究,結合礦床地質特征討論礦床成因,再進一步綜合整理前人對磷、釩等礦床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地提出三元(生物-熱水-海水)疊合成礦
Thisbookisofinterestregardingacidminedrainage(AMD),animportantenvironmentalproblemcausedbythenaturalweatheringofmetalsulfidesduringtheutilizationofmineralresour
本書是華北陸塊本溪組的研究專著,核心內容是運用本溪組的沉積作用、下伏碳酸鹽巖的古巖溶作用和鋁的富集作用三者協(xié)同演化的思想,在深入揭示本溪組含鋁巖系的基本特征、本溪組形成時期的沉積構造環(huán)境和古巖溶形成本質的基礎上,對本溪組含鋁巖系的形成機理進行研究。
選礦工藝礦物學是在地質學和礦物加工學之間發(fā)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在礦床綜合評價、確定合理的選礦工藝以及優(yōu)化選礦流程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書全面介紹了選礦工藝礦物學的發(fā)展概況、礦物分離及其分析測試技術、樣品的采取和制備、礦石的化學組成、礦石的礦物組成、礦石的結構構造、元素的賦存狀態(tài)、礦物嵌布粒度、礦物的解離特性以及在
黏土礦物是天然存在的、含量豐富、價格低廉、無污染的納米材料,除了陶瓷和紙張涂層等傳統(tǒng)用途,還有許多新的用途,如具有優(yōu)異吸附性能的新型有機黏土的設計、污染控制和環(huán)境保護等。長期以來,對黏土礦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質、巖土和礦物等方向的實驗測試和理論分析,但從物質構成出發(fā),對黏土礦物電子結構、摻雜機制、吸附性能等進行數(shù)值計算
本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高放廢物固化基材概述、釓鋯燒綠石的結構與性質及其作為高放廢物固化基材的特點、粒子輻照技術原理及其在材料領域的應用,以及釓鋯燒綠石三/四價錒系模擬核素、雙錒系模擬核素、模擬TRPO廢物、U3O8等固化體的輻照效應(包括α及重離子輻照);通過對輻照后的固化體的微觀形貌和微觀結構的分析,總結燒綠石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