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jù)數(shù)控技術(shù)領域職業(yè)崗位群的需求,以“工學結(jié)合”為切入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型課程架構(gòu),突破定界思維,以工學結(jié)合來確定課程內(nèi)容的一體化任務式教材。本書是根據(jù)高職高專數(shù)控技術(shù)專業(yè)課程標準以及理論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并參照有關極限與配合新國家標準編寫的。主要從尺寸公差、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介紹其標注內(nèi)容及檢測內(nèi)容。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軸套類零件的尺寸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盤類零件的幾何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箱體類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標注與精度檢測,減速器零部件的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共4個章節(jié),8個任務。
本書是根據(jù)高職高專機械制造專業(yè)課程標準、理論知識要求及技能要求, 并參照有關極限與配合的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編寫的, 是以機械制造領域職業(yè)崗位群的需求為依據(jù), 以“ 工學結(jié)合” 為切入點,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型課程架構(gòu), 突破定界思維, 來確定課程內(nèi)容的一體化任務驅(qū)動式教材。每章都包括任務描述及學習目標、任務資訊、任務實施、任務評價與總結(jié)提高4 個基本部分。
本書編寫過程中借鑒德國“ 雙元制” 先進職業(yè)教育理念, 對傳統(tǒng)學科型教材進行整合,淡化學科體系,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達到“ 教-學-做” 一體化。在任務選取上, 通過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以及評估六步法, 選擇機械設計與制造中常見的零件類型, 確定適合教學應用的任務內(nèi)容。本書以實用性、科學性、針對性和趣味性為特色, 整合公差配合、幾何量測量、測量基礎技術(shù)等內(nèi)容, 結(jié)合常見零件實例, 通過一體化教學, 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
本書在內(nèi)容上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 按照循序漸進的要求, 由簡單到復雜, 由易到難, 內(nèi)容豐富, 實用性強。本書內(nèi)容包括4 章, 共8 個任務: 第1 章軸套類零件的尺寸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 第2 章盤類零件的幾何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 第3 章箱體類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標注與精度檢測; 第4 章減速器零部件的公差標注與精度檢測。其中, 每一章都包括標注與檢測2 個任務。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數(shù)控技術(shù)、機電體化技術(shù)、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yè)教材, 也可作為工廠中主要從事機械設計與加工的技術(shù)人員培訓教材, 還可供其他相關技術(shù)人員參考。
本書由河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趙軍華任主編, 王東輝和董延任副主編。編寫分工如下: 第1章由趙軍華、董延編寫; 第2 章由王東輝編寫; 第3 章由趙軍華、張娜、陳東鋒編寫; 第4章由董延編寫。全書由趙軍華統(tǒng)稿, 由王小芳、李智明審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 得到了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陽鑫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日新精工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謝意。同時, 對有關參考資料、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 編寫時間倉促, 書中難免有疏漏、錯誤之處, 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前 言
第1 章 軸套類零件的尺寸公差標注與
精度檢測 1
1. 1 任務描述及學習目標 1
1. 2 任務資訊一 1
1. 2. 1 互換性 1
1. 2. 2 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shù) 2
1. 2. 3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shù)語及定義 4
1. 2. 4 極限與配合國家標準 12
1. 2. 5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 24
1. 3 任務實施一 30
1. 3. 1 根據(jù)要求選用尺寸公差與
基本偏差 30
1. 3. 2 軸套類零件圖樣標注 32
1. 4 任務資訊二 34
1. 4. 1 車間條件下軸套類零件的
精度檢測 34
1. 4. 2 計量室條件下軸套類零件的
精度檢測 59
1. 4. 3 其他精密測量技術(shù)與發(fā)展趨勢 61
1. 5 任務實施二 62
1. 5. 1 軸套類零件檢驗規(guī)程的制訂 62
1. 5. 2 軸套類零件的常規(guī)檢測 64
1. 5. 3 檢測報告填寫 68
1. 5. 4 誤差分析 68
1. 6 任務評價與總結(jié)提高 69
1. 6. 1 任務評價 69
1. 6. 2 任務總結(jié) 69
1. 6. 3 練習與提高 69
第2 章 盤類零件的幾何公差標注與
精度檢測 71
2. 1 任務描述及學習目標 71
2. 2 任務資訊一 71
2. 2. 1 零件的幾何要素及分類 71
2. 2. 2 幾何公差項目和符號 72
2. 2. 3 形狀公差 74
2. 2. 4 方向公差 78
2. 2. 5 位置公差 85
2. 2. 6 跳動公差 90
2. 2. 7 公差原則 92
2. 2. 8 幾何公差的選用 98
2. 3 任務實施一 101
2. 3. 1 軸套類零件的幾何公差
分析與選用 101
2. 3. 2 盤類零件的幾何公差
分析與選用 102
2. 4 任務資訊二 103
2. 4. 1 形狀誤差檢測 103
2. 4. 2 方向誤差檢測 107
2. 4. 3 位置誤差檢測 111
2. 4. 4 跳動誤差檢測 113
2. 5 任務實施二 114
2. 5. 1 盤類零件檢驗規(guī)程的制訂 114
2. 5. 2 檢具的使用 114
2. 5. 3 盤類零件的幾何精度檢測 114
2. 5. 4 檢測報告填寫 116
2. 5. 5 誤差分析 116
2. 6 任務評價與總結(jié)提高 117
2. 6. 1 任務評價 117
2. 6. 2 任務總結(jié) 117
2. 6. 3 練習與提高 117
Ⅳ
第3 章 箱體類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標注
與精度檢測 120
3. 1 任務描述及學習目標 120
3. 2 任務資訊一 120
3. 2. 1 表面粗糙度概述 120
3. 2. 2 表面粗糙度評定的基準與
參數(shù) 121
3. 2. 3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127
3. 3 任務實施一 133
3. 3. 1 根據(jù)要求選擇表面粗糙度 133
3. 3. 2 箱體類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標注 134
3. 4 任務資訊二 137
3. 5 任務實施二 138
3. 5. 1 箱體類零件表面粗糙度檢驗
規(guī)程的制訂 138
3. 5. 2 專用檢具的使用 138
3. 5. 3 箱體類零件表面粗糙度的
檢測 140
3. 5. 4 檢測報告填寫 141
3. 5. 5 誤差分析 141
3. 6 任務評價與總結(jié)提高 141
3. 6. 1 任務評價 141
3. 6. 2 任務總結(jié) 142
3. 6. 3 練習與提高 142
第4 章 減速器零部件的公差標注與
精度檢測 143
4. 1 任務描述及學習目標 143
4. 2 任務資訊一 143
4. 2. 1 軸承的公差與配合 143
4. 2. 2 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151
4. 2. 3 鍵的公差與配合 162
4. 3 任務實施一 168
4. 3. 1 軸承公差配合的標注 168
4. 3. 2 螺紋的圖樣標注 170
4. 3. 3 鍵的標注 171
4. 4 任務資訊二 173
4. 4. 1 軸承的選擇 173
4. 4. 2 普通螺紋的檢測 174
4. 4. 3 平鍵鍵槽的檢測 175
4. 5 任務實施二 176
4. 5. 1 減速器零部件檢驗規(guī)程的
制訂 176
4. 5. 2 專用檢具的使用 177
4. 5. 3 減速器零部件檢測 180
4. 5. 4 檢測報告填寫 180
4. 5. 5 誤差分析 180
4. 6 任務評價與總結(jié)提高 186
4. 6. 1 任務評價 186
4. 6. 2 任務總結(jié) 186
4. 6. 3 練習與提高 186
附錄 檢測實驗 188
參考文獻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