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第4版)》為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系列教材。其內容包括:財政的職能、西方財政理論、財政支出、政府購買性支出、政府轉移性支出、財政收入、稅收原理、稅收制度、國債、國家預算和決算、預算管理體制等。
《財政學(第4版)》吸納了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較詳細講解了我國財政、稅收制度等基本原理。其體系完整,論述較全面。
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是根據教育部確定的面向21世紀經濟學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為適應國內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yè)大學本科教學的需要而編著的。面向21世紀大學本科經濟學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共8門: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tǒng)計學。
當前,伴隨人類進入21世紀,中國加快了加入WTO的步伐,中國經濟正快速同國際經濟接軌,中國高等教育為融入國際社會,改革迫在眉睫。為了同世界高等教育接軌,國內不少高校開始部分試用引進國外著名高校的經濟學類大學原版教材,也有不少國內高校開始研究與借鑒國外高校經濟學類經典教材來更新和補充國內高校經濟學類教材的內容。我們組織面向21世紀經濟學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系列教材的編著,也是當前國內高校經濟學類專業(yè)大學本科核心課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yè)核心課程系列教材的編著中,我們注意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導論
1.1 社會公共需要、公共物品與公共部門
1.1.1 社會公共需要
1.1.2 公共物品
1.1.3 公共部門
1.1.4 公共部門的活動范圍
1.1.5 公共部門的活動方式
1.2 財政概念及財政學
1.2.1 財政概念辨析
1.2.2 財政學
1.3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1.3.1 市場失靈
1.3.2 政府失靈
2.財政的職能
2.1 財政的職能
2.1.1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
2.1.2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
2.1.3 財政的經濟穩(wěn)定與發(fā)展職能
2.1.4 財政職能與公平效率準則
2.2 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系
2.2.1 設立地方政府的必要性
2.2.2 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利益關系
2.2.3 財政分權理論
2.2.4 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政職能的分工
2.2.5 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系
2.3 政府與國有企業(yè)的財政關系
2.3.1 國有企業(yè)的角色定位
2.3.2 政府對國有企業(yè)的多重身份
2.3.3 政府與國有企業(yè)分配關系演變的歷史
2.3.4 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與國有企業(yè)的分配關系
3.西方財政理論
3.1 傳統(tǒng)財政思想與理論
3.1.1 概述
3.1.2 古典經濟學派的財政思想
3.1.3 歷史學派的財政思想
3.1.4 新古典學派的財政思想
3.2 現(xiàn)代西方財政理論的發(fā)展
3.2.1 概述
3.2.2 凱恩斯主義的財政理論
3.2.3 新古典綜合學派的財政理論
3.2.4 供給學派的財政稅收理論
3.2.5 新政治經濟學派的財政理論
3.3 財政學與公共經濟學
3.3.1 公共經濟學的興起
3.3.2 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
4.財政支出
5.政府購買性支出
6.政府轉移性支出
7.財政收入
8.稅收原理
9.稅收制度
10.國債
11.政府預算
12.財政體制
13.財政平衡
14.財政政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