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作家深入工程內部,從親身體驗和多方采訪出發(fā),記錄了這座被國外同行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跡工程的前世今生。作品上篇,總工程師林鳴等幾位主要建設者回顧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其中*的壓力是*終接頭冒險精調,*的考驗是能否堅持半剛性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是首截沉管長達96小時的安裝,*的困難是E15的兩次回拖三次重來……正是這個充滿懸念又高潮迭起的歷程,將人們的心與建設英雄緊密相連。在作品下篇,幾乎從不接受采訪的朱永靈局長帶來獨家講述,揭開粵港澳三地、甲方乙方、中外專家通力合作中不為人知的溫情、難題、委屈、喜悅……所有的汗水和心緒,讓港珠澳大橋這座國之重器更富人情味,吸引著更多的人走近它、了解它背后的點點滴滴。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作家搜集*手材料,記錄大橋建造始末,聚焦新時代建設英雄使命擔當。
作品從2017年5月2日*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寫起,帶領讀者重溫大橋合龍那個決定成敗的時刻,從意外偏差到專家論證,再到林鳴帶領團隊冒險精調,直至完全勝利,開篇便懸念叢生、驚心動魄。林鳴作為島隧工程總經理、總工程師,擔當著港珠澳大橋*艱難、*關鍵的工段,而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局長朱永靈,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
在作品下篇,幾乎從不接受采訪的朱永靈,獨家透露了粵、港、澳三地協調群策群力以及大橋甲乙雙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過程,更將視野擴大到區(qū)域一體化、建設與環(huán)保、國際互動的高度。這中間有拍桌子的爭論,也有集體婚禮的溫馨,還有對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關懷。
在林鳴、朱永靈、余烈、蘇權科、張勁文、劉曉東、岳遠征、莫日雄、蔡俊福、孟凡超、余立志等杰出建設者不同角度的傾情講解中,在作者長江翔實生動的記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那一次次創(chuàng)新、一滴滴汗水,鑄就了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承諾著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更接續(xù)著中華民族天開海岳的偉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