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收入當代文化學者南帆于1998年至2017年撰寫的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文學史的評論文章51篇,涉及作家作品有:賈平凹、王安憶、阿來、莫言、鐵凝、林白、閻連科、朱蘇進、韓少功、格非等有代表性的作家十余名。南帆的評論文章兼具綿密的理性和直覺的洞見,犀利又不失幽默的文字,能夠讓讀者獲得心智上的提升,對整個中國當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了一個俯瞰全局的視角。
讀者定位
文藝理論研究者、愛好者
編輯推薦
南帆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嫻熟掌握貫通西方文論的基礎上,對中國文學、文化問題展開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卓越研究!赌戏募芬詴r間為順序整理收錄南帆先生從事學術研究以來撰寫的理論專著、批評文章和文藝短論,完整地呈現(xiàn)其宏大精深的學術思想內涵,對后來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理論借鑒價值。適合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及文學愛好者閱讀。
本書賣點/廣告語
著名學者、散文家三十年文藝理論學術總結
南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本名張帆。1975年下鄉(xiāng)插隊1982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1984年研究生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1984年至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現(xiàn)為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福建省文聯(lián)主席。1992年被評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年被評為福建省優(yōu)秀專家。閩江學者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理解與感悟》、《闡釋的空間》、《文學的沖突》、《文學的維度》、《隱蔽的成規(guī)》、《敞開與囚禁》、《雙重視域》、《問題的挑戰(zhàn)》、《文本生產與意識形態(tài)》、《文學理論新讀本》、《理論的緊張》、《無名的能量》。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3百多篇,兩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多次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浪漫·戲謔·魔鬼
寫作與飛翔
讀林白的小說
抗拒遺忘
80年代與主體問題
童真·隱喻·內心生活
紙上的王國
關于格非的小說
反抗與悲劇
讀閻連科的《日光流年》
文學史:核心概念的發(fā)現(xiàn)
優(yōu)美與危險
朱蘇進論
饒舌與緘默:生活在自身之外
李洱論
神話與城市
中心價值的闕如
歷史的遺照
讀張力的小說
文明的悖論
讀韓少功的《暗示》
小說和歷史的緊張
讀李洱的《花腔》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讀柯平的《陰陽臉》
日常的奇異與奇異的日常
評北北近來的小說
分裂不可彌合
讀林白的《萬物花開》
敘述與經驗的形成
笑聲與陰影里的情節(jié)
讀李洱《石榴樹上結櫻桃》
底層經驗:表述與被表述
底層問題、學院及其他
找不到歷史
《秦腔》閱讀札記
底層與大眾文化
快與慢,輕與重
讀鐵凝的《笨花》
傳統(tǒng)與本土經驗
豐富的看
王安憶論
美學意象與歷史的幻象
讀阿來的《空山》
回憶的文本
評《致一九七五》
良知與無知
讀范小青的《女同志》《赤腳醫(yī)生萬泉和》
深刻的轉向
80年代:多義的啟蒙
天姿卓絕
文學史的刻度與坐標
我們這一代的表述
跨界的半徑與圓心
序魯樞元先生《文學的跨界研究》
經驗、理論譜系與新型的可能
剩余的細節(jié)
讀賈平凹的《古爐》
這個時代的文學生活
夢想、歷史的主角與局外人
文學、家族與革命
當代文學、革命與日常生活
魔幻與現(xiàn)實的寓言
莫言論
異常的傻瓜
網絡文學:龐然大物的挑戰(zhàn)
尋根文學的理論后綴
水與《老生》的敘事學
先鋒文學的多重影像
敞開與呼應:文學形式、審美、歷史
痛苦的復活
讀王安憶的《匿名》
鄉(xiāng)土的持久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