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文學作品。一個是國內著名的哲學家、散文家,他的人生經(jīng)歷,他的許多散文名篇,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為人們閱讀、欣賞和珍藏,他就是周國平;一個是旅德攝影藝術家、一位以追夢為終生事業(yè),自由馳騁在導演、視頻、裝飾、雕塑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領域的藝術家,她是青年人的偶像,無論她走到哪里都有無數(shù)的追隨者,她就是王小慧。
幾天后,9月18日,我經(jīng)歷了很多周折,轉道巴黎,終于在柏林亞太周我的展覽開幕前一小時到達柏林機場,總算趕上了開幕式。柏林的天氣很冷,已經(jīng)要穿呢大衣了,我穿著在紐約時的單衣,連在機場買衣服的時間都沒有了,朋友臨時把她的風衣送給了我。柏林人對我這個剛從紐約逃出的人充滿好奇,我把我拍的錄像帶放給大家看,大家都覺得難以置信。后來這個錄像的片斷在德國電視臺播出,反響也非常強烈。
2005年我父親住院,先是腦膜大出血,后來又是動脈瘤、心臟衰竭、肺衰竭引起的許多致命疾病,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有一段時間,我每天去醫(yī)院探望,每次都會從進醫(yī)院大門那一刻起開始拍錄像,我會經(jīng)過長長的走廊,我會在傍晚的時候對著走廊里一長條暗色的大玻璃拍下自己的影子,同時說出我當時的心境。他住在十六層,我會拍電梯里的景象,那些在走廊里的病人,那些探病的訪客,一直拍到我父親住的房間。很多天他是在昏迷狀態(tài),我也會不斷拍下他的樣子并且寫日記。也許在旁人看來這些鏡頭是重復的、毫無意思的,但對我來說卻是我每**心情的真實寫照。
我覺得我這個人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一場行為藝術。我隨時在拍攝,如果我一輩子堅持做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作一個很長久的和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的行為藝術。這個藝術并非是為了什么公開展覽或者發(fā)表的,很多錄像帶或照片可能就永遠放在那里不去動它,對我而言這個過程本身是*重要的。當然,所有這些東西只有在整體關照的前提下才有意義。所以我覺得我的作品可以說是在*加徹底意義上的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不是僅僅做給別人看的,是一個藝術家的心路歷程的真實記錄。
跨界的藝術家我和別的藝術家有點不一樣,他們中間大都是畫家只畫畫,雕塑家只做雕塑,導演只導戲,舞蹈家只跳舞……而我呢?拍照片、拍電影、拍電視,寫劇本,做雕塑、做裝置、做影像、做設計、做新媒體藝術,還做許多大型藝術活動。207。年9月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2010夢想計劃”的展覽一一兩干多平方米的空間中就體現(xiàn)了從空間設計、燈光、音響、音樂、裝置、影像到多媒體互動各方面的綜合成果,同時還展示了大型平面作品以及我從未做過的一個藝術MINI車,我稱之為“夢想之車”,因為它上面聚集了上萬人的夢想。這個由寶馬MINI**贊助的藝術計劃,我動員了一萬人參加,可以說也是我與這一萬個人共同完成的超大型的行為藝術。
另外,我還寫書。我的個人經(jīng)歷和我寫的書可能讓*多的人關注我。有時候藝術圈和大眾圈是分開的,而我的那本自傳《我的視覺月記》;就像一座橋梁 ,大眾通過這本書慢慢地了解我。這本書各種版本十 年間印了三十幾版,在出版界是很少見的。不僅是中國人,還包括外國人,他們把我看成是中國的弗里達.卡羅。她是墨西哥的一個女藝術家。據(jù)說很多人去看弗里達的展覽,不知道是為了去看她的畫還是去看她的人。因為她這個人太傳奇了,大家都想看到這個人本人是什么樣子。她曾出過車禍,腰椎也受傷了,她也畫許多自畫像,作品也很有自傳性。那次是由擔架抬著她去參加她自己畫展的開幕式,引起全城轟動,成群的人像看明星一樣圍觀她。她是*具明星氣質的藝術家。她的傳奇也被好萊塢拍成電影。我一直想看她的那部電影,但至今沒時間看.,但是我知道很多她的故事。前幾年春天我被邀請去墨西哥訪問,一 天晚上,我們在一家**的花園餐廳吃飯,閑聊中朋友說對面就是弗里達的故居。當時我很想去看,但已經(jīng)快入夜了。陪我去的朋友與門衛(wèi)商量,說中國的弗里達來了。
周國平,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博士。中國當代**學者、作家,在尼釆研究和翻譯方面卓有建樹。其主要作品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中國人缺少什么?》,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尼釆詩集》等。迄今為止,出版各種書籍百余種。 周國平的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審視與探究,筆觸平實而又自然,將哲學思考的睿智與深刻、趣味與魅力集于其中,引發(fā)讀者強烈的興趣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