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采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講解多電平及背靠背電力電子變換器,而不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分別獨立介紹,特別強調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概念及建模方法。由于本書主要聚焦于連接AC電源的PWM電力電子變換器,對每一個拓撲結構及其概念都詳細展開講述。本書給出了大量實例,提供了一組全面的仿真結果來幫助理解全書提出的電路,將電力電子變換理論工程化,是一本自成體系的、理論性及實踐性較強的專著。
適讀人群 :電氣傳動、自動化、電機控制及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
不同于常規(guī)方法,《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采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講解多電平及背靠背電力電子變換器,內容僅涵蓋變換器本身相關的主題,詳細介紹了每一個拓撲結構及其概念,可以幫助讀者基于傳統(tǒng)結構來構建全新的拓撲結構。
《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的主要特點如下:
? 1)介紹一種名為功率模塊幾何結構(PBG)的全新方法來引出電力電子變換器;
? 2)適用于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器和先進功率變換器課程;
? 3)提供功率器件及變換器基本概念的預備知識,將幫助學生跟隨本書學習電子電子學及電力電子變換器;
? 4)提供一組全面的仿真結果來幫助理解全書提出的電路。
原書前言
《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介紹的是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論來描述一種重要的電子器件——電力電子變換器。常規(guī)的變換器教學方法是采用分立的或者孤立的方式分別考慮每一種類型。其直接的結果是,由于所提及的電力電子變換架構沒有考慮其起源及發(fā)展而導致學習進程非常被動。由于教學進程是基于其自身結構的,學生們就沒有基于傳統(tǒng)結構去構建新的拓撲結構的開發(fā)能力。
《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采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講解多電平及背靠背變換器,而不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分別獨立地介紹它們。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內容僅僅涵蓋變換器本身相關的主題,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空間來探討每一種拓撲結構的細節(jié)及其概念。這樣,適當地強調了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概念建模的方法。
在第2章中講述電源器件基礎以及主要功率變換器的拓撲結構,本書主要聚焦于通過直流側處理交流電壓的結構。本章非常適合于那些已經修讀了電力電子學導論課程的學生們。本書也可以作為電子工程領域課程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然而,鑒于第2章的內容,可望那些即使缺乏電力器件知識及變換器基本概念的學生們也能理解該主題。盡管本書的主要市場是偏向于學術,而工作于電力電
子學、電機驅動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領域的電氣工程師們也能發(fā)現本書的用處所在。
《先進電力電子變換器——處理交流電壓的PWM變換器》的組織如下:第1章為引言。第2章講述了電源器件基礎以及主要功率變換器的拓撲結構。第3章簡單回顧了處理交流電壓的主要電力電子變換器;此外,還介紹功率模塊幾何結構(PBG),用來描述本書所述的功率變換器。事實上,本章提出了貫穿全書的拓撲結構總匯。通常而言只介紹開發(fā)電力電子變換器用的PBG基礎及其相互關系。第4~7章介紹多電平架構。第4~7章中將依次介紹中點箝位、級聯(lián)、飛跨電容以及其他多電平結構?紤]到極點電壓值比負載要求的電壓值高的現實情況,第8章內容涉及脈寬調制(PWM)的優(yōu)化技術。在第2~7章著重于電路本身敘述了許多拓撲結構以及第8章介紹了PWM策略后,為了保持特定的變換器變頻可控,第9章處理控制操作。由于電氣變頻調節(jié)的需要,策略性地將第9章放于背靠背變換器(第10~11章)之前。單相-單相背靠背變換器在第10章中介紹,而最后一章討論了三相-三相及其他背靠背變換器。
Euzeli Cipriano dos Santos Jr.
Edison Roberto Cabral da Silva
Euzeli Cipriano dos Santos Jr.是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普渡大學助理教授。他同時執(zhí)教機電運動設備課程和能量轉換課程。此前,他是巴西坎皮納聯(lián)邦大學的教授,并擔任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學者。
Edison Roberto Cabral da Silva是巴西坎皮納聯(lián)邦大學電氣工程系名譽教授,帕拉伊巴聯(lián)邦大學客座教授。他擔任工業(yè)電子學及機器驅動研究實驗室主任有30年,教齡長達38年。在電力電子領域,他已經公開發(fā)表了270多篇論文。目前他是巴西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員。
目 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背景
1.3 功率開關和功率變換器的歷史
1.4 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應用
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功率開關與基本功率變換器概況
2.1 引言
2.2 理想開關用電力電子器件
2.2.1 靜態(tài)特性
2.2.2 動態(tài)特性
2.3 主要具體的功率半導體器件
2.3.1 自發(fā)傳導/自發(fā)阻斷
2.3.2 可控傳導/自發(fā)阻斷器件
2.3.3 可控傳導/可控阻斷器件
2.3.4 自發(fā)傳導/可控阻斷器件
2.3.5 主要的功率開關發(fā)明者列表
2.4 基本變換器
2.4.1 dc-dc變換
2.4.2 dc-ac變換
2.4.3 ac-dc變換
2.4.4 ac-ac變換
2.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適用于交流電壓的電力電子變換器和功率模塊幾何結構
3.1 引言
3.2 功率模塊幾何結構基礎
3.3 功率模塊說明
3.4 多電平結構中PBG的應用
3.4.1 中點箝位結構
3.4.2 級聯(lián)結構
3.4.3 飛跨電容結構
3.4.4 其他多電平結構
3.5 ac-dc-ac結構中PBG的應用
3.5.1 三相-三相結構
3.5.2 單相-單相結構
3.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中點箝位結構
4.1 引言
4.2 三電平結構
4.3 PWM方案(半橋拓撲結構)
4.4 全橋拓撲結構
4.5 三相NPC變換器
4.6 采用三電平橋臂的非常規(guī)結構
4.7 非平衡電容電壓
4.8 四電平結構
4.9 PWM方案(四電平結構)
4.10 全橋和其他電路(四電平結構)
4.11 五電平結構
4.12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級聯(lián)結構
5.1 引言
5.2 單H橋變換器
5.3 單H橋變換器的PWM方案
5.4 三相變換器——每相單H橋變換器
5.5 雙H橋變換器
5.6 兩級聯(lián)H橋變換器的PWM方案
5.7 三相變換器——每相兩級聯(lián)H橋結構
5.8 雙H橋變換器(七電平與九電平拓撲結構)
5.9 三H橋變換器
5.10 三H橋變換器及推廣
5.11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飛跨電容結構
6.1 引言
6.2 三電平結構
6.3 PWM方案(半橋拓撲結構)
6.4 飛跨電容電壓控制
6.5 全橋拓撲結構
6.6 三相飛跨電容變換器
6.7 具有三電平橋臂的非常規(guī)FC變換器
6.8 四電平結構
6.9 通用結構
6.10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其他多電平結構
7.1 引言
7.2 嵌套結構
7.3 輸出端帶磁性元件的拓撲結構
7.4 有源中點箝位變換器
7.5 更多的多電平變換器
7.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最佳的脈沖寬度調制方法
8.1 引言
8.2 雙橋臂變換器
8.2.1 模型
8.2.2 PWM的實現
8.2.3 模擬和數字實現
8.2.4 μ對PWM實現方案的影響
8.3 三橋臂變換器和三相負載
8.3.1 模型
8.3.2 PWM實現方案
8.3.3 模擬和數字的實現
8.3.4 三橋臂變換器中μ對PWM實現方案的影響
8.3.5 逆變器變量中三相電動機互連的影響
8.4 空間矢量調制(SVPWM)
8.5 帶CPWM的其他結構
8.5.1 三橋臂變換器——兩相電動機
8.5.2 四橋臂變換器
8.6 帶CPWM的非常規(guī)拓撲結構
8.6.1 帶中間抽頭耦合電感的逆變器
8.6.2 Z源變換器
8.6.3 開放式繞組電動機驅動系統(tǒng)
8.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控制策略
9.1 引言
9.2 基本控制原理
9.3 滯環(huán)控制
9.3.1 直流電動機驅動滯環(huán)控制的應用
9.3.2 調制交流變頻的滯環(huán)控制
9.4 線性控制——直流變量
9.4.1 比例控制器:RL負載
9.4.2 比例控制器:直流電動機驅動系統(tǒng)
9.4.3 比例-積分控制器:RL負載
9.4.4 比例-積分控制器:直流電動機
9.4.5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器:直流電動機
9.5 線性控制——交流變量
9.6 級聯(lián)控制策略
9.6.1 整流電路:電壓-電流控制!
9.6.2 電動機驅動:轉速-電流控制
9.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單相-單相背靠背變換器
10.1 引言
10.2 全橋變換器
10.2.1 模型
10.2.2 PWM策略
10.2.3 控制方法
10.2.4 功率分析
10.2.5 直流側電容電壓
10.2.6 電容器組設計
10.3 器件數量減少的拓撲結構
10.3.1 模型
10.3.2 PWM策略
10.3.3 直流側電壓要求
10.3.4 半橋變換器
10.4 增加開關數量的拓撲結構(變換器并聯(lián))
10.4.1 模型
10.4.2 PWM策略
10.4.3 控制策略
10.5 增加開關數量的拓撲結構(變換器串聯(lián))
10.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三相-三相及其他背靠背變換器
11.1 引言
11.2 全橋變換器
11.2.1 模型
11.2.2 脈寬調制策略
11.2.3 控制方法
11.3 器件數量減少的拓撲結構
11.3.1 模型
11.3.2 PWM策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