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yè)統(tǒng)計常用指標計算辦法》是在1989年原中國統(tǒng)配煤礦總公司制訂的《煤炭工業(yè)計劃與統(tǒng)計常用指標計算辦法》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相關法規(guī),組織各方面專家學者修訂而成的。通過修訂,《煤炭工業(yè)統(tǒng)計常用指標計算辦法》范圍地保持了統(tǒng)計指標定義和計算辦法的連續(xù)性,盡量保持了數據的一貫性和可比性;清除了計劃經濟時期的一些提法、標準和指標定義;指標解釋反映了行業(yè)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兼顧了現在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煤炭工業(yè)統(tǒng)計常用指標計算辦法》簡明易懂,統(tǒng)一了口徑和計算方法,便于統(tǒng)計人員應用和操作。《煤炭工業(yè)統(tǒng)計常用指標計算辦法》不僅在行業(yè)統(tǒng)計工作中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煤炭企事業(yè)單位的內部管理中,也能起到指導、引導和示范的作用。
1綜合指標
1.1統(tǒng)計調查單位
1.1.1煤炭工業(yè)企業(yè)
1.1.2法人單位
1.1.3產業(yè)活動單位
1.2基本情況
1.2.1法人代碼
1.2.2詳細名稱
1.2.3法定代表人
1.2.4詳細地址及行政區(qū)劃
1.2.5隸屬關系
1.2.6所屬部門
1.2.7經濟類型
1.2.8控股情況
1.2.9行業(yè)分類
1.2.10企業(yè)規(guī)模
1.2.11煤炭工業(yè)企業(yè)規(guī)模
1.3產品生產能力指標
1.3.1煤炭產品生產能力
1.3.2設計生產能力
1.3.3核定生產能力
1.3.4煤炭生產能力的計算
1.3.5計算生產能力的規(guī)定
1.3.6填報生產能力報表應注意的問題
1.4主要綜合統(tǒng)計指標
1.4.1生產經營總值
1.4.2工業(yè)總產值
1.4.3新產品產值
1.4.4出口交貨值
1.4.5工業(yè)銷售產值
1.4.6工業(yè)中間投入
1.4.7工業(yè)增加值
1.4.8煤炭企業(yè)庫存
1.4.9煤炭平均售價
1.4.10原煤平均價格
1.4.11職工薪酬
1.4.12期末職工人數
1.4.13社會保險費用
1.4.14福利費用
1.4.15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1.4.16當年科技支出合計
1.4.17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數量
1.4.18新增專利數量
1.5生產經營評價指標
1.5.1經濟增加值
1.5.2工業(yè)全員勞動生產率
1.5.3生產人員實物勞動生產率
1.5.4產品單位成本
1.5.5原煤單位制造成本
1.5.6原煤單位完全成本
1.5.7工業(yè)產品產銷率
1.5.8凈資產收益率
1.5.9總資產報酬率
1.5.10主營業(yè)務利潤率
1.5.11成本費用利潤率
1.5.12資產負債率
1.5.13總資產周轉率
1.5.14流動資產周轉率
1.5.15應收賬款周轉率
1.5.16已獲利息倍數
1.5.17銷售增長率
1.5.18凈利潤增長率
1.5.19固定資產增長率
1.5.20資本保值增值率
1.5.21技術投入比率
1.5.22社會貢獻總額
1.5.23社會貢獻率
1.5.24上交國家財政總額
1.5.25社會積累率
1.5.26百萬噸死亡率
1.5.27每千名職工因工重傷(死亡)率
1.5.28工業(yè)產品優(yōu)質品率
1.5.29煤炭產品優(yōu)等品率
1.6能源消費、環(huán)境評價指標
1.6.1煤炭企業(yè)生產綜合能源消費
1.6.2原煤生產綜合能耗
1.6.3原煤生產電耗
1.6.4礦井水利用率
1.6.5單位能耗降低率(節(jié)能率)
1.6.6廢水處理率
1.6.7工業(yè)用水循環(huán)利用率
1.6.8廢渣綜合利用率
1.6.9瓦斯利用率
1.6.10礦山環(huán)境恢復治理率
1.6.11礦山土地復墾率
1.6.12噸礦石(煤)環(huán)境治理投入
2煤炭生產指標
2.1原煤產量指標
2.1.1原煤質量標準
2.1.2原煤的計量
2.1.3原煤產量的分組
2.1.4原煤平均日產量的計算
2.2掘進工作進尺指標
2.2.1成巷標準及井巷掘進計量
2.2.2生產礦井井巷掘進總進尺
2.2.3巷道分類
2.3掘進工作面指標
2.3.1期末在籍個數
2.3.2掘進工作面平均個數
2.3.3掘進工作面平均月進度
2.3.4掘進率
2.3.5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
2.3.6掘進裝載機械效能
2.4礦井儲量指標
2.4.1固體礦產資源/儲量
2.4.2儲量損失的計算
2.4.3回采率
2.4.4儲量損失率
2.5礦井(露天)煤量指標
2.5.1礦井開拓、準備、回采煤量
2.5.2露天開拓、回采煤量
2.5.3礦井(露天)煤量可采期
2.6回采工作面的分組
2.6.1按主要采煤方法分的回采工作面
2.6.2按采煤工藝(機采、炮采)分的回采工作面
2.6.3按煤層厚度分的回采工作面
2.6.4按煤層傾斜度分的回采工作面
2.7回采工作面指標
2.7.1回采工作面期末在籍個數
2.7.2回采工作面平均個數
2.7.3回采工作面長度
2.7.4平均每個工作面長度
2.7.5回采工作面進度
2.7.6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積
2.7.7每平方米采煤面積產量
2.7.8回采工作面采煤高度
2.7.9回采工作面平均月產量
2.7.10回采工作面采煤機械化程度
2.7.11回采工作面采煤機械效能
2.8礦井井巷維修工作量指標
2.8.1失修井巷長度
2.8.2礦井井巷失修率
2.9露天剝離工作指標
2.9.1剝離量
2.9.2剝采比
2.9.3裝車率
2.9.4含煤系數
2.10露天采剝階段指標
2.10.1階段個數
2.10.2階段工作線長度
2.10.3階段采剝面積
2.10.4階段工作線平均進度
2.10.5階段采剝體積
2.10.6階段平均高度
2.10.7采剝工程延深速度
2.10.8平盤寬度
2.10.9平盤合格率
2.10.10平均運距
2.11排棄場工作指標
2.11.1排棄場線路長度
2.11.2排棄線條數
2.11.3平均在籍(或使用)每條排棄線收容量
2.11.4期末工作中排棄線平均每條長度
2.11.5期末工作中排棄線平均段高
2.11.6工作中排棄線平均進度
2.11.7工作中排棄線平均總長度
2.11.8平均每米排棄線移路一次收容量
2.11.9排土線受土量
2.11.10排土場下沉系數
2.12露天穿孔爆破工作指標
2.13露天設備效能指標
2.13.1按平均實有臺數計算
2.13.2按平均使用臺數計算
2.14露天機車(包括電機車和蒸汽機車)、車輛工作指標
2.15露天設備時間利用指標
2.15.1按使用臺日和臺時計算
2.15.2按時分記錄運轉時間計算
2.16露天油母頁巖(富礦)供應量指標
2.17煤礦生產設備數量指標
2.17.1統(tǒng)計范圍
2.17.2設備分類
2.18期末設備臺數
2.19設備技術狀況
2.19.1期末設備完好率
2.19.2期末設備帶病運轉率
2.19.3期末設備停運待修率
2.20設備臺日和臺時
2.21設備平均利用指標
2.21.1設備使用率
2.21.2帶病運轉率
2.21.3設備備用率
2.21.4停運待修率
2.21.5設備運用率
2.22運輸設備工作指標
2.22.1地面標準軌運輸設備指標
2.22.2礦井窄軌運輸設備效能
2.23機電設備事故分類及指標
2.23.1機電設備事故分類
2.23.2機電設備事故指標
2.24煤炭質量指標
2.24.1灰分
2.24.2水分
2.24.3發(fā)熱量
2.24.4揮發(fā)分
2.24.5固定碳
2.24.6全硫分
2.24.7膠質層最大厚度
2.24.8黏結指數
2.24.9灰熔融性
2.24.10哈氏可磨性指數
2.24.11含矸率
2.25選煤產品分類指標
2.25.1煉焦煤選煤產品
2.25.2動力煤選煤產品
2.25.3各類產品說明
2.26選煤產品數量指標
2.26.1含實際全水分數量
2.26.2商品產品數量
2.26.3折合后平衡數量
2.27選煤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3煤炭運銷指標
3.1貨源量指標
3.1.1貨源量的概念
3.1.2調出調入加工原料煤
3.1.3銷售量
3.1.4非經鐵路運量
3.1.5期末庫存
3.1.6煤炭生產自用煤
3.2煤炭鐵路總運量
3.2.1鐵路總運量
3.2.2銷售運量
3.2.3其他運量
3.3煤炭調出調入量
3.3.1調出量
3.3.2調入量
3.3.3凈調出調入量
3.4商品煤和煤炭銷售量
3.4.1商品煤的概念
3.4.2煤炭銷售量的運輸構成
3.5煤炭市場
3.5.1煤炭出口
3.5.2煤炭出口量
3.5.3煤炭進口
3.5.4煤炭進口量
3.5.5重點用煤行業(yè)
……
4勞動工資指標
5財務會計指標
6固定資產投資指標
7建筑業(yè)指標
8資源綜合利用指標
9節(jié)能環(huán)保指標
10煤礦機械制造指標
11勘察設計
12地質勘察
附錄
(1)固定資產是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經營或管理而持有。企業(yè)單位持有的固定資產是企業(yè)的勞動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產品,如工業(yè)企業(yè)生產的船舶、汽車、機器設備,商業(yè)企業(yè)準備銷售的電冰箱、電視機等都不是固定資產。
。2)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不同,它能多次參加生產過程而不改變其實物形態(tài),其價值則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部分地以折舊形式計人產品成本,隨著產品價值的實現而轉化為貨幣資金,并脫離其實物形態(tài)。隨著企業(yè)再生產過程的不斷進行,留存在實物形態(tài)上的價值不斷減少,而轉化為貨幣形式的價值部分不斷增加,直到固定資產報廢時再重新購置,在實物形態(tài)上進行更新。由于固定資產的價值較高,它的價值又是分次轉移的,所以應估計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并據以確定分次轉移的價值。
。3)企業(yè)、事業(yè)、行政單位持有的固定資產為有形資產,固定資產具有實物特征,這一特征將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區(qū)別開來。有些無形資產雖然具備固定資產的其他特征,即該項無形資產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而持有,使用壽命超過一年,但由于沒有實物形態(tài),所以不屬于固定資產。土地使用權屬于無形資產,因其不存在磨損、更新,以及價值隨折舊而實現的轉移。工業(yè)企業(yè)持有的工具、用具、備品備件、維修設備等資產,建筑企業(yè)持有的模板、擋板、架料等周轉材料,盡管具有固定資產的某些特征,如使用期限超過一年,也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但由于數量多、單價低,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在實際中通常確認為存貨。
6.1.3.2固定資產的種類
固定資產種類繁多,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房屋類:各類房屋,包括生產經營用房、科學實驗用房、辦公用房、文化體育用房、教育用房、醫(yī)院用房、衛(wèi)生用房、宿舍用房及其他用房。
。2)構筑物類:包括各類道路、橋梁、管道、水壩、水庫、倉厙、臺站、堤壩、坑、井、溝、洞、塔、槽、設備基礎及其他構筑物。
。3)機器設備類:包括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
。4)儀器儀表類:包括通用儀器儀表和專用儀器儀表。
。5)用具類:包括各種工具、器具、辦公用具、管理用具和家具。
(6)其他:如各種役畜、種畜和產品畜,各種林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