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澳門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及暨南大學共同舉辦的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果的結集,書中收集國內外從事澳門學研究的著名學者的論文33篇。本書以“澳門學與澳門民間文化”為主題,從“澳門學的學科建設與宏觀思考”“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社會互動”“文學藝術與多元發(fā)展”“歷史研究與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她善用權術,從臨朝稱制到太后稱帝,她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帝王夢。盡管人們對她褒貶不一,但她執(zhí)政年間,社會經濟發(fā)展較穩(wěn),為開元盛世的到來打下了穩(wěn)固的基礎。 本書詳細闡述了武則天傳奇的一生,主要分為初入宮廷、再次入宮、廢王立武、二圣臨朝、肅清左右、太后稱制
什么是德國?是啤酒、足球、制造業(yè),還是嚴謹、哲思、守約定?是康德、歌德、貝多芬,還是格林童話、世界大戰(zhàn)、歐洲一體化?這些標簽里有事實,也有刻板印象。本書精選了與德國相關的88個小問題,涉及德國的經濟特點、政治現狀、社會風俗、歷史傳統(tǒng)、文化典故等方面,從一些漫不經心卻又日常可見的小問題入手,為讀者呈現一個不一定與傳統(tǒng)印象
本書選取了“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以及魏晉時期的其他4位名士,將他們的形象用動漫的方式繪制出來,并配以生動有趣的歷史科普文章。
本書記錄了周鴻祎先生的幼年時光及其艱難坎坷的傳奇創(chuàng)業(yè)經歷,勾勒了他自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成規(guī)充滿懷疑的個性鮮明的形象。從大學畢業(yè)開始在校園里銷售反病毒卡,再到從北大方正離職后創(chuàng)立3721,再到成為中國雅虎的總裁,從互聯網第一“口水戰(zhàn)”到更為深入的行業(yè)交流,從免費殺毒到360的商業(yè)化,一直到360在美國成功上市,好奇
中國和印度是亞洲大陸最重要的兩個大國。自古以來,中印交往不絕如縷,從思想到藝術,從物質到風俗,兩大文明曾經交相輝映。20世紀中期,脫離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兩個國家又幾乎同時開始探索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面臨許多共同的問題。70多年過去了,當我國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時,作為鄰國的印度走過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它會崛起嗎? 作者
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與世界從早年的比較互鑒到后來碰撞交流的歷史,以專題的形式對中外關系做了歷史全景式的展現。使讀者在與其他民族、國家的互鑒互通的歷史中,理解不同時期中國與世界其他文明的共同性、差異性及其形成的根源和過程,避免因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學科細分帶來的視野局限。我們力求既講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如何在歷史長河中融為多元一
陸元九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陀螺、慣性導航及自動控制專家,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控制技術及其慣性導航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臺用單自由度液浮陀螺組成的慣導平臺和第一臺大型精密離心機,參與了我國船艦慣性導航系統(tǒng)方案的制訂和技術力量的培養(yǎng)。他提出了“元件為主,測試設備先行”的研制方針
私家撰寫的史書在明代中后期的史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從史學思想的角度看,明代基本上是一個被忽略的年代,學者們所論及的也多是關于王世貞、李贄等個別人物的思想,很少從整體上對明代中后期(本書限定為嘉靖至萬歷年間)的私人史書及其史學思想進行分析和研究。私撰史書在明代中后期有自己的發(fā)展脈絡,在不同時期史書的內容及其思想的
《潮學研究》自1993年開始,每年在汕頭大學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后又以國際刊號形式出版。自出版以來,刊發(fā)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在國內外學界具有較好的影響力,不斷推動潮學研究發(fā)展。但2016年后,因故暫停出版,F經學術委員會討論決定以集刊方式繼續(xù)出版,鞏固好這一學術陣地,繼續(xù)為學界搭建一個開放、綜合的高水平學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