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面臨中高考壓力的孩子來說,能有一種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在本書中,學習方法及記憶方法專家侯振臣老師從記憶方法入手,結合歷年清華北大狀元總結的學習心得,在高效、牢固記憶的基礎上,向廣大中學生傳遞了先進的學習理念和實用的學習技巧。他強調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技巧。這一理念和方法已經在多年教育實踐中獲得廣泛的驗證。
侯振臣,中學教師,學生學習法及記憶法研究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yè)。侯振臣老師長期擔任專兼職青少年心理輔導教師,專注于學生“學業(yè)”方面,一直從事學習方法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通過學習方法的改進提高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他一直強調,“學習能力強是將所有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綜合在一起!”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他先后數十次榮獲教育系統(tǒng)各類教學大獎。
CHAPTER 1想成績暴增,要有好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PART 1學習既要學知識,更要考出好成績
PART 2學習好不是聰明學生的專利,懂方法才能成績高
PART 3找對你的學習方法——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PART 4神奇而又普通的“自主學習法”=學習效率高
PART 5測一測,你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多強——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哪里
PART 6自主學習法的“養(yǎng)成”秘籍
PART 7努力吧,少年!所有技巧都離不開勤奮
CHAPTER 2“強化重復”——學習就要科學地努力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你真的夠努力了嗎
PART 2在學習中要合理安排時間
PART 3“強化重復”要點之精細化復述
PART 4“強化重復”要點之過度記憶
PART 5讓“強化重復”不枯燥又高效
CHAPTER 3“本質聯結”——學習新知識,首先“理解萬歲”
PART 1問卷結果解析——你真的理解所學知識了嗎
PART 2自查自省,這些影響理解的問題你有沒有
PART 3對號入座,常見的三種不同的“理解狀態(tài)”
PART 4 “本質聯結”——實現“深入理解”的不二法寶
PART 5“本質聯結”的具體方法
CHAPTER4“表面聯結”——知識難點記不住,可以“迂回前進”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無邏輯知識點,記不住就是記不住嗎
PART 2“表面聯結”讓頑固堡壘一攻就破
PART 3三種方法,用“表面聯結”記得更好——“離奇聯想”
PART 4三種方法,用“表面聯結”記得更好——“定樁”
PART 5三種方法,用“表面聯結”記得更好——“音韻法”
PART 6這樣用“表面聯結”才正確
CHAPTER 5“自我補充”——使用技巧彌補知識“丟失的一角”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很重要
PART 2鼓足信心,基礎知識積累緩慢不可怕
PART 3“自我補充”,讓我們的基礎知識學習飛起來
PART 4在學習之初,要善用“自我補充”
PART 5在知識的應用階段,要學會查漏補缺
CHAPTER 6“選擇重點”——學習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你抓住知識的“七寸”了嗎
PART 2抓重點大戰(zhàn)之課前預習
PART 3抓重點大戰(zhàn)之課后多讀書
PART 4抓重點大戰(zhàn)之必不可少的課后練習
PART 5多種方法幫你“選擇重點”
CHAPTER 7“有意記憶”——調動記憶力,努力記重點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記不住怪方法,不怪記憶力差
PART 2“有意記憶”——讓你自主學習力超強的記憶大法
PART 3課上課下都要“有意記憶”
CHAPTER 8“適時強化”——學到的知識將穩(wěn)若泰山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你的知識記得快,忘得也快
PART 2遺忘讓“復習”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
PART 3 “不斷復習”與“及時復習”的區(qū)別
PART 4 “適時強化”——你的復習應更具科學性
PART 5高效“適時強化”的小竅門
CHAPTER9“狹義完整”——學習知識要注重系統(tǒng)性
PART 1問卷調查解析——你把知識總結到一起了嗎
PART 2 “狹義完整”——知識成體系,學習成績才更好
PART 3及時梳理系統(tǒng),讓知識不再是一盤散沙
PART 4巧用綜合題,捋順我們的知識體系
CHAPTER 10“清晰記憶”——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識,要進行
PART 1問卷結果解析——你的學習實現“清晰記憶”了嗎
PART 2 正確面對考試,才會有好成績
PART 3做題試試,看看會了沒有
PART 4檢驗過了,不代表一切都好
后記
PART2學習好不是聰明學生的專利,懂方法才能成績高
對于學習好的原因,有的同學還有不同意見:“學習好的人聰明!鄙踔劣行┩瑢W會因為這個觀點對自己的學習喪失信心,其實這個觀點并不完全正確。
學習好不是聰明學生的專利
說到“學習好”的同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反應快、頭腦靈活、聰明……可“學習好”的人真的“聰明”嗎?答案又是不確定的!因為環(huán)視我們周圍的同學,頭腦聰明的人有很多是“學習不好”的典型代表,甚至是班級里的“搗亂分子”。這些人的確有比別人更強的思維能力,很容易迸發(fā)出“匪夷所思的想法”,但通常老師會給與他們的評價是——“沒好好學”。
“聰明”并且“不學習”——是因為他們沒有到校上課嗎?似乎又不是。這些學生大多會按照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模式學習,一起到校,一起上課……但是最終的學習效果卻不理想。那么也就是說,“聰明”與學習成績同樣沒有必然的聯系。
當然,也有些聰明的學生并不是不好好學,但就是成績不好。他們即使努力地去學也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這些情況說明一個問題:成績好的關鍵并不是聰明與否。
在教育界,針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將人們的智能分為: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等。這里不否認由于人們先天的個體差異,會出現不同的特點,但這些并不會成為智能高低的決定性因素。
比如有人先天對聲音敏感,也就是音樂智能相對較高。那么將這些移植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把需要學習的內容都以音樂的形式展現,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就像有些在音樂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大師,曾經也被認為是不具備這方面天分的人。顯然將多元智能理論直接移植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有些人在某些領域確實存在先天的優(yōu)勢,如果能夠有效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他們就能夠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換句話說,聰明是學習好的助力,而不是必須條件。懂技巧,能勤奮的人同樣能獲得好成績。
比如有些人在小時候沒有接受過音樂方面的教育,在中學階段或者走入社會后,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并且不斷地練習,同樣可以在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被稱為“世界乒壇皇后”的鄧亞萍就是一個例子。她曾因身高和臂長的原因,被認為不會在乒乓球領域有所成就,但她13歲就取得了全國冠軍。
好的學習方法才是獲得好成績的根本
學習勤奮對成績高低的影響,后面我們會單獨討論。這里要強調的是學習方法的正確選擇。
先舉一個小例子。你是怎么背誦英語單詞的?同學們的方法五花八門,但大多數人采取的還是死記硬背的模式。2014年考入清華大學的胡珊珊同學則不然,她與大家分享了兩個小要點:第一,背單詞千萬不能采用“拼字母”式的背法,而是盡量結合音標和讀音規(guī)則來背;第二,最好將單詞放到句子、篇章等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背。這兩個小要點,前一個強調的是背詞的拼法,后一個則是背詞的意義,同時要對詞性音標等做到心中有數。
同樣是背單詞,我們要記住的只是單詞的拼寫嗎?不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背單詞的目的;記住拼寫的同時,要明白它的意義并將之與時態(tài)變化、詞性、音標等結合起來。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找到合適的背誦技巧,更別提完全掌握這個單詞了。
胡珊珊同學的案例給了我們一個很明顯的提示:如果能夠關注學習方法的實質作用,并且能將學習方法應用到具體的學習中,就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
事實上,學習方法并不是一種多么高深的技巧,它只是一種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學習方法的具體內容,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因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每個人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專門總結了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背誦、默寫、速記、筆記等,只要對學習者產生啟發(fā)效果和借鑒作用就可以。
所以,要想成績高,我們必須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提起重視。但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對學習方法的改進這一點是認同的,也確實是這樣努力的,但在實際的探索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學習方法改進效果不明顯。他們嘗試過很多相關的學習方法,無論是通過閱讀書籍,還是在網上尋找,似乎都沒有什么實際效果。
比如很多同學在改進學習方法時,發(fā)現很多關于記憶方法的宣傳:“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逼鸪踅佑|時,真的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剛開始使用似乎還有些效果,但經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效果并不明顯。這就說明,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人,學習方法也必然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倡導的“為自己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那么,到底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呢?
PART3?找對你的學習方法——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狀元”的學習方法要有選擇地借鑒
談到模仿他人的學習方法,必然要提到“狀元學習方法”。那么這些狀元分享的學習方法真的有效嗎?
每年中、高考結束后,都會有關于“狀元”的報道,市面上還有很多關于狀元學習方法的書籍。如果我們關注一下這些狀元們分享的學習方法,很容易發(fā)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并且他們分享的所謂的學習方法秘籍都是常見的,并沒有什么所謂的稀世罕見的“秘籍”。那為什么這些狀元們能夠依靠這些方法金榜題名?這其中就有一個學習方法關注點和側重點的問題。
仔細研讀狀元們分享的學習方法會發(fā)現,他們強調的方法是有所差異的。比如有的人強調及時復習,而有的人強調上課認真聽講,還有的人強調解決試卷中出現的問題,等等。
例如,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尹鵬認為,讀書,一定要讀透,不要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對知識死記硬背,生吞活剝,應該注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領會。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袁南果總結,聽講時思維一定要搶在老師前面,不要等老師一點一點告訴你該怎么辦。要先自己考慮該怎么辦,再聽老師講怎么辦。
以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趙瑩則介紹說,她平時會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一遇到陌生的或心存疑問的字詞就立刻弄清楚并記下來,只要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到考前復習時拿出來翻一翻便受益無窮。
……
如果看一位同學的總結可能還不明顯,但如果綜合看他們的經驗傳說,就可以發(fā)現兩個問題:
1.學習技巧方面有側重點。這些差異,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就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強調的東西,往往就是自己關注的東西。也就是說,這些狀元們強調或分享的方法,都是他們自己需要關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2.我們不僅要看到哪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需要關注,而且要知道不提示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注意什么。實際上,仔細分析會發(fā)現,狀元們往往會著力告訴我們,他們做了什么,但沒說他們沒做什么!比如強調上課認真聽講的狀元,他們并沒有說,對于課后的練習或作業(yè)可以置之不理。
這兩點的啟示是,對于學習狀元的學習方法,并不能盲目效仿,而是應該對學習的整個流程有所研究和了解,知道這些學習方法的實質作用是什么,而這種作用是不是又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特點發(fā)揮真正的效果。
同時,在改進時還要注意充分發(fā)揮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也就是說,自己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已經養(yǎng)成的很多學習習慣是很好的,不能因為效仿某些做法,而忽視了它們。
比如,有些同學有在睡前回顧當天學習內容的習慣,也就是每天睡覺前,躺在床上,在頭腦中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這種習慣可以使我們有效鞏固所學知識,起到及時復習的作用。但倘若我們在改進學習方法時,盲目采取勞逸結合的方式,摒棄了睡前回顧的做法,又沒有其他彌補的措施,就會導致自己不能及時復習所學內容,這樣不僅不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這里有個建議,你可以先仔細思考一下下面兩個問題并寫下答案,然后再繼續(xù)進行:
1.你想學習的學習技巧主要是針對哪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發(fā)力的:
2.你認為,你的其他學習環(huán)節(jié)是不是有什么優(yōu)于其他同學的地方:
3.你優(yōu)秀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與你要嘗試的學習技巧,是不是有沖突:
事實上,當你仔細填寫了上面問題的答案時就會發(fā)現,雖然大多數人并沒有接受過關于學習方法的系統(tǒng)訓練,但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方法都會有一定的認識。因為從牙牙學語開始,家長或老師都會有意無意地向我們灌輸關于學習的方法或者要點。久而久之,我們自然會形成一些獨特的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并以此為基礎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對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技巧進行查漏補缺,而不是全盤照抄別人的。
最好的學習法,是將所有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綜合在一起
就像前面說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對“學習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學習能力強,是將所有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綜合在一起的能力”,或者說,學習能力強,是將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綜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所有的學習方法綜合在一起。
比如,有的同學從未使用過錯題本,只有積累本,學習效果卻很好。利用積累本與錯題本學習,看上去似乎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仔細分析其本質作用,實際上都是加強對問題的關注,目的是著重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當然,也有的同學會提出,無論是錯題本還是積累本,我都沒有使用過,但我的學習效果依然很好,這又是為什么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認為自己不知道或者從未使用過某些學習方法,但學習效果卻很好”的例子,就是因為這些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還是以錯題本為例,這種學習方式的本質作用就是使我們關注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及不足點。
當然,對于每位同學來說,所謂的重點、難點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說,雖然學習相同的知識,但是所謂的重點和難點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由于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重點和難點也會有所不同。但不管關注的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外在表現形式,其學習本質還是一樣的。
與之相對應的,有些同學即使不使用積累本或錯題本,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在意識層次關注相應的重點、難點及自己的不足點,所以學習成績同樣可以很優(yōu)異。
“學習方法”改進沒效果的看這里
我們一再強調,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改進學習方法的時候,之所以會出現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偏差的情況,就是因為以下兩點:
首先是沒能將具體的學習方法應用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這個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理論沒能聯系實際”。
對很多狀元的學習方法,同學們都是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只處于了解的層次,但沒有應用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導致效果不理想。因為“知道”不代表“應用”。知道這些學習方法的原理和操作細節(jié),但沒有將其應用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那么也就無法發(fā)揮學習方法的作用。
當然,如果知道自己的學習策略或方法存在問題,嘗試改進自己的方法,而且也實際去做了,但是學習效果仍然不理想,那么問題的原因就出在另一個方面了:僅僅模仿學習方法的外在做法,忽視學習方法的實質作用。
這個問題涉及本小節(jié)的第二部分內容。而且,它也的確廣泛存在于同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曾經發(fā)現過許多類似這樣的例子:同學們每天都做相同的作業(yè),但是做作業(yè)的效果卻有很大差異,因為有些同學把作業(yè)當成任務去完成,目的是只要自己寫完就行了,沒有關注做作業(yè)的意義與作用,導致做作業(yè)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有些同學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能夠關注做作業(yè)的意義與作用。如做作業(yè)時,關注鞏固知識要點,加深理解等。那么同樣是做了相同的作業(yè),效果會有很大差異。
做作業(yè)只是最基礎的一種學習方法,可是它所能反映出的問題卻非常關鍵。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實質,只是局限于外在行為的模仿,學習效果怎么可能理想?就像對于:“一個單詞抄寫十遍,一定能記住嗎?”得到共性的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大家的目的不同,抄寫效果也就存在很大差異。
所以,要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成績,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自己采用的學習方法的實質。否則,只是處于表面層次的模仿,無法發(fā)揮學習方法的本質作用,這對提高學習成績自然是效果不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