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量化歷史研究的專業(yè)性輯刊。本輯內容涉及民國時期農村借貸的利率問題,傳統(tǒng)中國激勵制度和信息制度以及大分流的緣由研究,李約瑟之謎與東西方分途,中東世界為何衰落,全球不平等的過去和未來,打開金融穩(wěn)定的鑰匙,新歷史計量與歷史自然實驗,群體、地理與中國歷史等。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量化歷史研究的**成果,論述規(guī)范,頗具學
本書敘事上限定于1996年1月,個別內容適當上溯,下限至2013年12月。記述了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境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xiàn)狀。
本書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5年度考古報告集。收錄考古報告30篇,包括有汶川龍溪寨遺址、茂縣安鄉(xiāng)遺址、丹巴蒲角頂遺址、鹽源皈家堡遺址、會理饒家地遺址等新石器時期遺址發(fā)掘材料;2015年鹽源盆地考古調查發(fā)現(xiàn)6處新石器時期至大理國時期遺址;新都二中遺址、郫縣天臺村遺址“萬達廣場”地點、西華大學古遺址等寶墩文化至十二橋文化
難民和移民問題在現(xiàn)今的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它不僅關系到德國的政治生態(tài),也影響了德國的社會生活,甚至關乎整個歐盟的日常運轉。本書圍繞德國的移民與移民問題展開討論,包括相關德語文獻的首次漢譯和中德學者的精辟論述,涵蓋了來自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維也納大學、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等著名高校的知名學者,如
經過近四年的系統(tǒng)研究,本書以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探索為定位,提煉了2000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的成長環(huán)境、師承路徑、科研定位、資源整合、突破發(fā)展、成果擴散的信息譜系,構建了研究解析的分析框架與指標體系!禕R》同時,精選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三大領域27個經典案列進行深度研究,提出對中
本書為張海鵬的學生為慶賀其八十華誕而組織編寫的文集,主要收錄每位學生近十年來的一篇有代表性的論文,卷首是張先生學術自述,書末附張先生自訂年譜。張海鵬,男,1939年5月生于湖北省漢川縣。1964年7月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學系。1964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后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79年評定為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新世紀、新治理,自己講、講自己,尚和合、求實踐,新儒學、新人格。*部分為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啟了中國的世紀、人類的新世紀,為世界奉上中國的方案。第二部分為構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魄、神韻的和合學理論思維體系,以及自己講、講自己的中國理論思維話語體系,包括和實力的意蘊和建構、和實
《中國墓室壁畫史論》從通史層面上描述中國墓室壁畫的發(fā)展面貌。首先,理論體系層面上,明確提出重生信仰對墓室壁畫的支持,討論儒教的歸屬性,以及與道教、佛教的區(qū)別。其次,發(fā)展階段層面上,首次提出中國墓室壁畫發(fā)展分為漢魏晉南北朝的興盛期、唐宋元的繁榮期和明清的衰退期三個階段。再次,藝術價值層面上,一方面,重點描述興盛期和繁榮期
深圳作為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城市,作為崇尚平等和包容精神的現(xiàn)代移民城市,作為科技產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城市,30多年來始終秉持敢闖敢試的開拓精神,形成求學問道的學術追求,逐步培育出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術群體!渡钲趯W人訪談錄(第1期)》將2016年度“深圳學人”系列訪談結集出版,全面深入地介紹在人文社科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18位深圳學人。
《潮學集刊》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辦,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員會承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面向海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年刊。主要收錄符合當代中國學術規(guī)范,遵循本學刊《文稿格式》的有關潮汕歷史文化研究的高層次、高水平研究成果,歡迎國內外學術界同人踴躍賜稿!冻睂W集刊》(第六輯)收錄潮學研究學術論文17篇,論文內容涵蓋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