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已獲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立項。該書從禮理會通的角度,將經(jīng)學研究與哲學研究結合起來,并提煉出禮樂哲學這一新的學術概念,從禮樂形上學、價值論、實踐觀三個方面對朱子禮學的哲學體系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詮釋與建構。該書指出,禮、理是朱熹思想的兩個基本面向,禮學是其理學下學實踐的基礎,理學是其禮學的形上依據(jù),二者相融互補,使得朱熹的思想世界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都顯得豐滿而自洽。與此同時,朱熹的禮樂哲學思想也具有充分的現(xiàn)實價值。
自 序
拙著《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研究》是在同名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的。關于書名,我先前一直在《朱子禮學的義理世界》與《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研究》兩者之間猶豫不定,因為前者較為四平八穩(wěn),而后者提出了禮樂哲學這一新的概念,我比較擔心是否能夠為人所接受。但一方面好在博士學位論文順利地通過外審和答辯,有幸得到了評審與答辯專家們的認可與鼓勵,并先后獲得校級和省級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讓我多少有了些信心;另一方面,自2010年我從廈門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參加工作以來,雖然其間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蕪雜的家庭瑣事也分散了許多精力和時間,不過我一直在不懈地完善和修正自己對禮樂哲學的理解,亦曾以專文《禮樂哲學論綱》(刊于《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4期)對之進行過闡述。盡管仍然不夠成熟,但我自認為自己的相關思考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系統(tǒng)性。這就是促使我大膽沿用原題的根本動因。另外,就朱熹而言,作為我國中世紀頗具代表性的哲學與經(jīng)學大家,他對禮樂經(jīng)典的義理化闡釋以及對禮樂實踐的相關思考與探索,也足以構成為一套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禮樂哲學思想體系,并對儒家禮學在今天的復興以及當代社會文化建設等無論是在學理層面還是實踐方法層面都能夠提供一定的啟示。因此,對之展開系統(tǒng)深入的探討是有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
關于本書的選題,還有必要說明的是,書名中禮樂哲學這一頗具新意的概念最早是我在向詹石窗教授請教博士論文選題時,詹師幫我敲定的。在2008年下學期,我的博士導師樂愛國教授建議我從朱熹的禮學思想入手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和寫作。但由于我是從哲學研究的角度入手,應該與傳統(tǒng)的經(jīng)學研究或者思想史研究在方法和視域等方面均有所區(qū)別,加上我涉足禮經(jīng)學的時間短,也有揚長避短的必要,所以在選題與具體的研究寫作方面就必須突出其哲學蘊涵與哲學學科屬性。(當然,我們也并非要刻意避開訓詁與考據(jù)層面的工作。事實上,若要盡可......
馮兵,重慶奉節(jié)人,哲學博士,國立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孔孟學刊》副主編,國家一級學會朱子學會理事,全國名山名川名觀學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哲學系(2010),曾赴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訪學(20152016),主要從事儒家禮樂哲學以及傳統(tǒng)禮樂文化的當代傳承與應用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各1項,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國學單列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及一般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等數(shù)項。在《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A&HCI)《哲學動態(tài)》《中國哲學史》《學術月刊》《光明日報》等海內(nèi)外權威及核心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出版專著1部。曾獲得過福建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全國聯(lián)校教育社科醫(yī)學論文獎以及廈門市優(yōu)秀社科成果獎。先后入選福建省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華僑大學百名優(yōu)秀學者成長計劃等人才項目。
導 論
一 選題緣起
二 禮樂經(jīng)學的發(fā)展概況
三 朱熹的禮樂著述概況
第一章 禮樂與禮樂哲學
第一節(jié) 禮樂的起源
第二節(jié) 禮樂的人文升華
第三節(jié) 禮樂哲學的基本內(nèi)涵
小結
第二章 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的背景
第一節(jié) 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jié) 學術思想背景
小結
第三章 朱熹的禮樂形上學
第一節(jié) 禮樂理氣論
第二節(jié) 禮樂鬼神論
第三節(jié) 禮樂文質(zhì)論
小結
第四章 朱熹的禮樂價值論
第一節(jié) 仁
第二節(jié) 敬與和
第三節(jié) 義與利
小結
第五章 朱熹的禮樂實踐觀
第一節(jié) 禮樂的傳承與修訂
第二節(jié) 禮樂日常生活實踐觀
第三節(jié) 禮樂政治實踐觀
小結
第六章 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的特征
第一節(jié) 朱熹禮樂哲學經(jīng)典詮釋的特征
第二節(jié) 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的義理特征
小結
第七章 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第一節(jié) 朱熹禮樂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轉(zhuǎn)換何以可能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禮樂實踐原則的現(xiàn)代啟示
第三節(jié) 社會道德價值體系建設的啟示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