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yōu)榻逃@條船喊喊號子吧!這條船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教育是件如履薄冰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心靈受傷,請用心觸摸教育,摸到她的脈,才會懂她的心。
		
	
張圣華,男,山東人,F(xiàn)任中國教育報編委,記者部、發(fā)行部主任。
    2000—2005年任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主編。
    2005—2008年任中國教育報人文中心主任。
    曾組織全國城市教師閱讀狀況大型調查并主持“重讀陶行知”活動,使全國閱讀陶行知人數(shù)大增。
教育快評
 我們是否拋棄了陶行知?
 教育回頭看的理由
 警惕有人在戲弄教育
 不準感動
 關于“問”的糾纏
 你憑什么做教師
 空洞是一種危險
 勸讀與自讀
 爬坡式閱讀: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沖擊
 引進謹防水土不服
 對教育的理解就像淘金
 “特級”教師真的好品牌
 推薦圖書的正道
 如何解“作文之難”?
深度觀察
 今天怎樣設計“成長書單”
 把童年儲藏起來
 仰望與斷想:在大師背影之外的地方
 我們迷路了嗎?
 基層教育研究者的心靈世界
 語文課:我們能否從教材中“突圍”?
 在語文教育的路上我們失落了什么?
 沒有不會作文的孩子
 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關于語文課文的選法
 呼喚個性化作文的時代潮流
  ——《新作文》主編趙學文談作文的重新定位問題
 同學少年時正當御風云
  ——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引發(fā)大學生人生觀討論
 9天,看見的是另外一個民族的眼睛
  ——第三次中國高中生訪日代表團訪日側記
 當代急喚陽光作品
  ——一份調查表引發(fā)思考
 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閱讀大面積空白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基本書架”
 為教師讀專業(yè)素養(yǎng)圖書找門道
與名家對話
 誰在啟發(fā)教育思考
  ——訪教育科學出版社社長所廣 
 在怎樣的尺度下診斷課堂?
  ——訪楊九俊先生
 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到底什么樣
  ——訪《新課程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案例》叢書主編  
 教育創(chuàng)新先要有新理念
 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教育的思想支撐
  ——訪《外國教育家評傳》編委、第四卷主編單中惠教授  
 這門課程該來得再早點
  ——美國庫克大學副校長、《生涯規(guī)劃》著者黃天中先生  
 參與式教師培訓:旨在造血
  ——訪西北師范大學呂世虎教授  
……
培養(yǎng)中國讀書人口
人物特寫
附一 地震時期教育特別報道 
附二 人文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