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變形記》是歌德寫的一篇關于花葉變形的理論。歌德對植物學情有獨鐘,他認為動物和植物都存在一種原形態(tài)。動物的原形是脊椎骨,而植物的原形是葉子,動植物都是從各自的原形經(jīng)過漫長的演變進化而來,這幾乎就是進化論的觀點。1790年歌德在《植物變形記》這篇論文中闡述了他的觀點。他創(chuàng)造了形態(tài)學(morphology)一詞,意為對生物結構的系統(tǒng)研究,該詞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文豪歌德*的植物學著作,博物史上ZUI詩意的自然課;
隨書附贈節(jié)氣植物大師手繪筆記本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8世紀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和詩人,同時也堪稱是植物形態(tài)學家的始祖。他驚嘆于植物的多樣性,致力于搜尋原型植物各種植物形態(tài)都由此衍生而來,對植物形態(tài)學進行了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研究。他的形變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19世紀的生物學,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鋪平道路。
前言
植物的變形(詩歌)
植物變形記
關于子葉
節(jié)處莖生葉的生長
成花的過渡
花萼的形成
花冠的形成
雄蕊的形成
蜜槽
關于雄蕊的深入討論
花柱的形成
關于果實
關于種子表面的覆蓋層
前文回顧及要點過渡
關于芽的生長
復合花、果實的形成
花上開花之玫瑰
花上開花之康乃馨
林奈的預期理論
要點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