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卻又最為深奧的部分。它以極為簡單又極標準化的構建,組成了千姿百態(tài)又千變?nèi)f化的種類,承擔起中國古代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托梁栿、裝點檐下、顯示等級等功能,其榫卯之精巧又作為中國建筑木工技藝的最高典能。本書作者在這一領域中研究與實踐達四十余年,并以十二年的努力寫成此書。斗栱的歷代變化悉收書中,卯榫之堂奧盡收眼底,共繪圖紙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張,斗栱分件圖一千余件,可謂斗栱研究之大展覽。
潘德華,1941年生,字皓,號木匠潘。江蘇省揚州市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古建筑木工、放樣、施工、設計、研究、教學四十余年。曾主持揚州大明寺鑒真和尚紀念堂工程木作施工和江蘇靖江岳王廟、揚州大明寺棲靈塔、高旻寺天中塔、江都開元寺萬佛塔、哈爾濱楞嚴寺楞嚴塔、南京江浦林散之故居筆塔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測繪、修繕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各十幾座,撰寫論文二十余篇。曾任揚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技術科長、技術主任等職務,F(xiàn)任揚州市德華古建筑研究所所長、古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古建園林技術》雜志編委、揚州市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古建筑學會顧問專家、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理事。1990年度被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0年榮獲第四屆“江蘇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當年又被授予“全國職工自學成才者”榮譽稱號,并榮獲全國職工自學成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