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人類學在中國的正式提出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不過作為一種學術(shù)方法,其實踐可以上溯至20世紀前期。《20世紀前期中國文學人類學實踐研究》的研究對象,正是作為方法的文學人類學及其早期實踐。作者蘇永前在仔細爬梳靠前手資料的基礎(chǔ)上,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對20世紀前期學人的相關(guān)實踐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書中既有對文學人類學早期實踐的總體考察,又有對周作人、茅盾、鄭振鐸、聞一多、孫作云等代表性學人的個案分析。
蘇永前,1978年生,甘肅莊浪人。2013年6月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學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文學人類學、比較神話學。近年來在《民族文學研究》《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
●緒論
●一重審中國文學:人類學視野中的文學觀
●二文學人類學:作為方法與作為學科
●三研究現(xiàn)狀與寫作思路
●上編總論
●中國文學人類學的思想淵源
●一西方人類學的東漸
●(一)人類學的引入
●(二)人類學學科的建立
●(三)田野調(diào)查的開展
●二古典進化論人類學的影響
●(一)以今證古思想
●(二)圖騰理論
●(三)文化遺留說及其他
●三中國本土學統(tǒng)的賡續(xù)
●(一)金石證史傳統(tǒng)
●(二)禮失而求諸野思想
●第二章從神話學到文學人類學
●一神話概念的輸入
●二人類學派神話學的興起
●部分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