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父尼赫魯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書寫歷史的偉人。1931年起,一段為時三年的牢獄生活給了尼赫魯回顧世界歷史、反思人類文明的機會,促使他寫就了一部世界通史的鴻篇巨制。
《尼赫魯世界史》精選了尼赫魯這部分著述中比較重要、精彩的歷史篇章。從文明建立之初到20世紀,跨越5000年人類文明史,尼赫魯站在尋常歷史學家難以企及的高度,重新審視了希臘、羅馬、波斯、印度、中國、阿拉伯、土耳其、西歐、俄國、美國等偉大文明的歷史命運;從亞歷山大大帝、阿育王到成吉思汗、拿破侖,再到列寧、甘地、凱末爾,尼赫魯撥開眾多偉人身上的歷史光環(huán),中肯地評析了他們的功過得失。
這是一曲文明興衰的詠嘆調,一部人類理想與艱辛的沉思錄。尼赫魯會向你講述現代世界從何而來,與你一同探究文明盛衰的原因;也會與你、與過去的人們一道,或者為文明的成就而歡欣慶祝,或者為悲劇與惡行而扼腕嘆息。
發(fā)展與繁榮何時可以不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究竟什么是值得為之奮斗的公正、幸福與自由?我們的世界將何去何從?……尼赫魯書寫著世界的過去,思考著人類的未來。在《尼赫魯世界史》中,他為我們展現了一位積極的思考者和卓越的領導者所達到思想高度。
相較于尼赫魯作為歷史作家的博學和作為政治領袖的胸懷,他作為散文家的才華也毫不遜色。故事與反思的交織,理智與情感的交融,思想與藝術的精致,戰(zhàn)爭與革命的雄渾,一位偉人胸中廣闊的山河與歲月將在你面前徐徐展開。
(1)1931年起,一段為時三年的牢獄生活給了尼赫魯回顧世界歷史、反思人類文明的機會。服刑期間,他想送女兒一件生日禮物,但苦于監(jiān)獄物質條件的極度貧乏。于是,三年間,獄中的尼赫魯用196封信寫下了自己的歷史博學、政治遠見和領袖胸懷送給女兒--這些信合起來,便是一部世界通史。這本《尼赫魯世界史》選取了尼赫魯與女兒的世界史通信中的精彩的章節(jié)。尼赫魯的世界史出版80余年來,歷經全球四代讀者,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經典與思想珍藏。
(2)一部生動又深刻的世界史。政治時評一般的緊湊敘事,帶你重回激動人心的歷史現場,與歷史同歡樂、共悲慟。精煉的篇章結構,精彩的講述,精到的評論,偉大的歷史情懷。對于《尼赫魯世界史》來說,歷史不是一連串枯燥的名字與時間,而是人類偉大的文明跌宕起伏、歷歷在目的往事。
。3)尼赫魯所著世界史是與威爾斯的《世界史綱》、湯因比的《歷史研究》、布羅代爾的《文明史》等世界史著作并立的又一巨著!都~約時報》評論說,"我們將驚嘆于尼赫魯的廣博,他令威爾斯都顯得孤陋寡聞。" 翻開此書,你不可能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4) "這本書中,尼赫魯的普世精神和道德信仰閃耀始終。"(《科克斯書評》)印度國父尼赫魯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他站在一般史家難以企及的人道高度,道出了自己深沉、宏大的濟世之憂:
文明與繁榮何時可以不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
什么是我們真正值得為之奮斗的公正、幸福與自由?
人類的善意與努力是否能戰(zhàn)勝命運的無情?
--只要人類存在,這些問題就不會過時;尼赫魯的疑問與反思,永遠引人深思,振聾發(fā)聵。
(5)80年時光造就的經典著作。時代的大浪淘沙,《尼赫魯世界史》依然光彩不減。一位阿拉伯語讀者說:"我16歲首次看這本書,如今已經60歲了,仍然在重讀這本書。"近一個世紀過去,我們的世界是否不變初心?在尼赫魯的時代,人們追求平等、理智、有序的國際關系,自由、民主、沒有剝削的社會,以及幸福的生活。如今我們已經實現了哪些夢想呢?又是否淡忘了我們曾經的追求與責任呢?
(6)厭倦了世界史作品都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老調重彈?來領略一下《尼赫魯世界史》吧!書中尼赫魯說:"我們不應忘記亞洲的偉大。" 沒有狹隘的國家私利和民族主義,也沒有西方的自命不凡和東方古文明的孤芳自賞……出自一位從古印度文明走出的現代偉人之手,被公認為"首部非西方視角的世界史"。
(7)中文版首次出版!尼赫魯與女兒的世界史書信已經被翻譯為橫貫亞、歐20余種語言!赌岷蒸斒澜缡贰肪x了尼赫魯的世界史書信中有反思性、于今天具啟發(fā)性的章節(jié),并附32頁意味深長的資料圖片,帶你盡覽歷史的博大與豐富!
。8)對尼赫魯寫給女兒的全部書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由中信新思文化同步推出的《爸爸尼赫魯寫給我的世界史》。
序 言
歷史的意義
讓我們重拾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歷程,回顧一下曾經的歲月吧。那是一張交織糾纏的大網,很難輕松解開,也很難看清楚整體。我們很容易在某一個具體的點上迷失了自我,對這些歷史點的關注程度,往往超過了它應該受到重視的程度。相比其他國家的歷史而言,我們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國家的歷史遠比其他國家的歷史更加輝煌燦爛,更值得去研究和學習。我曾經提醒過你,現在再提醒你一次,人們是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思維陷阱里。事實上,我給你寫這些信就是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然而,有時候,我覺得我自己正在犯這樣的錯誤。
如果我接受的教育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如果我學習的歷史本身就是顛倒混亂的,那我能怎么辦呢?在這與世隔絕的監(jiān)獄里,我希望通過更多的學習來糾正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我也許做到了。但是,我的腦子里裝滿了青少年時期學到的各種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知識,就像掛滿了圖畫的藝術長廊,我無法將它們從我的腦海中徹底摒除。這些不完整的知識扭曲了我的歷史觀,也束縛了我的思想。因此我寫信的時候就會經常犯錯誤。我在信中寫下了很多不重要的歷史事件,卻忘記了把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寫下來。但是,這些信件是不能代替歷史書籍的。這些信件只是充當了我們之間交流的橋梁,即使我們相隔2000公里,即使高高的圍墻也不能將我們分開。至少我是這么想的,這也讓我心情非常愉快。
我情不自禁地寫信告訴了你很多在歷史書籍中占據了眾多篇章的歷史名人。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有趣經歷,幫助我們了解了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但是,歷史不僅僅記載偉人的事跡,也不僅僅記載帝王將相們或者此類人的事跡。如果歷史真是這樣的話,那么歷史也許就不再是歷史了,因為那些曾在歷史舞臺上趾高氣揚的君主們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事實上,真正的偉人并沒有要求登上王座或戴上桂冠或佩戴珠寶或授予頭銜,以此來向世人炫耀自己。而帝王諸侯們除了他們的君主身份和頭銜、地位以外,其實是一無所有的,他們只有穿上了代表他們自己的服飾才能掩蓋其赤裸裸的本質。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被這些外在表象欺騙和蒙蔽了,都犯下了這樣的錯誤:“將頭戴王冠的人看成高貴之人,他不過是一位國王而已!
真正的歷史不應只是零星分散的幾個人的歷史,而應是構成一個國家的人民的歷史,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生活必需品和財富,他們以上千種不同的方式在生活,同時也在影響其他人。包括了普通大眾的歷史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歷史。歷史是人類經歷漫長歲月的一部抗爭史,人類與大自然及自然萬物搏斗,與野獸和叢林搏斗;最后一點,也是最困難的一點,人類還要與那些為了自身利益去壓迫剝削他人的少數人展開搏斗。
拿破侖
拿破侖在法國大革命中脫穎而出。法國,法蘭西共和國,這個曾經挑戰(zhàn)和公然反抗歐洲君王的國家,卻在這個矮小的科西嘉(Corsica)人面前屈服了。法國那時是個奇特而狂野的美人。法國詩人巴比耶(Barbier)曾把它比作一頭狂野的動物,一匹驕傲而自由的母馬,頭高高揚起,皮毛閃閃發(fā)光;浪蕩而美麗,絲毫不能容忍馬鞍、馬具和韁繩,不停地踩踏著大地,發(fā)出陣陣嘶鳴,使世界驚恐不已。而這匹驕傲的母馬卻愿意被這個來自科西嘉的年輕人駕馭,而且他也為它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也馴服了它,使這個狂野而自由的動物失去了所有的野性和自由。他還剝削它,使它枯竭;最后,它將他甩了下來,自己也倒下了。
科西嘉人留著平頭,
在獲月艷陽下的法國真美!
這是一匹難以馴服、性格頑劣的母馬,
既沒有鐵銜,也沒有金色韁繩。
野母馬動作粗野,卻有著國王般的壞脾氣,
驕傲地用蹄子撞擊著古老的土地。
從來沒有一雙手曾經駕馭過它,
使它俯首帖耳。
它寬闊的肋部從未載過陌生人的馬鞍和馬具。
它所有的毛色閃閃發(fā)光。
美麗的流浪者,抬起眼眉,擺動臀部,
豎起腿彎,發(fā)出嘶叫,恐嚇著人們。
那么,拿破侖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偉人之一,人們所稱道的“ 神選之人”,一個大英雄,一個幫助人類從許多重負中解脫出來的人嗎?或者,他是如赫伯特·喬治·韋爾斯和其他人說的,只是位冒險家和破壞者,對歐洲和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呢?也許這兩種觀點都夸大了事實,也許兩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的。我們大家都是善與惡、偉大與渺小的奇怪的混合體。他就是這樣的一個混合體,但是,和我們大部分人不同的是,這個混合體是由非凡的特質構成的。他具備勇氣、自信、想象力、驚人的力量和勃勃雄心。他是位偉大的將軍,十分精通戰(zhàn)爭藝術,可以和偉大的古代軍人亞歷山大和成吉思汗媲美。但是,他又是個心胸狹窄、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支配他生活的動力不是追求理想,而是尋求個人的權力。他曾經說:“ 我的情人!權力就是我的情人!為了征服這位情人,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所以我決不允許別人搶走她,或者與我分享她!”他雖然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但是,他夢想著廣闊的帝國,他一心想著亞歷山大式的征服。甚至歐洲似乎都太小了。東方深深地吸引著他,尤其是埃及和印度。他早在27 歲、軍旅生涯早期的時候就說過:“ 只有東方才有偉大的帝國和偉大的變革,有6 億人生活在那里。而歐洲只是一個鼴鼠丘而已。”
拿破侖所到之處,或多或少都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而且那些被他征服的國家的人民,并不完全反對他的到來。他們厭倦了沉重地壓迫著自己的、衰弱的、半封建的統(tǒng)治者。這大大地幫助了拿破侖,他所到之處,封建制度便土崩瓦解。尤其在德國,封建制度被清除了。在西班牙,他終結了宗教法庭。但是,正是他在不知不覺中喚起的民族主義精神,向他發(fā)起了挑戰(zhàn),并最終打敗了他。他能夠打敗老君主和國王,卻制服不了群起反抗他的整個一個民族。西班牙人民起來反抗他了,在幾年的時間里,他們耗盡了他的精力和資源。德國人民在偉大的愛國者、拿破侖最無情的敵人馮·斯坦因男爵的帶領下,也組織起來了。德國暴發(fā)了解放戰(zhàn)爭。拿破侖自己喚起的民族主義思想,讓幾個國家組成了海上力量聯(lián)盟,打敗了拿破侖。但是無論如何,讓整個歐洲容忍一位獨裁者是很難的。或許拿破侖后來自己所說的是對的:“我的失敗,只能責怪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最強大的敵人,也是我災難性命運的原因!
這個天才人物有很奇怪的弱點。他總是有一種新貴、暴發(fā)戶的作風,他懷有一種奇怪的欲望,希望老的帝王君主們將他視為平等的人對待。他用最荒唐的方式提拔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盡管他們都是些徹底的無能之輩。他唯一一個體面的兄弟盧西恩,曾在1799 年的霧月政變的關鍵時刻幫助過他,但是后來與他失和,隱退到了意大利。他其他的兄弟盡管都虛榮而愚蠢,卻被拿破侖立為了國王和統(tǒng)治者。他有一種奇怪而庸俗的熱情,要重用他的家人?蓭缀跛拿恳晃患胰硕荚谄鄄m他,在他遇到麻煩的時候拋棄他。拿破侖十分熱衷于建立一個王朝。在他軍事生涯的早期,甚至在他去意大利作戰(zhàn)并聲名大振之前,他已經和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結婚了。約瑟芬是一位美麗但有些輕浮的女人。她不能為拿破侖生孩子,使拿破侖十分失望,因為他已經決心要建立一個王朝了。所以,盡管他喜歡約瑟芬,他還是決定和她離婚,娶了另一個女人。他想娶一位俄羅斯的女大公,但遭到了俄羅斯沙皇的拒絕。拿破侖可能幾乎成了歐洲之王,但是沙皇認為,他想娶俄羅斯皇族的想法還是有些傲慢無禮!后來,拿破侖幾乎是強迫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帝把女兒瑪麗·路易斯嫁給了他。她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她是個愚蠢乏味的女人,而且根本不喜歡拿破侖,還是位很糟糕的妻子。當拿破侖陷入麻煩的時候,她拋棄了他,還把他忘得一干二凈。
奇怪的是,在一些方面遠遠勝過其他人的拿破侖,卻成了古老君主體制思想的虛無魔力的受害者。然而,他常常使用革命的字眼說話,并嘲弄那些老君王們?伤中钜獗撑迅锩托轮刃,舊秩序不適合他,也不愿意接納他。所以,他在新舊秩序之間倒下了。
……
中國的革命和日本的入侵
……這一切都發(fā)生在占領上海后短短幾天內。在背叛了武漢國民政府之后,蔣介石開始大肆逮捕殺害共產黨員、左翼進步人士和工會成員。那些曾為蔣介石占領上海掃除障礙的工人,那些曾經興高采烈地歡迎他指揮下的國民革命軍進入上海的工人,現在卻成了他追捕和鎮(zhèn)壓的對象。許多人遭到射殺或者處決,還有無數人遭到逮捕和囚禁。國民革命者本應給上海帶來自由,但是這座城市卻經受了一場血雨腥風和黑暗恐怖。
僅僅一兩個月,中國的面貌就徹底改變了。在此之前,國民黨是代表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政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對抗著外國在華勢力,正是志得意滿、躊躇滿志之時,但是現在它已經分崩離析,黨內勢力分裂成勢不兩立的兩派。而曾經給它帶來勃勃生機和強大力量的工人和農民現在卻面臨著迫害和追捕的命運。四分五裂的中國看似就要取得革命的勝利,但是這場革命戛然而止,一敗涂地,遭到瘋狂的反革命運動的反撲和吞噬。這個故事還沒有講完,各種事件層出不窮。有意識的階級利益矛盾遠遠勝過了民族主義力量的團結,這是這場革命失敗的原因。富裕的地主階級和其他利益集團更愿意破壞民族主義運動,絕不愿意讓農民和工人大眾占據統(tǒng)治地位,從而避免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中國不光受困于錯綜復雜的內部矛盾,它現在還不得不面對敵國在所難免的侵略。這個敵對的國家正是日本,它一心想要趁中國國力衰弱之時從中漁利,也想從其他早已進入中國的列強手中分得一杯羹。
日本一直鍥而不舍地努力,試圖在亞洲大陸上找到立足點;它首先侵入朝鮮,之后又來到了滿洲里。日俄戰(zhàn)爭后,俄國將旅順港的租借權和特權都轉讓給了日本。沙俄帝國修筑的中東鐵路滿洲里段也落入日軍之手,并更名為“南滿鐵路”。盡管發(fā)生了諸多變故,不過滿洲里全境名義上仍舊歸中國政府管轄,因此中國國內移民不斷沿著這條鐵路涌入滿洲里。史稱“闖關東”的移民潮的確算是世界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人口遷徙運動之一。
在接下來的數年里,日本的行為有所收斂。但是,它利用金錢和其他方式,在背地里扶持了一些中國軍閥,讓中國不斷爆發(fā)內戰(zhàn),從而削弱中國的國力。它大力扶持張作霖,在來自南方的民族主義力量到來之前,這位中國軍閥一直統(tǒng)治著滿洲里以及北京地區(qū)。1931年,日本政府在滿洲里的行動表現出了極其明顯的侵略性態(tài)度。這或許是因為日本國內發(fā)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日本政府在海外采取行動,以此來轉移國內注意力,緩解國內的緊張局勢;也或許是因為軍國主義勢力在政府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又或者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他列強都忙于應對自身的問題和貿易蕭條,分身乏術,因此不可能干涉日本的行動?赡苁且陨纤械脑,誘使日本政府走出了這關鍵的一步。因為這一舉動公然違背了1922年簽署的《九國公約》,也違反了《國際聯(lián)盟盟約》,因為中國和日本都是國際聯(lián)盟的成員國,所以它們都不能在不知會國際聯(lián)盟的情況下相互攻擊。最后,它還明顯違背了《1928年巴黎公約》(又稱《凱洛格-白里安公約》),因為這場戰(zhàn)爭完全是非法的。日本政府對中國采取了軍事行動,蓄意破壞了上述條約和承諾,公然對全世界提出挑戰(zhàn)。
1932年1月,一支日本軍隊突襲上海近郊,犯下了現代最為恐怖的屠殺罪行。他們不愿意激怒西方列強,于是繞過外國租界,直接進攻人口稠密的中國人聚居區(qū)。上海近郊的大片區(qū)域(我認為是閘北)遭到轟炸和炮擊,最后完全淪為廢墟,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死于炮火之中,還有更多的人無家可歸。你要知道,這可不是兩軍交戰(zhàn),而是對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進行的殘酷轟炸。指揮這次大規(guī)模侵略行動的日本海軍上將在面對外界質疑時,聲稱日本已經仁至義盡了,決定“對平民的無差別轟炸再持續(xù)僅僅兩天時間”!就連駐上海的《倫敦時報》(London Times)親日派記者都驚駭不已,他將此稱為日軍對中國人的“徹底的殺戮”行動。我們完全很容易想象中國人的感受。恐懼和憤怒沖刷了整個中國,各個軍閥和政府面對這次野蠻的外來侵略,忘卻了(或者看似忘卻了)彼此之間的權力之爭。各方表示要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甚至在中國內陸的共產黨政府也表示要協(xié)助南京國民政府。但奇怪的是,南京政府的領袖蔣介石面對進犯的日本軍隊,完全放棄了保衛(wèi)上海。南京政府唯一的舉動就是向國際聯(lián)盟提出抗議。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列強更關心他們的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盡管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死于這次屠殺,但是它們對日軍在閘北的屠殺行徑漠不關心,也對日本公然違背神圣條約以及國際公約的做法毫不在意。盡管國際聯(lián)盟的會議多次提起有關日本侵略行徑的動議,但是國際聯(lián)盟總能找出借口推遲制裁行動。對國際聯(lián)盟來說,實際戰(zhàn)爭爆發(fā)以及無數人喪生或正在遭遇屠殺并不是什么要緊的事情。據說,國際聯(lián)盟指出真正的戰(zhàn)爭并沒有爆發(fā),因為日本并沒有正式宣戰(zhàn)!由于國際聯(lián)盟在此事上表現軟弱,而且?guī)缀跛闶强桃饪v容了日軍的惡行,因此它的威望和聲譽一落千丈。最終,國際聯(lián)盟指派利頓勛爵帶領一個國際委員會,前往滿洲里進行調查。
這次調查歷時很長,最終利頓委員會向國際聯(lián)盟呈交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十分謹慎,語言溫和,措辭公正,但是它徹底針對了日本,這讓英國政府十分惱火,因為他們是站在日本一邊的。國際聯(lián)盟再次推遲討論,但是最終它還是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美國的態(tài)度與英國截然不同,它與日本是完全對立的。美國已經表態(tài),宣稱它不會承認日本在滿洲里或其他地區(qū)通過強制手段所帶來的任何改變。盡管美國持有如此強硬的態(tài)度,英國卻完全站在日本一方,而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多少也對日本表示了支持。
這次事件充分顯示:國際聯(lián)盟在面對明顯的國際惡行時,毫無效率,完全起不了作用。它也顯示了歐洲列強兩面三刀、耍盡手段的特性。在此次事件中,美國(不是國際聯(lián)盟的成員)試圖對日本表現出強硬的態(tài)度,幾乎擦槍走火,引爆了兩國戰(zhàn)爭。但是隨后英國和其他列強暗地里支持日本,這就讓美國的強硬姿態(tài)完全失效,而美國也害怕因為對抗日本而遭到孤立,從而變得更為謹慎小心。國際聯(lián)盟裝模作樣地譴責了日本,但是并未有任何后續(xù)的懲罰措施。國際聯(lián)盟成員國表示不承認“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但是這無異于一場鬧劇罷了。
最后一封信
過去給予了我們大量豐厚的饋贈。的確,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如文化、文明、科學以及對部分真理的了解,都是從古到今的歷史給予我們的饋贈。我們的確對過去負有義務。但是我們的責任或者義務并非只限于過去,我們也對未來負有責任,也許這個責任還要比對過去的責任更加重要。因為過去已然過去,早已成為定局,是我們無力扭轉的。而未來還在路上,我們也許還能稍微對它產生一絲影響。如果我們在過去已經得到了部分真理,那么還有許多真理隱藏在未來,我們還得一一尋找。但是,過去總是那么頑固,它將我們緊緊地攥在手心,對未來懷著深深的忌恨。我們必須與過去斗爭,奮力掙脫它的束縛,跌跌撞撞地向著未來前行。有人說,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到許多教訓;也有人說,歷史絕不會重復。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如果我們只是盲目地模仿,或者眼巴巴地盼著它重復發(fā)生、一成不變的話,我們是什么都學不到的。但是,如果我們深入探尋,努力去發(fā)現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夠從中受益。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得到直接的答案。
這是一個精神幻滅、充滿困惑和遲疑的時代。我們已經拋棄了許多古代的信仰和習俗。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在美洲,都已經沒有了信仰。因此我們找尋著新的途徑,新的、與我們所處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的真理。我們相互質疑,不斷爭論,提出了無數的“主義”和哲學。就像在蘇格拉底時代,當今時代的人們也懷疑一切,但是這種懷疑已不再局限于雅典這樣的一座城市了,現在這已經成了全球的普遍現象。
有時,這個世界缺乏正義,充滿痛苦、野蠻殘暴,讓我們深感壓抑,滿心絕望,看不到任何出路。像馬修· 阿諾德(Matthew Arnold)一樣,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們只能做到真誠以對。
哦,親愛的,讓我們彼此真誠!
因為這個世界,這個似乎
如夢境般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世界,
這個如此多彩、美麗而新鮮的世界,
其實并沒有歡樂、光明和愛,
也沒有確信、安寧和對苦難的拯救;
我們在世,猶如在一片昏暗的荒原,
紛爭和潰逃的驚恐在荒原上交織,
愚昧的軍隊于昏暗中在荒原上爭斗。
但是如果我們深陷于如此陰郁的想法,我們就不可能從人生或歷史中獲得有用的教訓。因為歷史能讓我們了解發(fā)展、進步以及人類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人生是多姿多彩的,盡管它也會沼澤遍布、泥濘不堪,但是我們還能看到大海、高山、白雪、冰川、美妙的星空(尤其是在監(jiān)獄里。硎軄碜约胰撕团笥训年P愛、投身于共同大業(yè)的同志之情、優(yōu)美的音樂、精彩的書本以及偉大的思想。我們也許會如此感嘆:
上帝啊,雖然我居住在地球之上,是地球的孩子,
但是我也是浩瀚星空之子。
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贊嘆宇宙的瑰麗,愉快地生活在這個充滿思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但是如果我們沉溺于安逸的生活,逃避他人的痛苦,罔顧他們的遭遇,那么這就沒有一點同情鼓勵之舉了。想要證實自己的合理性,就必然會轉化為行動!靶袆邮撬枷氲慕Y果!蔽覀兊呐笥蚜_曼· 羅蘭(Roman Rolland)如是說,“任何不付諸行動的思想都是背叛,都是枉然。如果我們是思想的奴仆,那么我們必須也是行動的奴仆!
人們逃避行動,常常是因為他們害怕行動所帶來的后果,因為行動意味著風險和威脅。遠遠看去,危險是那么可怕,但是如果走近一觀,看起來就不那么恐怖了。它還是會令人感到愉悅的伴侶,給人生帶來激情和樂趣。如果按部就班地生活著,就會時常感覺枯燥,我們將太多東西看得過于平常,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快樂。可是,如果我們暫時失去了它們,我們又會再次感受到人生之中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事物究竟有多么珍貴!許多人喜歡攀登高峰,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去體驗征服險峰、克服苦難所帶來的喜悅與豪情。由于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感觸危險,因此他們的感官就變得更加敏銳,那種命懸一線的生活所帶來的快感則會更加強烈。我們都可以自由選擇,要么為了人身的安全,選擇居住在濃霧彌漫的山谷之中,要么勇敢攀登高峰,與危險相伴,但能呼吸高處純凈的空氣,遠眺美景,并迎接新升的太陽。
在這封信中,我大量引用了名言和詩句。在信件的末尾處,我還想要引用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詩句。下面的詩句或者禱告出自泰戈爾的《吉檀迦利》:
在那里,心是無畏的,頭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識是自由的;
在那里,世界還沒有被狹小的家國的墻隔成片段;
在那里,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著“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沒有沉沒在積習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
進入那自由的天國,
我的父呵,讓我的國家覺醒起來罷。
親愛的,我們已經講完了,最后一封信完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