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歷代名家碑帖臨習技法精解》叢書,精選我國古代傳世精品碑帖來深入解讀其中的書法技藝和魅力。叢書共30種,31冊,所選名家作品以楷、行、草、篆為主,基本上貫穿整個書法發(fā)展歷史,書法家也無一不是極具深厚傳統(tǒng)技藝,同時又能夠開宗立派、自有風貌的一代大家。
叢書特別邀請著名書法家及書法理論家周世聞先生主持編寫。他集結了一批在當代書壇卓有成績的書法家,對每一本書有代表性的例字都進行專業(yè)解讀、反復推敲,力求將碑帖中的藝術精髓更細致、精準地普及給讀者。
本套叢書的出版以其宏大高遠的視野,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全面多維的內(nèi)容,準確通俗的分析,勢必會為書法的傳承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宣傳語——
答疑解惑,學書津梁。
揭示訣竅,金針度人!
柳公權(78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人。唐代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元和三年進士,任三朝侍書,官至太子少傅,又稱“柳少師”。
柳公權以楷書見長,他的字體初學王羲之,后承顏真卿、歐陽詢之風。他上追魏、晉,下及初唐諸家筆法,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獨特書風。柳公權集名家筆法之優(yōu),用筆干凈利落、棱角分明,結構嚴謹、筋骨開張,形成了自己的“柳體”。蘇軾曾說:“柳少師書本出于顏,而能自出新意。”康有為也評價道:“誠懸則歐之變格者!庇捎谄溴倜绖沤〉臅w可以與顏書的雄渾寬裕相媲美,后世便對其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范仲淹在所做的誄文《祭石曼卿》中說:“延年之筆,顏筋柳骨!币残蜗蟮馗爬诉@兩位書法家在各自字體上的特點,顏體略豐滿,柳體則更骨感,而柳體在骨感的同時筋骨并存,筆畫瘦硬。
柳公權的楷書代表作有《玄秘塔碑》《金剛經(jīng)碑》《神策軍碑》等。本書所選的《玄秘塔碑》(三井版)更顯勁瘦,為柳公權晚年之佳作,全文總共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石碑現(xiàn)存于西安碑林。誠如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所言:“誠是極矜練之作!备叨仍u價了柳公權在《玄秘塔碑》中所達到的藝術成就。用柳公權曾勸諫唐穆宗的話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绷珯嗟臅ㄒ惨恢敝斪衿涞,骨力勁健,觀其字猶如見其人。柳公權雖一世為官,但他為官清明,不畏強權,敢于向皇帝諫言,這也是形成柳公權字形風骨自傲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柳公權已經(jīng)六十四歲,楷書用筆和規(guī)范化方面已經(jīng)達到極致,書風已經(jīng)極具個人特色,不僅字體筆畫結構嚴謹,勁瘦有力,端正俊美,而且已經(jīng)形成了成熟的“柳體”特點。其筆法矯健,老而彌堅,筋骨自開;結字瘦長,仙氣從筆觸間自然流露,點畫間如同刀切一般。全碑氣勢渾厚,筆力充沛,無一懈筆,可謂精絕,是柳公權代表作之一,也是后世臨帖的典范之作。后世王世貞評為“遒美勁健,固自不乏”。臨帖時需要注意,筆畫間多是逆鋒起筆,中鋒行筆,要注意兩種不同筆觸間的轉化,筆力的輕重也是重點,柳公權筆畫瘦硬,筋骨自顯。要在臨帖的同時悉心研究柳公權在一筆一畫間用筆的神韻。
中國書法歷史源遠流長,后世有云,“唐人尚法”,柳公權的楷書就是法度森嚴的典范之作,誠如米芾所贊:“柳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yǎng)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因此書法入門先習柳書可以打下堅實的書法基礎,為自己的書法探索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