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鎮(zhèn)。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是全球志工人數(shù)最多的慈善組織——慈濟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與領導人,開創(chuàng)慈濟世界“慈善”、“醫(y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yè)。二〇一〇年,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濟人,出現(xiàn)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痛的地方,通過親手拔除人們的苦與痛,實踐上人三愿:人心凈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證嚴上人著作·靜思法脈叢書:歡喜自在》屬于人文專題書系。生活于現(xiàn)代的人們,每日汲汲營營于謀生續(xù)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尋覓活命的出路。證嚴上人透悉現(xiàn)代人的心理,以其深睿的智慧,依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種種危機與問題,給予不同的解析與引領,使讀者即使身處在詭譎多端的環(huán)境,也能優(yōu)游自處而歡喜自在。希望《證嚴上人著作·靜思法脈叢書:歡喜自在》能給讀者以啟迪。
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塊福田,隱藏著豐沛的泉源! 吧岬谩⑸岬谩,能舍即能得;歡喜心付出而無所求,就能事事如意。
釋證嚴,臺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濟基金會的創(chuàng)始人與領導人,開創(chuàng)慈濟世界,含括“慈善”“醫(y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yè)。二〇一〇年,被臺灣民眾推選為“最受信賴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的清水鎮(zhèn)。一九六三年,依印順導師為親教師出家。師訓“為佛教,為眾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創(chuàng)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數(shù)十年來,慈濟世界在上人慈悲呵護下,一步一步,堅實地茁壯;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濟人,出現(xiàn)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痛的地方,親手拔除人們的苦與痛,秉慈運悲行于菩薩道,同心實踐證嚴上人三愿:人心凈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曾獲頒——二〇一一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二〇〇九年國際慈善論壇“國際慈善功德人物獎”、二〇〇八年世界佛教友誼會“全球佛教貢獻獎”、二〇〇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會“庭野和平獎”、二〇〇四年加州美國亞裔聯(lián)盟“亞美人道關懷獎”等眾多國際性榮譽。
移民
缺愛癥
福報的來源
清流
濁世綻清蓮
及時再造福
為工作而生活
時間的累積
百善之源
教子之方
莫使父母憂
生日的省思
打開煩惱之縛
五欲枷鎖
超越愛欲
治怨良方
物質與愛欲
真理之路
煩惱的根源
愛心為誰有
撥云見月
淡泊養(yǎng)智
生死之間
幸福人生
智者運命
我
舍棄“我”
最美的形態(tài)
人間菩薩
忍而無忍
擇師與敬師
如何真正體悟道理
為何小心眼
何處可修行
愛發(fā)脾氣怎么辦
化解傷害之箭
……
為何小心眼
外面的境界這么大,
進入我們的心里卻只剩下這么一點點,
這樣的心是不是有很多障礙呢?
我們稱一個人“無明”,就是指心地黑暗,被陰影遮蔽;心中有陰影就無法了解自己,因此會對自己起疑心,而且不信任他人。
我們先對自己沒信心,而后看到他人不好的臉色,就會以為人家對我們不信任。其實,當心中懷疑對方不信任我們時,我們已經(jīng)先不信任自己了!所以,自疑則無信;信念一被搖動,毅力就會消失;毅力一消失,勇氣便薄弱了。
看看人的眼睛——瞳孔、水晶體,只有這么一點點,而我們的視界卻能夠放眼天下、容納天地。外面的境界這么大,進入我們的心里卻只剩下這么一點點;我們對外所要求的卻又這么多,這樣的心是不是有很多障礙呢?
因此,我們應該建立信心、啟發(fā)智慧的光明,返照于內心本性——即反觀自性。
另有一種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念得“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心看人,則人人皆是佛;千萬不可用疑心去看人,所謂“疑心生暗鬼”,就會被陰影遮蔽——用鬼心看人,則人人是鬼。
念佛,并非要求佛陀為我們開智慧、保佑我們身體平安、家人事事如意;而是要將我們的凡夫心轉為佛心,把狹小的心念擴大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眾生心就是太狹窄了,像針孔一樣,小得只能容納一根線,只求一對一的愛,只求自己得到他人的愛、得到信任、受到別人的重視,這就是狹窄的心。
念佛要念得這顆如針孔般細小的心,能夠開擴成“量周沙界”,如明月般潔凈,如靜水般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