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頻繁的海上貿易、全新的航海探索以及地圖繪制的熱情都在不斷地增強各文化間的接觸與交流。這一時期,歐洲*重要的宗教事件就是宗教改革。由此帶來的是藝術風格和題材的多樣性。本書分為兩個章,首先著重講解了: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藝術、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肖像畫、德國版畫的代表:丟勒、羅馬的新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拉斐爾的簽字廳、文藝復興盛期的威尼斯繪畫、希羅尼穆斯·
博斯, 《人間樂園》三聯(lián)畫、緹香、矯飾主義藝術、早期歐洲風景畫、日本的禪宗藝術。眾多歐洲17世紀藝術的多元化可能與歷史發(fā)展有關,因為,在這個世紀中,許多現(xiàn)今的國家身份認同在那時被統(tǒng)一,歐洲版圖假定的地區(qū)劃分與當代相似。新生的,或者新近壯大的國家實體已對藝術發(fā)展有了深遠影響。針對這一時期,本書重點介紹17世紀的日本建筑風格、卡拉瓦喬及其影響、巴洛克風俗畫、魯本斯、貝尼尼、荷蘭巴洛克群像、印度莫臥兒王朝藝術:
泰姬陵、巴洛克建筑: 弗朗西斯科· 博羅米尼、西班牙繪畫: 迭戈· 委拉斯開茲、巴洛克古典主義: 尼古拉·
普桑、倫勃朗: 晚期作品等內容。
(1) 美國高等院校通用權威藝術史讀本。作者David
Wilkins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建筑與藝術史系主任、教授;曾執(zhí)教于密歇根大學。本書獲得CAA(美國大學藝術學會)頒發(fā)的國家卓越藝術史教學大獎。
(2) 內容更全面。擴展了攝影、設計、工藝美術、民俗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更加具有時代性的內容。
(3) 地域更廣泛。涉及的地域范圍擴展了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地區(qū)的藝術,一改傳統(tǒng)藝術史唯西方藝術中心論的視角,更好地體現(xiàn)了東西方平行敘事,以世界多元的角度來展開篇幅。
(4) 坐標更精準。加入了地理坐標的分析方法,讓讀者對藝術作品的體驗更加具有地域性。世界大事年表為讀者提供了分析藝術作品的時間坐標,讓讀者能站在歷史的至高點,全方位俯視藝術作品和藝術事件。
作者介紹
大衛(wèi)·G.威爾金斯
(David G.
Wilkins)
美國匹茲堡大學建筑與藝術史系主任和榮譽教授。著有《多納泰羅》(與邦尼·本內特合著)、《瑪索·迪·巴柯:14世紀早期佛羅倫薩藝術家》、《巴奇圖鑒:前倫勃朗時期的蝕版師》(與卡倫·阿爾比特曼合著)、《迪凱納俱樂部的歷史》(與馬克·布朗、盧·唐納利合著)、《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贊助人研究》(與瑞貝卡·威爾金斯合編)、《超越伊莎貝拉: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中的世俗女性贊助人》(與謝爾麗·瑞斯合著),承擔《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史:繪畫、雕塑和建筑》第4版和第5版的審校工作,以及《科林斯藝術大全》的編輯工作;2005年獲得美國大學藝術學會(CAA)頒發(fā)的國家卓越藝術史教學大獎。
伯納德·舒爾茨
(Bernard Schultz)
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藝術史系主任、創(chuàng)意藝術學院院長、西弗吉尼亞大學藝術博物館教育與外事辦主任,主要致力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藝術理論、藝術史研究。著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解剖》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史及藝術史教學研究。
凱瑟琳·M.林嘉琳
(Katheryn M.
Linduff)
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與人類學系教授。主要講授中國、中亞、東南亞考古和青銅藝術。1967年獲富布賴特獎學金,并前往臺灣故宮博物院和臺灣地區(qū)研究院學習。她致力于藝術史研究與野外聯(lián)合考古工作,長期關注亞洲內陸邊疆的史前時代、青銅時代及鐵器時代的研究,近期研究歐亞大草原史前晚期的社會復雜性問題。著有《商周銅器的傳統(tǒng)、發(fā)展階段與風格》、《性別研究與中國考古學》、《西周文明》(與許倬云合著)等。
翻譯
陸 豪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2014年獲得特拉美國藝術基金會(Terra
Foundation for America Art)博士獎學金。主攻藝術機制、現(xiàn)代藝術史、美國現(xiàn)代主義藝術等研究方向。
審校
張 堅
著名藝術史學者,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F(xiàn)為中國美術學院西方藝術史教授、博士生導師、圖書館館長,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訪問研究員(Visiting Fellow)。長期致力于西方現(xiàn)代美術史、西方近現(xiàn)代藝術史和批評理論、20世紀中國現(xiàn)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思潮等研究。
1.16
世紀的藝術16 世紀藝術導論 / 2
歷史。 4
知識與科學的發(fā)展。 9
16 世紀的宗教改革與藝術。 11
16 世紀的藝術家。 19
相關知識點。 25
相關主題。 27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雕塑:米開朗基羅 / 32
相關技術。 35
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肖像畫。 37
德國版畫:阿爾布雷特·丟勒。 42
相關技術 / 45
羅馬的新圣彼得大教堂。 49
米開朗基羅,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56
藝術的過去/ 藝術的現(xiàn)在。 62
拉斐爾,簽字廳。 63
文藝復興盛期的威尼斯繪畫。 68
希羅尼穆斯·博斯,《人間樂園》三聯(lián)畫。 72
德國繪畫: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
伊森海姆祭壇畫。 78
提香的祭壇畫。 84
相關技術。 89
米開朗基羅晚期的藝術與矯飾主義的發(fā)展。 94
早期的歐洲風景畫 / 99
16 世紀繪畫。 102
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藝術 / 106
委羅內塞與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 113
日本的禪宗藝術。 118
2.17
世紀的藝術
17 世紀藝術導論。 124
歷史 / 127
知識分子和科學活動。 130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風格。 132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 133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家 / 138
相關知識點。 143
相關主題。 145
17 世紀的日本建筑風格 / 151
卡拉瓦喬及其影響。 157
巴洛克風俗畫。 162
彼得·保羅·魯本斯。 167
貝尼尼在圣彼得教堂的作品 / 172
尼德蘭巴洛克群像。 176
印度莫臥兒王朝藝術:泰姬陵 / 181
巴洛克建筑:弗朗西斯科·波洛米尼。 186
貝尼尼,《圣特雷莎的沉迷》 。 190
相關技術 / 193
相關技術。 196
西班牙繪畫:迭戈·委拉斯開茲。 200
巴洛克古典主義:尼古拉·普!。 204
倫勃朗:晚期作品。 208
荷蘭靜物畫。 211
凡爾賽宮。 216
日本屏風畫和建筑。 219
歐洲風景畫 / 223
人名索引。 227
詞匯表。 241
參考文獻。 247
圖片版權聲明。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