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立足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緊扣財經類專業(yè)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科學、系統地涵蓋了專業(yè)教學的基本內容,其中主要包括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主干課程教材。這些教材適用于經濟、管理學科,尤其是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等專業(yè)成人教育的教學,對指導和幫助學生獲取本專業(yè)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崔曉燕(1977.10——),女,山東省平度市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1999年7月畢業(yè)于山東財政學院金融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yè)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保險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7年12月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第1章 國際收支
1.1 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
1.2 國際收支調節(jié)
第2章 外匯與匯率
2.1 外匯概述
2.2 匯率
2.3 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
第3章 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
3.1 彈性論
3.2 乘數論
3.3 吸收論
3.4 貨幣論
3.5 結構論
第4章 匯率決定理論
4.1 購買力平價說
4.2 利率平價說
4.3 國際收支說
4.4 資產市場說
第5章 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機構
5.1 國際金融市場
5.2 國際金融機構
第6章 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6.1 國際資本流動類型與經濟效應
6.2 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6.3 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第7章 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貨幣政策
7.1 開放經濟下的政策搭配原理
7.2 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貨幣政策
第8章 匯率制度與匯率政策
8.1 匯率制度
8.2 匯率管理與外匯管制
第9章 國際儲備
9.1 國際儲備的內涵及構成
9.2 國際儲備管理
第10章 國際貨幣合作
10.1 國際金本位體系
10.2 布雷頓森林體系
10.3 牙買加體系
第11章 區(qū)域貨幣合作
11.1 最優(yōu)貨幣區(qū)理論
11.2 歐洲貨幣合作
11.3 東亞貨幣合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