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系理論與政策研究叢書:農民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深入剖析當前農民工社會管理的現(xiàn)實狀況和存在問題,借鑒吸收當前學術界對農民工社會管理研究探索的最新成果,采取規(guī)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歷史研究與現(xiàn)實研究相結合、制度分析與政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構建了比較規(guī)范的農民工社會管理分析框架,并試圖構建農民工社會管理改革創(chuàng)新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王祥兵,四川鹽亭人,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西南財經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上市公司高管近十年,現(xiàn)任四川省總工會資產監(jiān)督管理部部長。致力于企業(yè)管理、消費經濟等方面的研究,曾發(fā)表《老年消費市場亟待挖掘》等論文,參加了《以民為本》《決勝在市場》等書籍的編纂工作。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意義
1.1.1 農民工發(fā)展困境需要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1.1.2 農民工問題呼吁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1.1.3 農民工市民化亟待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破題
1.1.4 加強與創(chuàng)新農民工社會管理的重要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3.1 研究的創(chuàng)新
1.3.2 研究的不足
2 相關理論與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與理論
2.1.1 關于農民工與農民工問題
2.1.2 關于社會管理理論
2.1.3 關于發(fā)展經濟學理論
2.1.4 關于社會網(wǎng)絡與社會支持理論
2.2 文獻綜述
2.2.1 關于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
2.2.2 關于農民工制度層面的研究
2.2.3 關于農民工社會網(wǎng)絡的研究
2.2.4 關于農民工社會認同的研究
2.2.5 關于農民工收入權益保障的研究
2.2.6 關于農民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研究
2.3 關于文獻的簡短評述
2.4 研究的理論框架
3 農民工問題及其社會管理現(xiàn)狀的調查
3.1 研究目的、宗旨與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調查說明
3.1.3 樣本選取
3.1.4 被調查農民工基本情況分析
3.1.5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與內容
3.2 農民工問題及其社會管理的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
3.2.1 農民工就業(yè)與勞動保護狀況
3.2.2 農民工社會保障狀況
3.2.3 農民工社會關系與社會融入狀況
3.2.4 農民工社會資本與社會支持狀況
3.2.5 農民工收入水平與自我認同狀況
3.3 對農民工問題及社會管理現(xiàn)狀的基本判斷與啟示
3.4 小結
4 農民工社會管理:現(xiàn)狀、問題與方向
4.1 農民工社會管理的歷史演變
4.1.1 農民工社會管理的現(xiàn)狀
4.1.2 從“嚴格管控”到“逐步接納”
4.1.3 從“計劃”到“放開”
4.2 農民工社會管理的現(xiàn)狀研究
4.2.1 通往科學管理之路任務艱巨
4.2.2 農民工社會管理處于兩難境地
……
5 政府職能轉變與農民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6 社會組織、公眾參與與農民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7 工會組織與農民工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8 農民工權益保障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9 農民工社會管理政策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
。2)公共部門社會支持不足。政府以公權介入的方式加強對農民工的社會支持,維護了農民工的基本權益,也對沖了勞資關系的天然不平等性。政府公權介入的方式則包括有關部門以第三方的角色對勞資關系進行協(xié)調,政府司法部門提供法律援助,農民工依托工會組織維護自身的利益等。調查顯示,當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29.97%的農民工會尋求法律援助,29.92%選擇向親戚朋友或老鄉(xiāng)求助,21.46010向有關機構申請調解仲裁,12.99%向工會組織尋求幫助,4.72%選擇默默忍受、不求助。而農民工在進城務工過程中,最迫切需要政府或單位幫助解決的問題包括:31.94%認為是取消不合理收費,29.95070認為是監(jiān)督勞動合同訂立及履行,24.95%認為是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讓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12.17%認為是當遇到特殊困難時政府能及時進行救濟,4.190/0認為需要責成企業(yè)按時如數(shù)發(fā)放工資,3.79%選擇其他問題。而從農民工的愿望需求來看,61.9%希望有代表農民工維權的組織存在,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通過組織反映其合理訴求。在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條件下,農民工往往只能通過自身力量來解決其面臨的各種問題,他們在成為城市建設者的同時,卻難以獲取城市社會的足夠支持和幫助,享受與城市居民相等的公共服務,這都使得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缺乏成為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轉換身份的重要障礙,也成為當前農民工社會管理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3)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逐步提高。對法律的深入了解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打下了良好基礎,當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訴諸法律渠道解決。調查表明,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農民工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69.77%的農民工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52.33%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4.69%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33.14%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31.78%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8.68%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8.49%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2.29%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條例》,13.95%的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