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研究中國歷史興衰,認為自東漢以后,又經(jīng)五胡之亂,我國“學術文化變?yōu)榈胤交凹议T化矣”,“論學術,只有家學之可言,而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也”。我族雖非顯貴,但也是歷史大背景下的一滴水珠,同樣可以反映滔滔世象在小人物身上的具體投射。
從大譜牒中分自己一支出來,多點透視,穿越百年時空,盡量求其詳備。
百年中國歷史的每一個變化,都在我們這個家庭某個成員身上有所反映。我們的夢想理想、奮斗努力,我們的親情友情、家庭事業(yè),我們的脆弱無奈、困惑迷茫,我們的快樂憂愁、付出得到,都得以細微呈現(xiàn)。人多就有了規(guī)模,有規(guī)模就有了力量。
一國之歷史,必在一家之歷史中反映;一家之歷史,必部分反映一國之歷史。
普通人都來說歷史、寫歷史,歷史將豐富許多、生動許多、真實許多。
“任何個人的經(jīng)歷,無論輕重大小,都從自己的角度承載、填補著群體的歷史�!保ɡ钶x:《風從遠方來》,《收獲》2011年第2期)家族史是時代大背景下的微觀歷史,是社會肌體的毛細血管。
完成這本書,我又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探險與靈魂的壯游。復活我們的親人,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讓后代活得明白。這樣的工作,讓我感到了人生的溫熱。以后無論天空釋出何種寒意,我們都可以自我取暖。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更多生命,也可以說在自己生命深處又增加了許多生命。
本書笑談間,已進入社會肌理深處,細看人世美丑、人性善惡。
本書的文本意義,是為對家族史有興趣的朋友提供了寫作范例。希望這只是第一部,希望有人可以把它續(xù)下去,第二部、第三部……誠如此,將洋洋大觀。
本書還在探索寫作的語言表達、敘事手法、文體結(jié)構(gòu)和審美風格重塑方面,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
這本書即將寫完最后一筆的時候,腦際間忽然頻頻閃現(xiàn)愛爾蘭詩人葉芝《當你老了》的旋律:當你老了,頭發(fā)白了,睡意昏沉,爐邊打盹時,請取下這本書,慢慢讀……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也愛你衰老的臉上滄桑的皺紋。
本書除家人全力配合外,姻親線索多由牟乃玱提供,近門線索多由司田基提供,本莊司彥團亦給予大力協(xié)助,一并致謝。
本莊司氏祠堂插圖由朱偉平秀手繪制。本房祖宅由田柏安、賴劭華方家各繪一幅水墨,我按照他們姓名內(nèi)涵,結(jié)合自己對百年故園之神往,矚其刻制“疇昔田園”、“春華秋實”兩枚閑章,分別鈐于畫面。
書名題字選自顏真卿《顏勤禮碑》。
司雁人
2012年夏
凡例
序一
序二
行狀
監(jiān)生一去大廈傾——建松公行狀
姊妹情深“六善人”——曛公行狀
一等人才顏回命——墀公行狀
老漢本自學門出——元镩行狀
浪子無舵走江湖——元鏢行狀
長白山下耕作忙——元鑄行狀
相夫教子孝敬老——元蘭行狀
身世浮沉蘇魯間——元鎮(zhèn)行狀
識字班里走出政治教員——元鈴行狀
小小團委書記——元鐲行狀
自述
從繡針河到黑龍江——瑞吉自述
現(xiàn)代賬房大先生——琳吉自述
一個生產(chǎn)隊長的直白——璋吉自述
流落淮河邊——亮吉自述
海蘭江畔我成長——信吉自述
微山湖西沐沛澤——濱吉自述
從黑土地到萬綠湖——燕仁自述
嘆一聲北大荒——燕禮自述
珠海的�!嗪W允�
從松花江到萬泉河——司奇自述
北方田野南方海——燕鳳自述
伊甸園之旅——燕霞自述
婦女主任的簡短話語——彥華自述
東江浪花珠江水——雨萌自述
游戲已經(jīng)開場——敏行自述
姻親
嵐山秀才蘇育瑯
司官莊儒生牟家腺
丁家莊“竹蔭堂”丁惟嶸
田家寨名醫(yī)牟家痹
嵐山甜水河趙好田
贛榆石橋新宅子李為求
大朱槽前大門牟家
碑廓名師丁汝芬
碑廓“興順�!闭乒衲布揖�
近門
元驥支
元翰支
元錕支
元鎬支
元錦支
元鏡支
元鏞(榮)支
元鈺支
附錄
日照司氏十八支分布
《鹽城司氏宗譜》附錄二篇
后記一·論紳士
后記二·論本族
后記三·論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