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世紀中國文學史寫作的實際情況,本課題采取了以時間為軸的縱向研究與以各種專題史和代表作分析為軸的橫向研究相結合的研究策略,其中縱向研究包括“草創(chuàng)期(1904-1920年)”“成長期(1921-1940年代)”“演變期(1950-1970年代)”“創(chuàng)新期(1980-2000年)”“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史寫作等5個子課題;橫向研究包括三個層面:一是“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寫作”“20世紀中國臺港澳文學史寫作”。二是“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史寫作”“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寫作”。三是“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寫作”“20世紀中國比較文學史寫作”,再加上“緒論”和“中國文學史書目”,一共是13個子課題。每個子課題都基本按照“寫作歷程——代表作分析——范式研究”的“三部曲”模式展開研究,“三部曲”中前兩部分涉及內容廣泛,體量碩大,是研究的重點,第三部分的“范式研究”主要要進行理論的概括與提煉,是研究的難點。這一研究范式遵循了由淺入深、由面到點、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規(guī)律,首先是總體梳理中國文學史的寫作歷程,在充分展示中國文學史寫作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文學史寫作范式的理論高度進行總結。
溫潘亞,男,1964年9月生,博士,文學二級教授。1984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2005年在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專業(yè)獲博士學位,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F為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揚州大學文體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泰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江蘇省品牌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及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中文學科負責人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第40批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以及江蘇省“333工程”項目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共12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清華大學學報》《中國高等教育》等國家知名期刊及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含合著)8部,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先后獲得江蘇省第十一屆和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和二等獎、江蘇省高校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鹽城市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特等獎、泰州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yōu)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016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