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三函二十四冊(風(fēng)行清代三百年的《水滸傳》版本——金圣嘆評點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定 價:2800 元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施耐庵撰,凡七十五卷。卷一為金圣嘆序三篇,卷二為宋史綱、宋史目,卷三為讀第五才子書法,卷四為金圣嘆托名施耐庵序,卷五為楔子,以下始為正文七十卷,卷各一回,計七十回。今據(jù)貫華堂本影印。
《水滸傳》的版本很多,有一百二十四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有一百十五回本,有一百回本,然而清代三百余年*為流行的版本,當(dāng)屬金圣嘆評點的七十回本。
金圣嘆評點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全稱《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施耐庵撰,凡七十五卷。卷一為金圣嘆序三篇,卷二為宋史綱、宋史目,卷三為讀第五才子書法,卷四為金圣嘆托名施耐庵序,卷五為楔子,以下始為正文七十卷,卷各一回,計七十回。版心鐫刻貫華堂三字,因此又稱《貫華堂水滸傳》。
金圣嘆(一六〇八一六六一),原名采,字若采,吳縣(今屬蘇州)人,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明諸生,少有文名。入清后陷 哭廟案被清廷處死。他曾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合稱六才子書,并對后兩種進(jìn)行批改。
《水滸傳》現(xiàn)在所見*早的刻本是明嘉慶年間所刻,為一百回本。后刊本歧出,萬歷年間增入征田虎、王慶二傳,成一百二十回本。金圣嘆自謂得到施耐庵原本,僅七十回,認(rèn)為后出皆是羅貫中橫添狗尾,遂盡行刪去,并以自撰梁山泊英雄驚噩夢結(jié)束全書。實際上,此書是金圣嘆在一百回本基礎(chǔ)上加以文字刪改的刪節(jié)本,故后世有金圣嘆腰斬《水滸》之說。
金圣嘆評點《水滸》對于其文字有所修改,其主旨在于削忠義仍水滸,即取消梁山好漢的的忠義之名,保留官逼民反的內(nèi)容,其中較為明顯的是對于宋江相關(guān)的文字的改動,扭轉(zhuǎn)了原作中宋江孝義的品行。另外一個重要價值是其評點水平大大超越了此前的李卓吾等人,大大提高了對小說特征和敘事藝術(shù)的認(rèn)識,發(fā)展了小說批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