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時間序列對駢文產生發(fā)展進行了描述。先秦兩漢為駢文孕育與萌生期,魏晉為駢文形成期,南北朝為駢文鼎盛期,隋唐五代為駢文由盛極而漸變期,宋代為駢文新變與延續(xù)期,遼金元明為駢文低潮期,清代為駢文“中興”與衰落期,現當代為駢文之余波,并列舉了各個時期典型的駢文進行解讀。另外,本書還專辟“域外駢文創(chuàng)作”,對東亞東南亞國家駢
唐詩和宋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遺產,是中國文學史上兩座豐碑!短圃娝卧~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唐詩宋詞中具代表性、歷經千年依然膾炙人口的篇章,按作者簡介、詩詞、注釋、鑒賞的順序闡釋唐詩宋詞的美學內涵,讓讀者欣賞圖文并茂的唐詩宋詞千古絕唱。書中以二維碼的形式加載配樂朗誦音頻,歡迎讀者下載品鑒。
《唐代詩序及其文化意蘊研究》將唐詩序視為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采用綜合論述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詩序的文學史意義、對文學理論的貢獻及文化意蘊導向方面加以清理論述,為唐代文學特別是唐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能引起人們對詩序的重視,頗利于唐詩研究的深入發(fā)展。該書體現出作者扎實的文獻功底、清晰的分類思路和較高的宏觀把握能力,及
《楚辭集解》是明代嘉靖年間汪瑗的楚辭學著作,是一部頗有成就且有特色的楚辭注本。趙靜著的《發(fā)以辯理悟以證心:汪瑗及其<楚辭集解>研究》在厘清汪瑗生平、學術背景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楚辭集解》的成書過程、研究方法的特色,細致梳理了《楚辭集解》不同于舊注的新觀點,并探討汪瑗注屈的訓詁成果及注疏方法以及在文學傳承上的貢獻,同時對
本書在宏觀視野下審視名著《西游記》,考辨其祖本、作者、思想、藝術、傳播等,側重現代西游記研究成果之客觀評斷,舉凡魯迅、蘇興、中野美代子、蔡鐵鷹等,以歷時性與共時性之交匯,評議其歷史價值,針對研究歷史與發(fā)展,首次提出建立科學的“西游學”,從未來學、比較文學等方面開拓《西游記》研究的新空間、新領域,推動《西游記》研究邁向更
《賦學講演錄》(二編)根據作者給研究生講授“中國賦學研究”課程的課堂錄音整理而成,共有十講:賦韻、賦法、賦詞、賦藝、賦家、賦序、賦注、賦類、考賦、習賦。作者依據文體論的原則,對辭賦的韻律節(jié)奏、格法技術、修辭風格與空間藝術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尋與講述,以展現賦體文學的基本特征和精神氣貌。書中著重發(fā)現的一個學術視點是楚漢賦家
戲曲是俗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它以其通俗的形式和內容在社會民間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不斷豐富和完善,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來,對戲曲與俗文學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引起重視,出現了眾多的研究成果,如戲曲的俗文學特色、戲曲與其他俗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等等。本書以集刊論文的形式對戲曲與俗文學之間關系進行了探
《樂府學》是由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和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共同主辦,是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文章的學術叢刊,樂府學會會刊。學刊每年出版兩輯,前八輯在其他出版社出版,從第九輯開始在我社出版,吳相洲主編的《樂府學(第17輯)》為第十七輯!澳陼䦟8濉笨橇碎_幕詞和兩位副會長論述較全面的發(fā)言稿;“禮樂考察”一文從音樂方面對樂府的儀
本書提煉了《紅樓夢》中的室內外裝飾、陳設的部分,內容以進入室內空間的路線由外入內,由大及小地劃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室內入口處的門庭氣象、室內空間的天花墻壁地面裝飾及大件家具、細節(jié)處的裝飾物和色彩材質搭配等三大部分,按照室內裝飾元素分類依次展開描寫,分析其中的古玩珍器與空間布置,并將其中部分裝飾元素的古今演變進行了簡要地講
中國古代散文從上古一直延續(xù)到晚清,構成一座內涵豐富、數量龐大、亟待挖掘的學術寶庫。在歷史的長河中,從經世濟民、思想創(chuàng)造、傳遞情感,到描寫社會、塑造歷史、表現習俗,中國古代散文承擔著其他文類無以取代的重任。《斯文(第三輯)》分列“文體研究”“散文研究文獻考論”“文獻考辨”等五個欄目,主要觀照中國古代散文領域的文體演變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