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道法與現(xiàn)代管理/北大·周建波教授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叢書》講的是儒墨道法等傳統(tǒng)國學思想對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啟示。儒家代表的是職業(yè)官員(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價值觀;墨家代表的是普通百姓、普通勞動者的價值觀;道家代表的是不得志者、隱士的價值觀;法家代表的是投資者、執(zhí)政者、領導者的價值觀。當下社會的主體基本由這四類人群組成。而企業(yè)是社會的縮影,也包含著這四類人。只有了解了這四類人內(nèi)心深處的根本想法與關注點,才能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才能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并解決企業(yè)的問題,從而為有效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縱論古今,將儒墨道法思想與典型企業(yè)案例相結(jié)合,深刻揭示了如何將儒墨道法的思想運用到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中。
第一講 為什么要研究“儒墨道法”
第一節(jié) 中國人沒有信仰嗎
第二節(jié) 儒墨道法四家思想對現(xiàn)代管理的啟發(fā)
第三節(jié) 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shù)”
第二講 變革的時代與“儒墨道法”的產(chǎn)生
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大變革的特點/8
第二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大變革的原因
第三節(jié) 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
第三講 儒家與法家的思想 —— 管理者的馭下之道
第一節(jié) 儒家和法家的工作方法不同——王道和霸道
第二節(jié) 制度和文化兩種管理方式
第三節(jié)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方法不同
第四節(jié)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不同
第五節(jié) 儒家和法家的管理思想對現(xiàn)代管理的意義
第四講 墨家與道家的思想—— 被管理者的思想
第一節(jié) 墨家和道家所代表的利益階層
第二節(jié) 墨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第三節(jié) 墨家和道家思想對現(xiàn)代管理的意義
第五講 儒墨道法四學派之間的關系與政治主張的分歧
第一節(jié) 儒墨道法四學派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儒墨道法四學派政治主張的分歧
第六講 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
第一節(jié) 儒家思想是一個非常具有開放性的思想體系
第二節(jié) 儒墨道法四學派在對待政府態(tài)度上的不同
第三節(jié) 為什么社會接受了儒家思想
第四節(jié) 墨道法各學派的不足
第七講 將儒墨道法思想融入現(xiàn)代管理實踐
第一節(jié) 儒墨道法思想在現(xiàn)代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將儒家思想運用到現(xiàn)代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第八講 環(huán)境因素對儒家思想傳播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儒家思想的四個發(fā)展階段
第二節(jié) 儒家思想在東亞社會的傳播
第三節(jié) 中國的環(huán)境特點及儒家思想的傳播
第九講 儒家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
第一節(jié) 儒家的基本主張
第二節(jié) 儒家的理論范疇
第十講 孔子思想評價中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jié) 孔子的出身與他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對孔子思想的評價
第三節(jié) 近代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第四節(jié) 在什么情況下儒家思想受抨擊
第五節(jié) 毛澤東為什么要“批林批孔”
第六節(jié) 孔子是不是一生不得志
第七節(jié) 孔子為什么做官時間不長
第八節(jié) 孔子為什么很欣賞顏回
第九節(jié) 孔子對待財富的態(tài)度
第十節(jié) 孔子是不是有愚忠思想
第十一節(jié) 孔子是不是有愚孝思想
第十二節(jié) 為什么孔子能完成大變革時代賦予的任務
第十一講 孔子的義利觀 —— 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孔子管理思想的目標
第二節(jié) 孔子管理思想的出發(fā)點
第三節(jié) 如何看待貧富差距現(xiàn)象
第四節(jié) 解決貧富差距矛盾的辦法
第五節(jié) 順應人們對利的追求
第六節(jié) 調(diào)節(jié)人們物質(zhì)利益關系的原則——見利思義
第七節(jié) 如何在生活中貫徹“義”的思想
第十二講 孔子的領導觀 —— 如何提高領導素質(zhì)
第一節(jié) 怎樣提高領導素質(zhì)
第二節(jié) 怎樣提高領導者的愛心
第三節(jié) 怎樣提高領導者的能力
第四節(jié) 領導者怎樣發(fā)揮領導作用
第十三講 孔子思想中引起爭議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jié) 孔子是不是有平均主義思想
第二節(jié)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不是要求做老好人
第三節(jié) 孔子是不是不重視經(jīng)濟工作和財政工作
第四節(jié) 孔子是不是歧視婦女
第五節(jié) 孔子是不是沒有法制觀念
第十四講 孟子的仁政主張和“人性善”思想
第一節(jié) 孟子生活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仁政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
第十五講 荀子的“人性惡”思想
第一節(jié) 荀子生活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重法”與“隆禮”
第二節(jié) 荀子的“人性惡”思想
第四節(jié) 對“人性善”與“人性惡”理論的評價
第五節(jié) 管理社會大規(guī)模組織的方法和原則
第十六講 墨子和墨家思想
第一節(jié) 墨子生活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墨子的家庭出身
第三節(jié) 墨家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第四節(jié) 墨家學說的命運
第五節(jié) 墨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第六節(jié) 對墨子管理思想的評價
第十七講 道家和道家思想的產(chǎn)生
第一節(jié) “道家”名詞的出現(xiàn)
第二節(jié) 道家思想出現(xiàn)的土壤
第三節(jié) 隱士的兩種選擇
第四節(jié) 道家的社會批判精神
第五節(jié) 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第十八講 老子的思想及其影響
第一節(jié) 老子其人及其時代
第二節(jié) 老子思想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老子思想對現(xiàn)代管理的啟發(fā)
第十九講 莊子的思想
第一節(jié) 莊子生活的時代
第二節(jié) 莊子思想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老子哲學、楊朱哲學與莊子哲學的區(qū)別
第四節(jié) 老子的“無為”與莊子的“無為
第五節(jié) 與莊子的“天人合一”老子的“天人合一”
第二十講 法家思想
第一節(jié) 法家概況
第二節(jié) 法家與儒家的聯(lián)系
第三節(jié) 法家與儒家政治主張的不同
第四節(jié) 法家對儒家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 對法家思想的評價
第二十一講 商鞅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jié) 商鞅其人
第二節(jié) 商鞅變法及商鞅管理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十二講 韓非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節(jié) 韓非子其人及其時代
第二節(jié) 韓非子的法、術(shù)、勢理論
第三節(jié) 韓非子的世界觀
第四節(jié) 韓非子的社會觀
第五節(jié) 韓非子的人性觀
第六節(jié) 對韓非子管理思想的評價
第二十三講 對儒墨道法四家思想的總結(jié)
盡管儒墨道法四家思想產(chǎn)生在兩千多年以前,但是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非常大的啟發(fā)。
儒家代表的是職業(yè)官員(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價值觀,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講話;墨家代表的是普通百姓、普通勞動者的價值觀;道家代表的是不得志者、隱士的價值觀;法家代表的是投資者、執(zhí)政者、領導者的價值觀。
一個社會,可以說就是由這四種人組成的——領導者、職業(yè)官員(職業(yè)經(jīng)理人)、普通勞動者、不得志者。不同階層的人想的肯定不會一樣,物質(zhì)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嘛。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問題是什么呢?每個人自信了,都傾向于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別人身上。那么,當老板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員工身上,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員工時,員工能做到嗎?這樣是不是就增加了組織內(nèi)部的矛盾沖突?員工也傾向于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老板的身上,老板能做到嗎?用各自的觀點看問題,大家互相都看不順眼,社會矛盾自然就加劇了。因此中國人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吃不上喝不上的問題,恰恰是吃飽了喝足了,人變得自信了,傾向于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的問題。
我講兩個小故事來讓大家感受一下今天社會中的矛盾。
北京有一位企業(yè)家,曾在北京大學企業(yè)家特訓班讀過書。幾年前他邀請我到他的企業(yè)參觀。午飯后,我和他、他的太太,還有若干個副總經(jīng)理、部門經(jīng)理一起走回到他的廠區(qū)。部門經(jīng)理、副總經(jīng)理走在前面,我和他以及他的太太走在最后。廠區(qū)里邊有一把鐵锨橫躺在地上,部門經(jīng)理、副總經(jīng)理走過之后視而不見,沒有把鐵锨撿起來放在一邊。那位總經(jīng)理看到了,把這把鐵锨撿起來放在一邊?偨(jīng)理的太太就有感而發(fā),對我說:“周老師你看,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啊,怎么素質(zhì)這么低呢?難道就我家老白(她的丈夫姓白)看得見嗎?難道別人就看不見嗎?”
素質(zhì)太低了——中國的很多企業(yè)老總對員工往往有這種看法。我對這個老板的太太是這么講的:你也用不著生氣,本來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用你的眼光來看待他,當然什么都看不慣了。你換一個眼光來看,就什么都看得通了。你家老白為什么會把這把鐵锨撿起來?因為你家老白把所有的身家性命都投入到這個企業(yè)里邊,這個企業(yè)和他是血肉相連的關系,他不關心誰關心?他自然應該全身心地關心。而副總經(jīng)理只投資30萬元,人家在別的地方還有投資。你說他對這個企業(yè)應該關心多少啊?部門經(jīng)理呢,只投入了10萬元,更多的錢投在別的地方。你說他對這家企業(yè)應該關心多少啊?工人呢,只投入了一天8個小時的勞動。他的精力應該投入多少啊?工人看到了這把鐵锨卻沒有撿起來,應該說這是他的不合理性。但是,你不僅要看到他的不合理性,還要看到合理性。那么他的合理性在哪里,不合理性又在哪里呢?我們現(xiàn)在沒有一個人能單獨地生產(chǎn)一個產(chǎn)品,必須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生產(chǎn)出一個產(chǎn)品。產(chǎn)品賣出去以后,才能進行內(nèi)部的分配。因此,我們必須有命運共同體意識,樹立以廠為家的觀念。當然,你要讓工人做到以廠為家,從企業(yè)方面來講,必須創(chuàng)造以廠為家的氛圍,讓工人在這個工廠里有利益,同時又感受到溫暖,然后,他才能做到以廠為家。
這個故事說明了老板是如何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員工身上去的。你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當然是越看越不順眼。
要講的另一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工人、普通人是怎樣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領導者、老板身上去的。
幾年前,我到山東日照去,當?shù)匾患移髽I(yè)的一位車間主任對我講,某某人有五套房。假如說十年前講一個人有五套房,純粹是羨慕的口氣,哪怕他是通過歪門邪道賺來的錢。可是十年后社會的觀念變了,講另一個人有五套房子,有羨慕的成分,但更多地是嫉妒、眼紅、不服氣。
中國人講究聽話要聽音,敲鑼要聽聲。不能一個人講什么你就信什么,要聽出那些用文字不能表達的東西。我聽出他的不服氣了。我跟他講,你也不要羨慕這個人有五套房,根據(jù)我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我和這些老總、老板的接觸,我的看法是,越是房子多的人越不在家里住。越是錢多的人越?jīng)]時間花錢。為什么?因為他要掙五套房子的錢,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他需要多大的市場?他需要經(jīng)常和這些市場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而他的精力是有限的,給市場的時間多了,留給自己的時間還有多少啊?他經(jīng)常出差,四海為家,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他哪有時間留給自己玩啊。這就是房子越多的人越不在家里住的原因。同樣,越是錢多的人越?jīng)]有時間花錢。我見過不少老板,褲子一買買五條,西服一買買兩套。什么原因呢?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他有錢,另外一方面,他的時間成本很高啊,他的時間有限呀,他沒有時間精心地挑選,只能碰上了就買。因此,越是錢多的人越?jīng)]時間花錢。毛澤東曾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备筛锩偟糜袪奚。為了當老板,“三高”、糖尿病都得了。我在北京大學企業(yè)家特訓班教書的時候,遇到過四五個三十多歲就得了糖尿病的老板,每頓飯前先吃半小碗藥,等把藥吃完了,還能吃多少飯?一天得吃四五頓飯,因為每頓飯不能吃得很多。
我對那位車間主任講,盡管你掙的錢沒有他多,但是你的時間很多啊,你能跟老婆孩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另外你的身體很健康,跟他比較起來差不多,可能他還不如你。他也只有一個胃,他也就需要一張床,忙來忙去都是給社會忙的。這個車間主任聽了我的話,說:“哎喲,看來干什么都不容易呀!”
這就是社會問題,大家都從自己的觀點出發(fā)來看待別人。在了解了別人吃的虧后,才會明白:哦,別人是這個樣子,看來干什么都不容易。因此中國的社會問題,不是吃不上喝不上鬧出來的,恰恰是吃飽了喝足了的情況下,由于價值觀的分裂,不同的階層產(chǎn)生了不同的價值觀,而人們傾向于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去的產(chǎn)物。
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芯俊叭迥婪ā蹦兀恳驗槿迥婪ㄋ枷雽ΜF(xiàn)代管理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儒家代表職業(yè)官員、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價值觀。這個階層在我看來有三個特點:文化素質(zhì)高,勞動技能高,收入高。由于這“三高”,這個階層的人流動性很大。自古以來敢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往往是這個階層的人。由于收入高,這個階層的人敢講我給自己放兩年假、放三年假,出國旅游去,讀書去。史書上記載,漢代的董仲舒能做到“三年不窺園”(《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恢卫砑耶a(chǎn),因為他有一定的家產(chǎn)積累,一般人能做到嗎?與其他階層的人相比,這個階層的人往往走過很多地方,干過很多工作。他們是社會中最有遠見、見多識廣的一個階層,他們不承擔領導社會的使命,誰來承擔起領導社會的使命呢?
墨家代表普通勞動者的價值觀。普通老百姓、普通勞動者這個階層的特點和儒家代表的那個階層相比,文化素質(zhì)不高,勞動的技能不高,收入也不高。由于這“三不高”,就決定了這個階層的人資產(chǎn)規(guī)模小、不安全感強。為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他們傾向于把自己的命運投入到一個強大的組織中,希望遇見英明的領導者。而大組織的生存狀態(tài)是與領導者的素質(zhì)息息相關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滋潤靠太陽”嘛!老百姓也有類似的說法,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因此,墨家對領導者的要求很高,希望領導者,第一,有能力;第二,很廉潔,廉潔到和老百姓一樣吃喝的程度。試想,領導能力很高,給百姓掙來了很多錢,但是領導總是大吃大喝,財富都吃光了,還能分給百姓嗎?因此中國的老百姓在一起往往議論領導(包括家庭的領導、單位的領導、社會的領導等)的兩件事是:第一,有沒有本事;第二,是不是大吃大喝。中國的老百姓對領導的這兩件事最敏感。因為只有當領導者既有能力又很廉潔時,才能給老百姓更多的收獲,因此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墨家代表誰的價值觀。
道家代表不得志者的價值觀。不得志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已經(jīng)到達了某個位置,在社會的競爭中又掉了下來,例如下崗的人、丟官的人;另一種情況是,我預期達到某個目標,結(jié)果努力了半天也沒有實現(xiàn),例如失戀的人、高考落榜的人。人不得志了會有什么想法呢?輕則悲觀失望,重則自殺,再重了反社會、反人類。道家為什么叫隱士?有隱士就有進士。隱士不愿跟人見面,因為跟別人比都比不上,越比越灰心,越比越喪氣,越比越?jīng)]有活下去的勇氣,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比比花草,看看小貓小狗,這樣才能留戀生活,心中才有一絲光明,才有活下去的勇氣。你只要想一想高考落榜生,就能明白道家的價值觀和傾向。高考落榜生,不愿意跟人見面,成天把自己關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為什么不愿跟人見面?因為害怕跟人比,誰都比不上,甚至感覺連三歲的孩子都不如。
法家代表執(zhí)政者、投資者、領導者的價值觀。這個階層有兩個特點:第一,他們掌握著獎勵、懲罰別人的暴力武器;第二,他們有維持社會秩序良性運轉(zhuǎn)的使命。越是要在短時間內(nèi)維持社會秩序的良性運轉(zhuǎn),教育文化越不起作用,越傾向于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暴力又會激化矛盾,因此法家代表著領導者、投資者的眼前利益。誰代表他們的長遠利益呢?儒家代表著他們的長遠利益。
儒墨道法四家代表著四種人的不同的價值觀,而一個社會不就是由這四種人組成的嗎?明白了這四種人在想什么,那就為有效地實施管理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