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也是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配套教材。書中闡述了“小學教育源流”“小學教育特性”“小學學生”“小學教師”“小學教育目標”“小學教育內容”“小學教育環(huán)境”“小學教育活動”和“小學教育評價”等小學教育學的基本問題。在結構上,以小學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主線,聯(lián)系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既有利于提升讀者的理論素養(yǎng),又有利于啟迪其實踐智慧;在體例上,每章設置了 “學習目標”“思維導圖”“小學寫真”“案例分析”“學習活動”“學習評估”“教師資格考試考點、真題及解答”“本章測試題及解答”“擴展閱讀”和“反思探究對話”等欄目,還以二維碼形式呈現(xiàn)了本章知識點與技能點的講解視頻及拓展材料,以增強生動性和教學效果;在選材上,注意反映小學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資料豐富而新穎,具有顯著的基礎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第3版在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小學教育學的獨特學科特性,補充了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fā)展動向,配套了大量輔助教與學的資源。
為順應當代“優(yōu)秀教師期待”的社會訴求和國家“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政策導向,我們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化、卓越型的小學教師。依托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多年辦學經驗所編寫的“小學教育學))教材,于2007年發(fā)行第1版,2011年發(fā)行第2版,2014年人選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全國29個省、自治區(qū)與直轄市的綜合性院校、師范院校、高職院校和中專學校都在使用本書,年發(fā)行量已突破萬冊。2010年以本教材為基礎的”小學教育學“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2013年又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2016年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稱號。
一、教材特色
根據教育部有關高校課程教材改革的精神及教材使用師生的意見和專家建議,本書第3版保留第2版教材的”小學“”基礎“”前沿“”生動“特色,并力求建構”四維立體化教材形態(tài)“。
第一維為”內容結構維“。以小學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主線,聯(lián)系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闡述了”小學教育源流“”小學教育特性“”小學學生“”小學教師“”小學教育目標“”小學教育內容“”小學教育環(huán)境“”小學教育活動“”小學教育評價“等小學教育學的基本問題.既有利于提升讀者的理論素養(yǎng),又有利于啟迪其實踐智慧。、在保留第2版教材優(yōu)點并沿用其大部分內容的基礎上,第3版補充了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fā)展動向,新增了一章”緒論“,闡述小學教育的概念和小學教育學的結構與學研方法等,進一步突出了小學教育學的獨特學科特性。
第二維為”內容呈現(xiàn)維“。第3版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需要,開發(fā)了大量輔助教與學的資源,并以二維碼方式呈現(xiàn)。主要包括每章知識點與技能點的講解視頻(微課)、案例及文獻材料等。同時,第2版教材中的大多數精彩案例轉為拓展閱讀資料,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即可閱讀。
第三維為”教學活動維“。每章均設置一系列有利于推動有效教學活動的欄目。章前包括:(1)”思維導圖“,引領并倡導學生形成對本章內容結構的整體認識。圖中凡涉及知識點之處,均加”做筆記“圖標;凡涉及技能點之處,均加”放大鏡必“圖標。(2)”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先研習本章目標,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接下來的學習活動。(3)”小學寫真“,通過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學一線情境,聯(lián)系鮮活的小學學習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章內包括:(1)”案例分析“,旨在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案例。(2)”學習活動“,促使學生活躍思維,在活動中鞏固、消化重點與難點內容。章末包括:(1)”學習評估“,呈現(xiàn)了評估要點和本章測試題及答案,便于師生測評本章學習效果。(2)”擴展閱讀“,提供了一些值得閱讀的相關論著,有利于進一步擴大視野和拓展思路。(3)”反思探究對話“,致力于讓學生在觀念與思維上發(fā)生”深層次“變化,而不是機械記憶一些書本知識,著眼于讓學生真正”動起手“來,而不是”紙上談兵“,以便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小學教育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每章邊白處設有思考題及”教師資格考試考點“以及二維碼鏈接資源(包括微課、案例、文獻、測試題等),可供師生隨時進行拓展學習。
第四維為”審美體驗維“。在謀篇布局、行文遣句、選擇資源、活動設計、圖標呈現(xiàn)等方面,有意識地增強教材的審美化和藝術化效果,力爭讓讀者產生悅耳悅目、悅心悅意和悅志悅神的審美體驗。
二、教材編寫分工
本次修訂工作由華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團隊完成。曾文婕和黃甫全任主編,組建了編寫隊伍,研制了修訂工作計劃和基本思路。
書稿具體修訂分工為(以章數為序)第一章:黃甫全、李義茹;第三章第三節(jié):趙翠燕;第四章第一、二節(jié):蔣慧芳;第五章第二節(jié):李敏睿;第六章第二節(jié):林曉娟;第七章第一節(jié):曾育芬;第八章第三節(jié):周子儀;第九章第二節(jié):唐玉溪;其余各章節(jié):曾文婕。
第一至第十章的微課剪輯與配置工作分別主要由谷杰、阮婷婷、趙翠燕、蔣慧芳、李敏睿、林曉娟、曾育芬、周子儀、邱詩盈、郭嘉完成。各章的文字資源配置工作分別主要由苗落田、阮婷婷、趙翠燕、蔣慧芳、李敏睿、林曉娟、曾育芬、周子儀、潘妃妹、陳少爍完成。李日鑫、朱琪、陳丹瑤、吳安平、張俊杰、姜立剛、喻玲玲、梁健靈等參與了部分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全部書稿及配套資源由曾文婕修改、統(tǒng)稿和定稿。曾育芬協(xié)助進行了樣章設計和組織編寫工作,李義茹協(xié)助組織了編寫會議,蔣慧芳、阮婷婷、曾育芬和趙翠燕在配套資源統(tǒng)籌方面有較多貢獻。
本書配套微課主要來自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教育學“的視頻,由曾文婕、黃甫全、李志厚、馮生堯、徐銘侃等主講,由孫福海、黃陳平、李迪、王曉芳、涂麗娜等攝制。特向參與主講的教師和攝制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
書中引用和鏈接了大量的中外文論著,特此向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謝!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學教育分社肖冬民社長和王雅君編輯為本書的編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特此致以深深的謝意!在此,也謹向華南師范大學所有關心和支
曾文婕,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教育學”負責人,F(xiàn)任華南師范大學價值教育研究與開發(fā)中心主任、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助理,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近年來,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和Action Research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7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多項,出版論著與教材多部,獲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和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獎勵。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常務理事和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等職。
黃甫全,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課程設計與評價”負責人,F(xiàn)任華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主任和小學教育專業(yè)負責人,兼任教育部教育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教育學會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已完成和正在主持國際合作、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0余項,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和Action Research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系列教育研究論文百余篇,出版教育學術專著和教材10余部,獲得廣東省教學名師和“南粵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以及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和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獎勵。
第一章 緒論
小學寫真:小學畢業(yè)時想到的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領域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學的體系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學的學研方法
第二章 小學教育源流
小學寫真:2016年我國小學教育發(fā)展狀況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的走向
第三章 小學教育特性
小學寫真: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智慧人”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的價值特性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的功能特性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的活動特性
第四章 小學學生
小學寫真:讀懂00后,要改變的是家長和老師
第一節(jié) 小學生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生的成長
第三節(jié)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第五章 小學教師
小學寫真:一位小學教師的成長
第一節(jié) 小學教師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第三節(jié) 小學教師的發(fā)展路徑
第六章 小學教育目標
小學寫真:被“冷落”的“教學目標”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目標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目標的基本層次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
第七章 小學教育內容
小學寫真:開學第一課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內容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內容的主要取向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內容的研制策略
第八章 小學教育環(huán)境
小學寫真:校園環(huán)境的教育寓意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環(huán)境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學校文化
第三節(jié) 小學學習環(huán)境
第九章 小學教育活動
小學寫真:小小發(fā)明家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活動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活動組成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活動結構
第十章 小學教育評價
小學寫真:從PISA到中國特色
第一節(jié) 小學教育評價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學教育評價體系
第三節(jié) 小學教育評價發(fā)展
附錄 人名譯名表
中文參考文獻舉要
《小學教育學(第3版)》:
一、小學教育目標的含義
在教育領域,“目標”一般指“教學或教育活動應達到的最終結果”①。用形象的比喻來說,“目標是教育之船的燈塔,指引著那些充滿美好向往的孩子駛向學習成功的彼岸!”一般來說,小學教育目標,指小學教育應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
具體而言,小學教育目標又分別表現(xiàn)為“官方…‘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學者”的小學教育目標。其一,官方的小學教育目標,由國家機關公布的教育方面的規(guī)范性文件加以規(guī)定和表述。如2006年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其二,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指每一所小學自己提出的教育目標。如一所小學提出的”以愛育愛“,倡導愛不僅是教育的手段,同時也是教育的目標,強調教師要以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啟迪孩子愛的心靈。其三,教師的小學教育目標,指每一位小學教師心目當中的教育目標。就此,有些教師是有清晰意識的,有些教師是不自覺的。如王崧舟老師提出的”讓語文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也有老師認為”小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其四,學生的小學教育目標,指每一位小學生心目中的教育目標。絕大部分小學生對此僅有朦朧的感受。如”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各種任務“和”陜樂成長“等。其五,家長的小學教育目標,指每一位家長心目中的教育目標,如”增長知識“和”進入好的初中繼續(xù)學習“等。其六,學者的小學教育目標,通常由學者以教育觀點和理論等的形式予以表述,如”培養(yǎng)全人“(wholechild)等。
就以上各種表現(xiàn)形態(tài)的小學教育目標,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們之間既有一致性,也有差異性。比如,有些教師心目中的小學教育目標與官方和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但有些教師心目中的小學教育目標則未必與官方和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一致。又如,有些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與官方的小學教育目標一致,有些則未必一致。正是如此,才導致了”全面發(fā)展教育轟轟烈烈,純粹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尷尬局面。其次,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比如,官方的小學教育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和制約著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學校的小學教育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小學教育目標,如此等等。再次,每一種形態(tài)的小學教育目標的具體表現(xiàn)千姿百態(tài),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教師的小學教育目標,既有追求考試考高分的,也有追求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還有追求學生情感和智慧雙重培育的。所以,不能由于一位或多位教師是追求考試考高分的,就說小學教師都是唯分數論者。最后,每一種形態(tài)的小學教育目標的形成,都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教師的小學教育目標的形成,既受官方、學校、學生、家長、學者的小學教育目標的影響,也受自身視野、能力、修養(yǎng)和境界等多種因素的作用。
可見,小學教育目標確實比較復雜,把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章在此對小學教育目標進行整體描述,勾勒出宏觀圖景之后,接下來將主要從小學教師如何認識、理解和確立小學教育目標的角度,分析和闡述相關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