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教碑刻輯錄》是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6BZJ039)的結項成果基礎上修改而成。書稿內容全面系統(tǒng)搜集江西道教廟宇碑刻存在的數(shù)量、類型、特點、分布區(qū)域等相關信息,并對有價值碑刻進行分析和研究。所涉主要內容以當代江西行政區(qū)劃為依據(jù),以涉及江西道教為主。收錄范圍包括道教碑記、宮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學者以及相關考古學者的論文集。本書從科技考古的不同領域和角度,對我國近些年來科技考古各研究領域普遍關注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梳理與綜述。這些研究領域包括數(shù)字考古、人骨考古、動物考古、植物考古、木材分析、食性分析、古DNA分析、化學分析、環(huán)境考古、冶金考古、玉石器
本書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為主題,通過178(套)精美文物,展示了長沙窯瓷器在唐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文化交往中的作用與地位。全書分為“焰紅湘浦口”“筆精妙入神”“大舟有深利”三個單元,以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視角,展示長沙窯瓷器燦爛多姿的釉色、豐富多樣的器物品類、獨具特色的詩文與繪畫裝飾以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
針對6至14歲兒童讀者,以繪本形式展現(xiàn)各主題內容。全套涉及器物、天文地理、四大發(fā)明、中醫(yī)中藥、絲綢之路、等8個主題內容,既有兒童應知應會的學問,也有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趣味知識點。內容拒絕說教,更具人文關懷和歷史眼光,結構豐富立體、系統(tǒng)性強,語言符合兒童理解能力,淺顯易懂。其中出現(xiàn)的趣味問答,更是給小讀者提供了獨立思考
本書是第一部關于青銅方彝的學術專著。書中全面搜集了傳世和出土方彝,梳理了自宋代以來著錄和研究方彝的歷史,探討了定名和功用問題,通過細致地考古類型學分析,揭示出方彝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脈絡,推定了各期年代,歸納了隨葬方彝墓葬的特征,分析了方彝在墓中的擺放位置,從出土地點的分布出發(fā),觀察方彝的使用地域、人群及其變遷,研究了方彝和
陶瓷考古通訊(第9輯)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學“雙一流”建設項目、考古學陜西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考古學與文化遺產學學科建設陜西省特色學科建設項目、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項目資助下,由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和西北大學唐仲英文化遺產研究與保
本報告整理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2020年至2021年間在朝陽區(qū)東壩鄉(xiāng)、三間房鄉(xiāng)、金盞鄉(xiāng)、崔各莊鄉(xiāng)開展的7處發(fā)掘項目。共發(fā)掘古代墓葬108座(包括漢代墓葬2座、魏晉墓葬1座、北朝墓葬1座、元代墓葬1座、明清墓葬103座)、古代道路遺跡6條、坑1座。出土器物包括陶瓷器、銅器、銀器、金器、料器、銅錢等。朝陽區(qū)位于北京東部,歷史
本書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考古報告集。收錄考古調查、發(fā)掘簡報及鑒定分析報告26篇,先秦時期簡報包括溫江魚鳧村遺址2021年度調查與試掘簡報、2021年彭州市晏家店子遺址發(fā)掘簡報、新都區(qū)新都街道龍虎村遺址東區(qū)發(fā)掘簡報、2021年郫都區(qū)石亭村商周遺址發(fā)掘簡報等,歷史時期簡報包括四川茂縣下南莊墓地清理簡報、彭州市竹瓦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編輯的學術集刊。本輯收錄考古調查發(fā)掘報告、研究論文等27篇,內容涉及中國邊疆及毗鄰地區(qū)的古代人類、古代文化與環(huán)境。內容包括:古椰遺址雙肩石器初步研究、浙江安吉古城遺址出土的人面紋與獸面紋瓦當?shù)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