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雄編著的這本《中國皇帝傳》沿著自秦漢至明清的歷史脈絡、按照一定的原則,精心選取了我國封建專制時期的300多位皇帝。并且對被收錄皇帝的生平政績、軼事典故做出了闡述和總結,更結合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情感,對其帝王生涯做出了評價,希望能夠以此幫助讀者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看待這些曾經顯赫一時、威風至極的帝王天子,并從中了解中國古代史的一抹剪影。
		
	
秦朝
 秦始皇:太阿一斬浮云蕩,寰宇六合群雄伏
 秦二世:指鹿為馬,亡秦終胡
兩漢
 西漢
 漢高祖:古來壯士行何畏,斬蛇方知天命歸
 漢惠帝:治國權柄雖有盡,奉行仁道庶無愧
 西漢前少帝:宮門深似海,帝王亦多哀
 西漢后少帝:縱為天子,不得天眷
 漢文帝:嘗湯孝子能為帝,德懷天下漢家興
 漢景帝:承先祖之舊業(yè),啟后世之雄圖
 漢武帝:秋風不見茂陵客,至今猶思輪臺身
 漢昭帝:八歲孤孺子,十四昭明君
 漢廢帝:昏聵之帝,抑或失時之君
 漢宣帝:漢廷莫疑公孫氏,吾身原是帝王家
 漢元帝:好儒而懦,多才非材
 漢成帝:卿本穆穆天子尊,何故驅燕啄皇孫
 漢哀帝:為政不知善始終,后世徒留斷袖典
 漢平帝:外戚一枝獨大,為君又能奈何
 新太租:周公輔成空寄望,安漢終究淪笑談
 漢更始帝:不承先祖德智,卻襲前人弊缺_l
東漢
 漢光武帝:紅光乘牛君莫笑,安知非仆策銅駒-l
漢明帝:金人曾入帝子夢,日月重輝潤慧德
 漢章帝:生性淳厚尊嫡母,以柔濟剛固漢邦
 漢和帝:永元又見宣霍事,漢室昌隆在吾身
 漢殤帝:百日明堂主,一歲早天兒
 漢安帝:父蔭及子終稱帝,任宦疏賢難稱德
 東漢前少帝:孰料北鄉(xiāng)子,也入帝王宮
 漢順帝:心有柔善,身無政才
 漢沖帝:可惜帝王福祚短,未及長成整河山
 漢質帝:可奇慧眼識跋扈,不知韜晦也成哀
 漢桓帝:既施妙策誅奸佞,何輕賢臣重五侯
 漢靈帝:驢車狗冠宮廷市,長使后世掩太息
 東漢后少帝:帝身輾轉北邙山,史侯見迫何艱難
 漢獻帝:衣帶傳詔事不竟,猶能濟世法神農
三國
 魏
 魏文帝:阿瞞不幸子桓幸,文土豪邁治升平
 魏明帝:失恃幼子哭幼鹿,仁孝鋪展帝王途
 魏齊王:縱樂且畏決斷,帝祚豈能久長
 魏高貴鄉(xiāng)公:司馬之心不可逆,寧為高貴鄉(xiāng)公死
 魏元帝:未代亡國一廢帝,天子禮儀兩陳留
 蜀
 蜀漢昭烈帝:老來何懼髀肉生,夷陵焚盡枉前功
 蜀漢后主:夜夢北斗吞入腹,素車白馬銜璧逢
 吳
 吳太祖:擁日入懷帝子兆,白虹六劍射虎郎
 吳廢帝:可恨糊涂老翁丈,孤弱明主下朝堂
 吳景帝:雉小而直猶可贊,三讓乃受除權奸
 吳末帝:昔為令主譽國內,今做降臣吾懼誰
兩晉
 西晉
 晉武帝:三分一統(tǒng)真帝業(yè),羊車風流枉焚裘
 晉惠帝:莫笑蛤蟆肉糜事,侍中忠血愚亦知
 晉懷帝:可鄙舊臣悲舊事,累殺豫章天子身
 晉愍帝:為國豈忍百姓死,叔侄同辱亦同悲
 東晉
 晉元帝:牛氏代馬豈為辱,更恨因私苦萬民
 晉明帝:望日遺鞭夢繞城,哀哉晉祚不得長
 晉成帝:叛將丑言有何懼,但悲不見白頭公
 晉康帝:皇兄有后而年幼,皇弟年長宜承君
 晉穆帝:晉室偏安無他志,拓土幸賴有桓溫
 晉哀帝:王事不若長生事,服食丹藥帝政絕
 晉廢帝:不曾失德卻失勢,有心復辟卻復還
 晉簡文帝:晉室中興何必遠,廟堂昏昏望霞舉
 晉孝武帝:國祚久來待昌明,孰料戲言禍加身
 晉安帝:不辨冬夏真愚子,政令無出假君王
 晉恭帝:晉祚早斷吾何惜,奈何心甘身就死
十六國
 前涼
 前涼威王:僭號不知籠人心,荒淫無道拜玄冥
 前燕
 前燕景昭帝:三代同乘逐天下,死胡豈敢驚活君
 前燕幽帝:嘗言一意死首丘,奈何二心欲亂秦
 后燕
 后燕成武帝:同室遭忌難相容,中興燕祚又誰功
 后燕惠愍帝:無志豈是仁明主,殺母終非濟世雄
 后燕靈帝:殘殺五百不知省,困殺餓殍終自戕
 后燕僖帝:叛父背兄幸不死,數(shù)度謀逆終難容
 后燕昭武帝:非周伊而稱桓甲,用苛刑而遠人心
 后燕昭文帝:寵幸愛后國人傷,自毀門庭日不長
 南燕
 南燕獻武帝:廣聚儒生納良議,不容相欺固君臣
 南燕末帝:先祖遺夢曾得望,臣民離心終失國
 西燕
 西燕威帝:一雌一雄亂紫宮,文玉含恨鳳凰城
 西燕武桓帝:昔時落魄販履仆,今日復為亡國君
 前秦
 前秦景明帝:天地有奇亦有命,苻氏順受承太平
 前秦廢帝:獨眼泣血不知畏,縱名長生豈容生
 前秦宣昭帝:卅付應王漳水夢,徒哀新平壯烈魂
 前秦哀平帝:危難曾寄中興望,猜忌豈免身死局
 前秦高帝:人肉亦可充饗,國亂何不立長
 前秦文宣帝:嘆國祚兮早衰,難回天兮徒哀
 后秦
 后秦武昭帝:叛賊何德敢求璽,負恩有愧君王期
 后秦文桓帝:小子大才足建業(yè),身后諸事無我求
 后秦末帝:以德服人仁厚主,扶危無力亡國君
 漢趙
 漢趙光文帝:角魚日華貴呈子,安世不忍禍及孫
 漢趙廢帝:猜忌不能容弟,君位終不久期
 漢趙昭武帝:父子同承日華夢,畢竟亂世一豪雄
 漢趙隱帝:害叔淫母亂常倫,縱有才能不似君
 漢趙昭文帝:千里寶駒不曲意,二尺浩光耀管涔
 后趙
 后趙明帝:鹿死誰手猶未定,三郎如何比軒轅
 后趙文帝:天命既已去,孤身復何言
 后趙武帝:虎毒猶能不食子,暴主奈何戮兒孫
 后趙少帝:十歲登基一月死,孺子何德復何辜
 后趙成帝:窮途莫問誰為叛,殘殺幼弟愧稱賢
 后趙仁武帝:吾不能久汝豈久,悲哉石氏自此休
 胡夏
 胡夏武烈帝:可嘆龍雀冠神都,折辱負恩一兇徒
 胡夏秦王:敗擒莫咎馬失蹄,須知明主不容欺
 胡夏末帝:陰槃狐鳴泣故國,天道不彰莫多說
 成漢
 成漢武帝:虹斷蟒盤雙吉兆,先死后貴一人君
 成漢哀帝:哭靈豈料隨君去,厚仁何故不長生
 成漢幽公:為君無道復昏庸,貶黜何枉郡縣公
 成漢昭文帝:一日天子猶心滿,何必寄念百世侯
 成漢末帝:疏親誅賢,亡不在天
 冉魏
 武悼天王:夷狄禽獸尚謀逆,豪杰胡不樹帝基
南北朝
 南朝
 宋
 宋武帝:寄奴雄氣如龍虎,惡例先開帝胄孤
 宋少帝:獨力豈能擎帝業(yè),天淵龍舟空悲月
 宋文帝:道濟枉死彈冠慶,徒悔自崩萬里城
 宋元帝:弒父難為人子,戮上終究元兇
 宋孝武帝:荒淫竟是專情帝,一片癡心可稱奇
 宋前廢帝:獸行豈是人君相,禽畜尚不亂倫常
 宋明帝:扶危平亂可稱善,偏逞殘奢問鬼神
 宋后廢帝:執(zhí)棒戮民荒遠道,援弓射臍葬河山
 宋順帝:引頸受戮去便罷,此后不生帝王家
 齊
 齊太祖:射臍幸賴假弓矢,桑蓋獨蔭真君王
 齊武帝:大檐龍盤自有兆,治國升平豈無良
 齊前廢帝:可笑富兒猶勝我,孰謂帝室有洪福
 齊后廢帝:三月帝王豈容羨,一身生死盡受連
 齊明帝:福薄奈何得天幸,德惡未料失家國
 齊煬帝:黃金鑄蓮步生花,玉奴豈愿負東昏
 齊和帝:吾有醇酒堪一死,何必周折費黃金
 梁
 梁武帝:應知虛名招實禍,偏納奸邪誤身家
 梁元帝:翻讀萬卷猶今日,宮臺枉焚金樓子
 梁敬帝:政令征伐不由己,身家性命盡在人
 陳
 陳武帝:且邀將士啖鴨肉,再整河山百廢修
 陳文帝:微寒方曉帝業(yè)艱,王化未行憾九泉
 陳廢帝:孺子難負國器,廢君易遭天亡
 陳孝宣帝:侄子懦弱無大任,捍衛(wèi)神器有真龍
 陳后主:清漪流光后庭樹,照來心肝半點無
 北朝
 北魏
 北魏道武帝:復國興宗有帝業(yè),忌親誅賢無善終
 北魏明元帝:孝子何嘗羨昭帝,小懲可受大則驅
 北魏太武帝:雄壯可竟道武業(yè),悔殺難防殺身災
 北魏隱王:長幼亂序常有忌,厚賜無方不及心
 北魏文成帝:雖小亦似天子,長大不懼叛逆
 北魏獻文帝:少時常懸濟世,長來獨慕出塵
 北魏孝文帝:身雖異族慕漢化,南遷洛都革舊俗
 北魏宣武帝:子貴不忍母死,朝權終傾外戚
 北魏文景帝:奢靡不知克己,帝王大夢難期
 北魏孝明帝:仁父豈愿誤子,惡母竟害親兒
 北魏少帝:權爭所殃不由身,沉作黃河一縷魂
 北魏孝莊帝:高貴鄉(xiāng)公是吾愿,死猶須為豈貪生
 北魏順帝:荒淫有負中興志,忘恩枉費復國心
 北魏惠哀帝:傀儡帝業(yè)易短,棄子命途難長
 北魏前廢帝:蒼天縱不語,死劫亦難逃
 北魏后廢帝:同室豈料異路,殊道終究同歸
 北魏孝武帝:鄉(xiāng)農終不可,遠投亦無明
 東魏
 東魏孝靜帝:小小青雀志在天,羽翮未成堪哀憐
 西魏
 西魏文昭帝:一女豈勞百萬兵,使我無顏對三軍
 西魏廢帝:誰忍大權旁落,我必萬人獨往
 西魏恭帝:姓氏尚不保,身家亦難全
 北齊
 北齊文宣帝:亂刀斬麻英雄帝,酗酒瘋魔桀紂君
 北齊廢帝:君位自取言在先,胡不留吾享天年
 北齊孝昭帝:君臣有道稱賢,私德累殺百年
 北齊武成帝:失德淫靡如兄長,逞殺一夕毀朝堂
 北齊后主:向使舊時能治政,何懼慚為亡國君
 北齊元成帝:摒惡祛邪成壯志,臨危應難彰正心
 北齊末帝:亡國君主無咎,謀反幼子何辜
 北周
 北周孝閔帝:所托不堪倚,命貴不能長
 北周明帝:愿乘帝輦招四隱,昭明圣化弘三光
 北周武帝:沉默不言言有中,韜光養(yǎng)晦晦成明
 北周宣帝:偽飾竟能欺上,荒淫終致誤圍
 北周靜帝:國將亡而受位,命難全兮徒悲
隋朝
 隋文帝:革治舊弊順漢化,一掃南北定國家
 隋煬帝:佳人倘能知戒奢,好頭何須問誰斫
 隋恭帝:家國既已傾,幼主又何從
 隋恭帝:氣數(shù)若盡何須禪,可笑老臣太不堪
唐朝
 唐高祖:雙箭援引射雀眼,萬馬長驅奔晉關
 唐太宗:天策上將奮巨闕,馳騁六駿整河山
 唐高宗:立幼保兄長,天敕仁君皇
 唐中宗:蒼天若許石不墜,當迎吾身出房陵
 唐恭宗:君位非汝有,不必淹久留
 唐睿宗:勸人本當律己,傳德更可避災
 則天大圣皇帝:墨凌天下至尊主,猶憶榴裙如意娘
 唐玄宗:家事自有明皇問,外姓何德敢譖聲
 唐肅宗:帝業(yè)得來多不易,波折常伴少安寧
 唐代宗:三龍同殿賢天子,癡聾有福好家翁
 唐德宗:侍父莫問鬼神,尋母不避欺蒙
 唐順宗:享國惜日短,革新憾功虧
 唐憲宗:吾乃第三天子,中興當自我身
 唐穆宗:騁樂不納忠良諫,累身枉費生母情
 唐敬宗:開弓枉射風流箭,打狐難鎮(zhèn)不臣心
 唐文宗:憑高何倚憑誰問,無限悵惘無人知
 唐武宗:無才可假賢士,有志能驅宦奸
 唐宣宗:光耀病軀夢乘龍,嚴訓治家老儒生
 唐懿宗:游宴無節(jié)繼昏庸,天子醉宿在月宮
 唐僖宗:蒙塵方知靖亂,除弊奈何恨晚
 唐昭宗:有心怎奈時不與,盡將壯志付唏噓
 唐哀帝:幼帝難攖強佞,孤子未報父仇
五代十國
 五代
 后梁
 后梁太祖:平亂有幸僭神器,暴淫無道葬身家
 后梁廢帝:御卜無方,一郡亦多
 后梁末帝:用人未料失人,身亡不免國亡
 后唐
 后唐莊宗:三箭誅伐立天下,一曲伶臺誤國家
 后唐明宗:勤政何須祈圣,猜忌方愧群臣
 后唐閔帝:權臣恃挾天子,貪卒悔殺菩薩
 后唐末帝:可笑士卒畏生鐵,敗軍無志空自悲
 后晉
 后晉高祖:奴顏婢膝空事父,國祚短天枉稱兒
 后晉出帝:暴政失德,風骨何用
 后漢
 后漢高祖:焉能卑膝事契丹,早知割地禍中原
 后漢隱帝:鋤奸無所用,枉死酒茶使
 后周
 后周太祖:人主無明摒善勸,無奈擁兵著黃袍
 后周世宗:吾身利民猶可飼,佛陀如何不舍身
 后周恭帝:點檢豈無意,幼子終有欺
 十國
 前蜀
 前蜀高祖:天子奉賢唯恐少,何必多勸賊王八
 前蜀后主:獻國終難保,三光枉證明
 后蜀
 后蜀高祖:全身不欲中門使,自立唯恨兩代亡
 后蜀末帝:明君何須七寶器,所用不過賢能臣
 南唐
 南唐烈祖:金杯勸酒非為壽,歹心累殺申漸高
 南唐元宗:高樓乍起比景陽,但比后主少一樁
 南唐后主:本意寄情于詩畫,無奈生于帝王家
 閩
 閩太宗:弒父終遭子弒,龍躍難護騰龍
 閩康宗:為君驕縱無德,為臣不必有節(jié)
 閩景宗:抬棺死諫猶不省,枉為君王不枉殺
 閩世宗:同室操戈空遺笑,勸君仁德反無德
 南漢
 南漢高祖:招賢而成帝業(yè),酷刑而壞聲名
 南漢殤帝:長夜飲不盡,未覺命已休
 南漢中宗:古來誰人不死,弒兄殺弟惡極
 南漢末帝:結珠奉帝畏賜酒,持棒率降愿領頭
 北漢
 北漢世祖:當初悔信雕青雀,名實不符算甚君
 北漢睿宗:有志不愿稱子,無幸難振家邦
 北漢廢帝:受掣權奸意難展,未料頭顱亦值錢
 北漢末帝:自崩長城幸不死,流連享樂做阿斗
兩宋
 北宋
 宋太祖:一棒蕩盡四百州,如日逐星驅殘月
 宋太宗:開卷常有益,讀來何勞神
 宋真宗:男兒有志當讀書,讀書效賢好輔孤
 宋仁宗:金鑾久坐未嫌長,天感其哀日無光
 宋英宗:待師不容無禮,嗣君豈敢為先
 宋神宗:英主志當懷天下,所樂從不在宮游
 宋哲宗:夷狄亦人何可畏,忠臣明義不須責
 宋徽宗:河清圣主不現(xiàn),望斷南北歸雁
 宋欽宗:用賢不能久,帝業(yè)自此休
 南宋
 宋高宗:幸賴泥馬負帝子,偏黜忠將裂山河
 宋簡宗:君臨非幸,執(zhí)鼎無緣
 宋孝宗:高志無愧太祖后,守懷不亂明主風
 宋光宗:白須何必問藥,朝權受制婦人
 宋寧宗:出深宮方知民艱,思饑寒無心飲宴
 宋理宗:功業(yè)將崩猶不省,自矜夸耀比明皇
 宋度宗:四時代君理政事,奸佞欺主亂朝綱
 宋恭帝:脫去黃袍著僧袍,不拜宗廟拜釋迦
 宋端宗:忠臣有信捐軀,幼子無福中興
 宋懷宗:孤臣孽子共殉身,沉作崖山一縷魂
遼·金·西夏
 遼
 遼太祖:一箭定帝業(yè),四時循國邦
 遼太宗:漢人難為契丹主,漢地亦不容契丹
 遼世宗:仁義不能御下,寬厚難辨大奸
 遼穆宗:逞暴孰人敢諫,凌虐庖仆敢殺
 遼景宗:長成可繼帝業(yè),有為能啟中興
 遼圣宗:高居帝榻執(zhí)美寶,子孫世替國永昌
 遼興宗:為人子不得母寵,為人君難繼父功
 遼道宗:崇文惜不生漢邦,卻搖國本亂朝綱
 遼恭宗:身俘國亡與君同,輾轉天涯嘆相逢
 遼德宗:百騎共望天山月,回首他鄉(xiāng)是故邦
 遼仁宗:先父只手辟帝業(yè),人了一肩擔乾坤
 遼末帝:庸主哪懷帝業(yè)艱,唯念一己廢河山
 金
 金太祖:幼子長成無所懼,大國沉淪亦可吞
 金太宗:祖業(yè)多艱怎容侈,君王破例亦須責
 金熙宗:受辱權臣悍后,偏向無辜泄憤
 海陵王:受位豈吾愿,予不得已也
 金世宗:夷狄亦堯舜,異邦有賢君
 金章宗:承盛業(yè)以開盛世,施明政而成明昌
 衛(wèi)紹王:忠厚原是假冒,明主枉自托孤
 金宣宗:有志無膽,帝業(yè)難安
 金哀宗:無惡偏恨生末世,竟與桀紂淪一端
 金昭宗:君無亡君意,臣有忠臣心
 西夏
 夏景宗:英雄豈惜錦玉,萬里汀山為期
 夏毅宗:漢禮可納,漢地可侵
 夏惠宗:有心難施漢禮,無援難踞廟堂
 夏崇宗:大肆征伐假偏安,左右逢源真詭奸
 夏仁宗:漢制可守北地,德政能服四鄰
 夏桓宗:安逸滋災,承盛而衰
 夏襄宗:鷸蚌相爭誰得利,家國兩敗愚何極
 夏神宗:所附非人咎在己,狀元稱帝枉稱奇
 夏獻宗:末路回天卻乏力,徒悲家固亡旦夕
 夏末帝:困獸有斗志,蒼天無垂憐
元朝
 元世祖:異族騁鐵騎,奔逐定一統(tǒng)
 元成宗:稱宗可成盛業(yè),濫賞空費國資
 元武宗:寬大方稱德政,三教俱為正宗
 元仁宗:擁兄終承帝業(yè),背約反造禍端
 元英宗:朝官豈能輕任,王法不容私情
 元文宗:君心從來難測,臥榻豈容他身
 元明宗:易知是天命,難防是人心
 元寧宗:父親無罪遭弒,人子無幸承基
 元惠宗:未有忠義犯帝座,唯見昏聵毀國基
明朝
 明太祖:淮右布衣加天下,日月同輝耀中華
 明建文帝:帝業(yè)虛無縹緲,孤身輾轉飄零
 明成祖:親身入漠驅韃虜,萬國來朝仰明邦
 明仁宗:圣主當行仁政,賢臣豈輕民生
 明宣宗:彬彬皇儀顯儒質,卻向民間索促織
 明英宗:輕信累殺忠正,善恤成就賢名-
明代宗:臨危再捍帝業(yè),享榮不能全德
 明憲宗:帝位失而復得,真情得而先失
 明孝宗:生于險惡,成于寬厚,治于仁德
 明武宗:聰穎不類晉惠帝,失人辜負先君期
 明世宗:忠臣有心效比干,明君豈愿做桀紂
 明穆宗:二龍無緣得見,一朝有幸逢君
 明神宗:循圣治中興國事,賭意氣動搖家邦
 明光宗:輕性命逞欲無休,重丹藥帝業(yè)東流
 明熹宗:不好治政好工事,天子茫然不知書
 明崇禎帝:有心難能為堯舜,無力終究死國門
 南明弘光帝:不憂家國多禍難,但愁梨同少佳人
 南明隆武帝:坐亡豈是天子事,向死不失君王心
 南明紹武帝:俯首縱使一瓢飲,無顏再對十八君
 南明永歷帝:任人不能自斷,國亡何處可逃
清朝
 清太宗:天命無常君有道,惟德有輔親上蒼
 清順治帝:一入明堂多煩憂,卻向禪林羨悠游
 清康熙帝:聚人心方成共志,錮思想有悖人文
 清雍正帝:帝王自有仁暴辨,圣德豈無華夷分
 清乾隆帝:恃十全而廢文化,矜天朝豈是上圖
 清嘉慶帝:瞻精奧唯見任重,統(tǒng)天下但嘆力薄
 清道光帝:登帝位而無帝政,有君德卻非君才
 清咸豐帝:知仁厚不能治政,行節(jié)儉不能救亡
 清同治帝:亂世雖享太平,難挽大廈將傾
 清光緒帝:舊邦維新方有救,君臣孤弱偏無謀
 清宣統(tǒng)帝:天命早有盡數(shù),帝業(yè)到此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