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說明
《紅樓夢》以其包羅萬象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完美的藝術(shù),豐富生動的語言,不僅穩(wěn)占中國小說的榜首,而且成為中國文學的典范和驕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學之林。對于如此偉大的作品,任何宣傳、廣告和評論都是多余的,它的不脛而走,家傳戶誦,以及“紅學”的形成并長盛不衰,便是明證。因此這里只就校注中難以回避的幾個問題,作些必要的說明。
一、作者問題
中國文學史中有兩個突出現(xiàn)象:一是在封建時代得意并著名的文人不寫小說;二是小說作品多不署名或只署化名。這完全是由封建統(tǒng)治者造成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文學觀是純粹的政治功利主義,即所謂“文以載道”。他們認為小說不僅不能“載道”,而且往往“誨淫誨盜”,對封建統(tǒng)治構(gòu)成威脅。因此不僅將小說排斥在正統(tǒng)文學之外,甚至常常以“禁毀”的方式加以掃蕩。在文網(wǎng)森嚴及小說地位低賤的環(huán)境下,多數(shù)文人自然不敢或不屑從事小說的創(chuàng)作;而那些癡迷小說的作者自然也就不敢或不愿在小說作品上亮出自己的姓名。因此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多了一項工作,即不得不對小說作者加以考證。
《紅樓夢》也不例外,它的作者連個化名都未署一個!凹t學”家們?yōu)榱丝甲C它的作者,不知耗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然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難以形成共識。僅據(jù)我個人所知,至少就有七種說法:
其一為“曹作高續(xù)”說。即認為曹雪芹寫到八十回而去世,并可能留下了后四十回的某些提綱以及部分書稿;高鶚根據(jù)曹雪芹的這些提綱、書稿以及前八十回中的許多暗示,還可能參考了其他人的續(xù)作,完成了后四十回的創(chuàng)作,并對前八十回加以修訂,從而使《紅樓夢》成為完璧。
其二為“曹作程續(xù)高訂”說。即認為后四十回的作者是程偉元,高鶚只是參與了全書的修訂工作。
其三為“曹作高續(xù)程訂”說。即認為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鶚,程偉元則對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加以修訂。
其四為“曹作某續(xù)高訂”說。即認為在程偉元和高鶚之前,已有人為曹雪芹的未完稿續(xù)寫完全,程偉元將搜集到的抄本交由高鶚修訂,然后刊行。
其五為“曹作程高修訂”說。即認為曹雪芹已經(jīng)完成了《紅樓夢》全書,只是未遑修飾而去世,后由程偉元和高鶚共同修訂并刊行。
其六為“某作曹訂”說。即認為《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個與曹家毫不相干的無名氏,曹雪芹只是個修訂者。
其七為“叔作侄訂”說。即認為《紅樓夢》的原作者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也就是給《紅樓夢》加批的“脂硯齋”;曹雪芹只是對它“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紅學”家對《紅樓夢》作者的意見分歧,使出版者無所適從,因而造成了新版《紅樓夢》署名的混亂:或只署曹雪芹,或并署曹雪芹、高鶚,或干脆不署名。本人因應約校注《紅樓夢》,這個署名問題也就難以回避。由于我對這個問題缺少研究,只能在以上七種說法中加以選擇。我認為這七種說法都有一定的根據(jù),均非空穴來風。但相比之下,第一種說法的證據(jù)更為充分,也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可,因此仍將曹雪芹和高鶚作為《紅樓夢》的共同作者。至于證明這種說法的具體證據(jù),以及兩作者的生平,則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贅述。
二、版本問題
由于《紅樓夢》創(chuàng)作過程和流傳過程的特殊性,造成了《紅樓夢》版本的復雜性。而《紅樓夢》版本的復雜性,又迫使我們不得不有所選擇。因此這里不得不略作說明。
《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和流傳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其一是曹雪芹創(chuàng)作階段。雖然曹雪芹自稱“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其實由于他溘然而逝,他只留下了一部《紅樓夢》的未完稿和未定稿。他只完成了八十回,約相當于全書的三分之二。他不僅未對這八十回的書稿進行修訂潤色,而且還有不少待補的缺文。以“紅學”家認為最好的版本“庚辰本”為例:第十七、十八兩回合用一套回目,第十九回沒有回目;第二十二回寫賈府作燈謎游戲,“此回未成而芹逝矣”(脂硯齋批語),以至不僅缺了全書男女主人公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燈謎,而且本回還有不少其他缺文;如此等等。
其二是曹雪芹《紅樓夢》八十回本的傳抄階段,期間大約近三十年。由于它是一部未完稿和未定稿,傳抄者便自覺或不自覺地加以增刪修改;加之抄書很難避免抄錯:結(jié)果便導致了大量異文的產(chǎn)生。
其三是高鶚和程偉元續(xù)寫后四十回并對全書進行修訂和刊行的階段。期間又可分為四段:首先由程偉元對各種《紅樓夢》抄本加以搜集(其中可能包括無名氏續(xù)寫的書稿);其次由高鶚續(xù)寫后四十回,并對前八十回進行大量修訂(程偉元也可能參與了修訂工作);又次由程偉元用活字排印全書,這就是所謂“程甲本”;然后由高鶚和程偉元對“程甲本”加以修訂再版,這就是所謂“程乙本”。據(jù)說還有“程丙本”,但只有個別人看到過,且據(jù)說較之“程乙本”改動甚少,因而可以不去管它。
《紅樓夢》如此特殊的創(chuàng)作和流傳過程,導致了《紅樓夢》的“兩多”現(xiàn)象,即不僅版本特別多,而且異文也特別多。幸運的是,近幾十年來,這些版本不僅不斷被發(fā)現(xiàn),而且陸續(xù)被影印出版,從而使我們得以大飽眼福。僅就我個人視野所及,即有十二種版本,而且五花八門:或名《石頭記》(5種),或名《紅樓夢》(7種);或為抄本(10種),或為刊本(2種);或為八十回系統(tǒng)(8種,其中6種為殘本),或為一百二十回系統(tǒng)(4種)。
面對《紅樓夢》如此眾多的版本,我們應該向普通讀者提供哪一種呢?換言之,哪一種版本的《紅樓夢》更適合普通讀者呢?我認為“程乙本”《紅樓夢》應該是最佳選擇。我在這里只簡述三條理由。
首先,“程乙本”不僅是一部完整的《紅樓夢》,而且高鶚的續(xù)書也是相當成功的。從總體來說,續(xù)書雖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設(shè)想,但基本上實現(xiàn)了全書的大悲劇結(jié)局。無論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主要人物以及鴛鴦、司棋等次要人物,無不以悲劇告終。僅憑這一點,它就與數(shù)十種《紅樓夢》續(xù)書有天壤之別,尤其“打破了中國小說的團圓迷信”(胡適《〈紅樓夢〉考證》),為中國小說開辟了一條新路。再從具體章節(jié)來說,如黛玉之絕粒、焚稿乃至死亡,鴛鴦和司棋之自盡,妙玉之遭劫,襲人之嫁人,等等,也都堪稱精彩片段,較之前八十回并不遜色。可以設(shè)想,如果沒有高鶚的續(xù)書,我們大概就看不到完整的《紅樓夢》,或者只能看到狗尾續(xù)貂的《紅樓夢》。因此我們對高鶚只應該感謝,不應該責備。
其次,“程乙本”的前八十回由于經(jīng)過了高鶚(也許還有程偉元)的大量修訂,較之諸抄本也大有改觀,使之更加完善。具體來說,就是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刪節(jié)和增補。這里限于篇幅,僅以刪節(jié)為例。高鶚對前八十回的刪節(ji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刪除粗話、臟話,使其語言更為干凈;二是刪除毫無意義或毫無道理的文字,使其簡練緊湊。試舉數(shù)例如下:
原作第六十一回開頭有一段寫柳家的與小廝斗嘴的文字,既毫無意義,又有“幾根屄毛”“屄聲浪嗓”的粗話,故“程乙本”刪掉了百余字。
原作第二十五回在寫王熙鳳被魘魔法弄得精神錯亂時,插入一段薛蟠“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zhuǎn),已酥倒在那里”的文字(約百余字)。而且被脂硯齋稱贊道:“忙中寫閑,真大手眼、大手筆!逼鋵嵓群翢o道理,又毫無意義,因此“程乙本”一概予以刪除。
原作第六十三回中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大寫賈寶玉、史湘云等人只是為了好玩,如何將芳官、葵官打扮成“小土番兒”,如何改稱“犬戎名姓”;而且竟然讓賈寶玉說出這樣的話來:“如今四海賓服,八方寧靜,千載百載,不用武備。咱們雖一戲一笑,也該稱頌,方不負坐享升平了。”這種描寫既十分無聊,又與賈寶玉的性格背道而馳,尤其侮辱了包括滿族在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真可謂拙劣的文字,因此“程乙本”完全予以刪除。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它們足可以證明,高鶚對前八十回的修訂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程乙本”前八十回優(yōu)于原作的事實是任何人也難以抹煞的。
又次,再就兩種“程本”而言,由于“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修訂本,自然也就更加完善。關(guān)于這一點,最有力的證據(jù)是一組現(xiàn)成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汪原放先生曾于1927年將“程乙本”與“程甲本”加以對勘,并將兩者的異文作了統(tǒng)計,其結(jié)果是:“程乙本”較之“程甲本”改動(包括增與改)了總共21506字,其中前八十回改動15537字,后四十回改動5969字。(見汪原放《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校讀后記》)這些改動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對“程甲本”中的“紕繆”文字加以改正。如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程甲本”對原作的如下一段文字未作改動:這政老爺?shù)姆蛉送跏稀诙ド艘晃恍〗,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還有許多字跡。這位“小姐”就是賈元春(元妃),這位“公子”就是賈寶玉。而這段文字顯然與第十八回中的一段文字不相符:那寶玉未入學之先,三四歲時,已得元妃口傳,教授了幾本書,識了數(shù)千字在腹中:雖為姊弟,有如母子!坝腥缒缸印钡馁Z元春和賈寶玉,不可能只差一歲,可見第二回那段文字有明顯的“紕繆”!俺桃冶尽睂ⅰ按文辍备臑椤案袅耸畮啄辍,便合情合理了。
其二,是將文言詞語盡量改為白話或俗語,從而使《紅樓夢》的語言更為通俗易懂。譬如:“若”改為“要”,“與”改為“給”,“亦”改為“也”,“此”改為“這”,“口”改為“嘴”,“何”改為“為什么”,“如何”改為“怎么”,“如此”改為“這么著”,“葳蕤”改為“委瑣”,等等。
其三,是增加了許多“兒”字,將詞語加以“兒”化,從而使《紅樓夢》語言的京味特點更加突出。關(guān)于這一點,幾乎隨處可見,因而不再舉例。
《紅樓夢》是一部上百萬字的巨著,要想完全揭示“程乙本”的版本優(yōu)點,只能將它與其他版本一一對勘,并將異文一一列出。單憑以上的簡單說明,只能是掛一漏萬。不過我可以向讀者負責地保證:如果你是出于欣賞的目的閱讀《紅樓夢》,那么選擇“程乙本”將是最明智的。
三、?眴栴}
我們說“程乙本”為《紅樓夢》的最佳版本,并不是說它完美無缺,也不是說其他版本一概不如“程乙本”,只是說它在總體上更勝一籌而已。事實上,或因高鶚和程偉元的疏忽,或因排字工人的失誤,致使“程乙本”仍存在不少“紕繆”。譬如:第八十六回說賈元春生于“甲申年正月丙寅”;至第九十五回則說:“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如此。而實際上前后存在明顯矛盾:甲申年至甲寅年是三十年,按照當時以虛歲計算年齡的習慣,元妃享年應是三十一歲;即使因元妃薨于立春次日,算作乙卯年,也只有三十二歲。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四十三歲?梢姟俺碳妆尽币彦e,而“程乙本”也沒有訂正。其他個別文字的失誤更有不少,不再舉例。
“程乙本”既然并非十全十美,而我們要供獻于讀者的是一部普及本的《紅樓夢》,因此有必要汲取其他版本的長處,使其盡量完美。為此,本書以“程乙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為底本,以“程甲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為主校本,并以下列版本為參校本:汪原放?薄俺桃冶尽保ㄉ虾問|圖書館刊本)、王希廉(雪香)評“程甲本”(清道光十二年刊本)、“夢稿本”“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后四種均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在以上八種版本中,前五種均為一百二十回全本,后三種均為前八十回的殘存本。
我的?笨傇瓌t是:既要盡量保持底本的原貌,又要保證全書的質(zhì)量。具體來說則遵循以下幾條:
一、底本與校本之間雖有異文,但底本基本可通者,即使校本文字更好,也不作改動。
二、底本中的各種錯誤(包括內(nèi)容與文字的錯誤)、文字倒置、文理不通等,盡量用校本改正,若校本同樣錯誤則徑改。
三、底本和校本中的僻字、怪字、俗字,本來并無特別意義,毫無保留價值,只能為讀者增加閱讀障礙,因此徑改為通用字。如“揌”和“”改為“塞”,“嘴”改為“努嘴”,“椅子”改為“拿椅子”,等等。
四、古人對別字多不在乎,故底本和校本中屢見不鮮,但在當今的讀者看來卻十分別扭,甚至可能被誤解,因而酌情徑改。如“必真”改為“逼真”,“奈煩”改為“耐煩”,“悔氣”改為“晦氣”,“渥”改為“焐”,“握”改為“捂”,等等。
五、有些字在古代漢語中可以通用,在現(xiàn)代漢語中卻嚴加區(qū)分!都t樓夢》也存在大量借用字,如果一一加以改動,不一定合適。因此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之下才做改動:一是可能引起誤解;二是同一詞語而用字不同。如等同于數(shù)字“一”的“么”,極易與“什么”“怎么”的“么”相混,故改為“幺”。又如表示時間的“一會”和“一回”混用,“一會兒”和“一回兒”混用,統(tǒng)一為“一會”和“一會兒”;表示位置的“旁”和“傍”混用,“旁邊”和“傍邊”混用,統(tǒng)一為“旁”和“旁邊”;“賠禮”和“陪禮”混用,“賠罪”和“陪罪”混用,統(tǒng)一為“賠禮”和“賠罪”;等等。
六、本書采用簡化漢字,為異體字的處理提供了方便,故一律按照簡化漢字的規(guī)定處理。
任何語言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故古今漢語有很大不同,以至于定字工作成為古籍整理中最為復雜的問題,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僅根據(jù)以上幾條,只能是稍微有助于減少讀者的閱讀障礙罷了。
為了節(jié)省篇幅,一律不出校文。
四、注釋問題
《紅樓夢》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其內(nèi)容包羅萬象,知識廣博精深,以至被譽為“百科全書”。尤為突出的是,作者調(diào)動了自己的全部才能和知識,撰寫并引用了大量詩、詞、曲、賦、歌、誄、謎語、酒令等,作為描寫人物、敘述故事、揭示主題的藝術(shù)手段,因而成為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蘊藏著許多成語、典故和各種知識,一般讀者是很難讀懂的,因此注釋工作也就顯得十分必要。然而遺憾的是,恰恰是應該詳加注釋的詩、詞等這一大塊,讀者將看不到注釋;而能看到注釋的部分,卻并非最難懂的。如果讀者據(jù)此以為我是投機取巧,避難就易,那是很冤枉的。因此我不得不交代幾句。
其實,我已經(jīng)完成了《紅樓夢》的詳注工作,注文達五十來萬字。并將詩、詞等這一大塊作為注釋的重點:不但注釋其疑難詞語,而且說明其整體意義;不但注釋其本義,而且說明其寓意。其中的謎語和酒令,看似游戲,其實寓意深刻,皆與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主題思想密切相關(guān),因而注釋尤詳。這也就是為什么全書注文達五十來萬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