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家之有規(guī),猶國之有經也;治國不可無經,刑家不可無規(guī)!沒有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是如此。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家規(guī)家風,肯定是兒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風氣低俗。沒有良好的“家規(guī)”的約束,甚至還會觸犯“國法”。所以我們要遵規(guī)守矩,良言善行,以良好的家規(guī)家風,形成全社會和諧良好的風氣。希望讀者能《恭:傳承家規(guī)成方圓/家風家教系列》中得到啟發(fā)和借鑒,對家規(guī)有一個新的認識,用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家規(guī),學習家規(guī),實踐家規(guī),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著它的精華部分回歸到我們當下繁忙的生活中來,從而使孝道精華得以發(fā)揚光大,為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需要民主,不可以是家長制或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規(guī)是不可缺少的。家風通常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從某種程度上講,家風是家規(guī)的外在表現,家規(guī)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修、齊、治、平的統(tǒng)一,把“齊家”與“修身”“治國”“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的家訓文化十分發(fā)達,許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寶鑒而流傳極廣,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等。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親敬長、睦親齊家、勤勞謙敬、勿貪勿奢、勵志勉學、習業(yè)農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絕迷信、審擇交游、近善遠佞、寬厚謙恭、謹言慎行、和待鄉(xiāng)鄰、救難濟貧、潔身自好、力戒惡習、養(yǎng)生健身等方面的訓導。雖然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傳統(tǒng)家訓家規(guī)的內容有些缺陷,但從總體上看,仍不失為先人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與倫理文化遺產。
家規(guī)可以影響到家庭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變壞,這家就很難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后代了。家風敗壞的壞名聲會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梢哉f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xù)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們共同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們的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在認識上的偏差,過于放大家規(guī)家訓中糟粕的內容,而對其合理的成分視而不見,結果造成了“家無家規(guī)”的現象。為此,在現階段有必要重新認識“家規(guī)”的地位作用,在繼承家規(guī)這一傳統(tǒng)道德遺產時,賦予家規(guī)以新的、適合時代的要求內容,使之能夠與時俱進。要鼓勵每個家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容加以具體化,結合家庭自身的情況特點,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規(guī)”,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信為本’,“止于至善”“寬厚謙恭”“克勤克儉”等成為每個家庭的閃亮名片。
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得到啟發(fā)和借鑒,對家規(guī)有一個新的認識,用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家規(guī),學習家規(guī),踐行家規(guī),讓一個良好的家規(guī)制度在我們的家庭里建立起來,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著它的精華部分回歸到我們當下繁忙的生活中來,從而使傳統(tǒng)道德精華得以發(fā)揚光大,為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第一章 家有家規(guī):治家首要正家規(guī)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能治家才有家和
治家猶如治國
媳孝婆賢鑄家規(guī)
人則孝,出則悌
孝悌乃做人之本
兄弟要同舟共濟
重視家教興家風
愛子不教非愛也
教子如同養(yǎng)女
家規(guī)要賞罰嚴明
治家應明確家規(guī)
第二章 恪守祖訓:家傳祖制記心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報怨是君子
居安之時要思危
錯而能改謂之善
人可窮志不可窮
求人不如求己
切勿傾于名利
少年應有大抱負
一知半解不可取
第三章 居家規(guī)范:生活習性家規(guī)約束
知禮有德能服人
讀書應做到三到
寧肯寒酸不奢侈
言行舉止應守禮
待人要恭恭敬敬
切不可喜新厭舊
珍惜時間莫荒廢
飲食以適可為宜
做事不可慌張
難易皆以常心待
用人物,須明求
借人東西要及時歸還
第四章 修身養(yǎng)性:以德報怨傳家法
常思報恩莫報怨
仁愛之心不可棄
謙謙君子美如玉
小不忍則亂大謀
君子有三戒
無欲無求能安心
弱時不可無強心
第五章 與人為善:言辭有道積家德
多話不如少話
知人短勿揭人短
勢不壓人理服人
為人處世莫多言
好言一句三冬暖
美言可以獲得尊重
識不逾人莫言斷
勢不及人休言諱
攻人之惡毋太嚴
言辭為智者所用
可行勇不可言勇
言語之前先靜心
勿把心事全說出
言語應清晰舒緩
第六章 廣交益友:積人脈以聚家脈
交絕不出惡聲
君子多交益友
勿害人但要防人
觀言品行識他人
患難方顯真情
君子之交淡如水
行事不操之過急
以誠與德感化人
交君子,遠小人
第七章 溫良待人:敦厚處世彰家風
韜光養(yǎng)晦自存身
切忌鋒芒畢露
有長處則益于人
好鋼用在刀刃上
嚴于律己慎于行
先付出后收獲
善于聽取忠告
切忌隨意炫耀
處世眼光應長遠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
剛柔相濟道中庸
以寬心容人之過
第八章 齊家治國:公正賢明為大家
恪盡職守勿求名
民乃天下之根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
先做好人再做官
身在公職忌私心
有信有威能服眾
為官清廉居家儉
為官勿貪忌奢華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