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大后方專題研究》在充分使用豐富的檔案和報刊文獻資料基礎上,以重慶和四川為考察重點,對抗戰(zhàn)時期中國大后方的水旱災害救濟、市民生活變遷、文化教育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等專題,以具體而微觀的實證性個案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目前抗戰(zhàn)大后方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抗戰(zhàn)時期城市化進程中企業(yè)、民眾和政府之間的博弈等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為學界在戰(zhàn)時中國大后方研究方面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借鑒。
杜俊華,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兼職教授,西南大學抗戰(zhàn)大后方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社會變遷、中**史、中國近現代史。在《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史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探索》《江西社會科學》《歷史教學》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6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中國博士后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人才項目、教改項目、中央高;緲I(yè)務重點項目等10項。獲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秀著作三等獎、全國黨史黨建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省部級社科獎和榮譽稱號6項,系全國高校一屆(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提名人物,多次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專題一 1937年四川旱災等級確認中的政府博弈
——以巴縣和璧山為例
一、四川省政府對旱災的查勘和災級的初步確定
二、縣政府與省政府在旱災等級再確認中的初博弈
三、博弈的復雜化:重慶行營、巴縣政府、華洋義賑會與四川省政府
四、結語
專題二 全面抗戰(zhàn)前夕重慶的購糧平糶救災
一、平糶糧購買
二、平糶糧的運輸
三、平糶糧售賣與糧價平抑
四、購糧平糶:政府與商人雙贏
專題三 全面抗戰(zhàn)前夕重慶旱災救濟的社會化宣傳
一、多樣性:社會化宣傳主體
二、社會化宣傳方式的多樣性
三、社會化宣傳的成效
專題四 重慶地方志與民國時期的重慶災害史
——以1936-1937年的旱災為例
一、重慶地方志的種類和特點
二、重慶地方志史料在災害史研究中的作用
三、路徑探析:在災害史研究中辨析
和運用方志
專題五 華洋義賑會與全面抗戰(zhàn)前夕的四川旱災救濟
一、全面抗戰(zhàn)前夕華洋義賑會對四川旱災
救濟的重視
二、華洋義賑會對四川旱災的救濟
三、余論
專題六 重慶自來水公司對日機“大轟炸”的應對
一、全面抗戰(zhàn)初期重慶自來水公司的改制及
“黃金發(fā)展”
二、“大轟炸”對重慶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的影響
……
專題七 陪都時期重慶城市近代化中的企民矛盾
專題八 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四川平民教育
專題九 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大學教授議政
專題十 報紙與陪都重慶的水災救濟(1940-1946年)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