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是一部以文體聚類區(qū)分的文學總集,涵蓋賦、詩、文等三十九種文體,收錄先秦至南朝梁文學佳作七百余篇!段倪x賦研究》共十七章,可視為兩大部分,前兩章從總的方面探討了《文選》文體分類的價值影響以及《文選》賦體分類原則和設目編次情況,其中不乏理論新見。后十五章按照同一體例,逐一對《文選》賦十五類目及其所錄全部賦作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考述:首先,探討每一類賦的類名及題材溯源;其次,細致剖析每一類賦選錄作品的文本特色,包括思想內涵及其結構體式、表現(xiàn)手法、語言句式等方面的藝術成就,揭示《文選》所錄每一類賦的意義和價值;復次,考察漢魏六朝未被《文選》收錄的其他賦作,并將其與《文選》的同類賦作進行比較,一方面凸顯《文選》選文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總結其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表現(xiàn)的不同創(chuàng)作特征,廓清其在漢魏六朝的嬗變軌跡,力圖在宏闊的文學視域中尋繹《文選》賦的立目意旨;后,以《文選》各類賦的立目意旨為中心,對該類賦在漢魏六朝的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另外,書中還輯錄了每一類賦在漢魏六朝的存目表,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獻依據(jù)。
馮莉,女,山東濟南人,文學博士,F(xiàn)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獻,曾在《山西大學學報》《天津大學學報》《安徽大學學報》《齊魯學刊》《中國文化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緒論
一、《文選》賦的特殊意義及其在《文選》中的地位
二、《文選》賦在賦史中的價值及其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三、《文選》賦的研究方法
(一)類型學
(二)計量學
第一章 《文選》文體分類
一、《文選》以前的文體分類
二、《文選》文體分類及對后世的影響
第二章 《文選》賦及其分類編次
一、《文選》別騷于賦
二、《文選》列賦于首
三、《文選》賦分類溯源
四、《文選》賦設目與編次
第三章 京都類
一、“京都”類名及溯源
二、《文選》所錄京都賦文本釋析
(一)東漢班固《兩都賦》
(二)東漢張衡《二京賦》
(三)東漢張衡《南都賦》
(四)西晉左思《三都賦》
三、漢魏六朝其他京都賦特點及流變
(一)兩漢時期
(二)三國時期
(三)兩晉時期
(四)南朝時期
四、小結
第四章 郊祀類
一、“郊祀”類名及溯源
二、《文選》所錄郊祀賦文本釋析
三、漢魏六朝其他郊祀賦特點及流變
四、小結
第五章 耕藉類
一、“耕藉”類名及溯源
二、《文選》所錄耕藉賦文本釋析
三、漢魏六朝其他耕藉賦特點及流變
四、小結
第六章 畋獵類
一、“畋獵”類名及溯源
二、《文選》所錄畋獵賦文本釋析
(一)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二)西漢揚雄《羽獵賦》《長楊賦》
(三)西晉潘岳《射雉賦》
……
第七章 紀行類
第八章 游覽類
第九章 宮殿類
第十章 江海類
第十一章 物色類
第十二章 鳥獸類
第十三章 志類
第十四章 哀傷類
第十五章 論文類
第十六章 音樂類
第十七章 情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