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疆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fù)雜多樣,中藥種類繁多,資源特別豐富,其中有許多具有較高的療效和開發(fā)價值。為了好地開發(fā)利用中藥資源,充分發(fā)揮中藥的治病、防病作用。陸鵬飛、宋月英將常用的508味中藥按臨床使用經(jīng)驗分為解表、清熱、化濕、利水、祛風(fēng)濕、溫里、芳香開竅、安神、平肝息風(fēng)、理氣、止血、活血祛瘀、補氣、壯陽、補血、補陰、消導(dǎo)、化痰止咳、止咳平喘、收澀、驅(qū)蟲、涌吐、瀉下、潤腸、逐水、外用等26類。并將藥物性味、歸經(jīng)、功能、臨床應(yīng)用、一般用量,寫成《陸陸氏中藥臨床用解(修訂本)》,便于中醫(yī)醫(yī)務(wù)人員、中醫(yī)愛好者學(xué)習(xí)參考探討。
一、解表藥
(一)辛溫解表藥
1.麻黃(附:麻黃根)
2.桂枝
3.紫蘇(附:蘇葉)
4.荊芥
5.羌活
6.防風(fēng)
7.白芷
8.藁本
9.細(xì)辛
10.辛夷
11.生姜(附:生姜皮)
12.蔥白
13.胡荽
14.檉柳
15.香薷
16.鵝不食草
(二)辛涼解表藥
1.薄荷
2.牛蒡子
3.蟬蛻
4.桑葉(附:桑枝、桑椹、桑白皮)
5.菊花(附:野菊花)
6.蔓荊子
7.淡豆豉
8.大豆卷
9.浮萍
10.葛根(附:葛花)
11.柴胡
12.升麻
13.木賊
14.馬蘭
15.兩頭尖
二、清熱藥
(一)清熱瀉火藥
1.石膏
2.寒水石
3.知母
4.梔子
5.竹葉
6.蘆根
7.夏枯草
8.決明子
9.谷精草
10.密蒙花
11.青葙子
12.夜明砂
13.熊膽-
14.天花粉
15.蕤仁
16.茶葉
(二)清熱涼血藥
1.犀角(附:水牛角)
2.牛黃(附:牛角絲)
3.生地黃(附:熟地黃、野地黃、鮮地黃)
4.玄參
5.牡丹皮
6.赤芍
7.紫草
8.地骨皮
9.白薇
三、芳香化濕理氣藥
四、利水滲濕藥
五、祛風(fēng)濕藥
六、祛寒溫里藥
七、芳香開竅藥
八、安神藥
九、平肝息風(fēng)藥
十、理氣藥
十一、止血藥
十二、活血祛瘀藥
十三、補氣藥
十四、壯陽藥
十五、補血藥
十六、補陰藥
十七、消導(dǎo)藥
十八、化痰止咳藥
十九、止咳平喘藥
二十、收斂固澀藥
二十一、驅(qū)蟲藥
二十二、涌吐藥
二十三、瀉下藥
二十四、潤腸藥
二十五、逐水藥
二十六、外用藥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