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差別和不平等在全球范圍擴大,制造了大量貧困生活者。與此同時,掌握支配權的人卻積累著龐大的財富。這種失衡的社會現(xiàn)象是以經(jīng)濟財富、政治權力、文化威信、社會地位的不平等為基礎的。因此,不能把它簡單地認定為個人的問題,而是集團和社會的問題;并且,這不僅是經(jīng)濟問題,也是政治的、文化的(思想)問題。本書從社會科學角度,對馬克思的全部著作進行考察,進而得出馬克思的階級概念,為揭露當今世界不平等現(xiàn)象背后的因素提供了科學的方法。
從社會科學角度,對馬克思的全部著作進行考察,進而得出馬克思的階級概念,為揭露當今世界不平等現(xiàn)象背后的因素提供了科學的方法。
[日]渡邊雅男,清華大學教授,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日本著名社會學家。
叢書總序
中文版簡評
問題的提出
第一章 階級概念的社會科學意義
社會階級的概念
階級概念的科學性作用
個人與階級
階級關系的依據(jù)
階級和分類
社會分化與階級
階級存在的諸局面
科學的階級性
階級的平等?還是階級的消滅?
第二章 社會階級分類
上流階級
中間階級
下層階級
第三章 階級斗爭過去與現(xiàn)在
階級斗爭的現(xiàn)在
階級斗爭的過去
第四章 國家機構(gòu)和階級統(tǒng)治
國家和國家形態(tài)
法律與秩序
官僚
公共事業(yè)
稅制
中央集權
軍隊(或者說暴力)
階級國家的本質(zhì)
第五章 民族解放和殖民地統(tǒng)治
被壓迫民族的社會生活條件
階級統(tǒng)治與殖民地統(tǒng)治
殖民地統(tǒng)治的方法
殖民地建設的基礎
反殖民地斗爭
第六章 小結(jié)
附錄1 洛倫茲·馮·施泰因初期的階級社會論
洛倫茲·馮·施泰因與德國社會學
社會論市民社會的原理(基于勞動的所有)及其批判
階級論無產(chǎn)階級與機械化勞動
通往階級社會論的兩條道路施泰因與馬克思
附錄2 歷史的未來與中間階級:與弗朗西斯?福山的討論
福山的中產(chǎn)階級概念的錯誤
中產(chǎn)階級的困境
中國模式的實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