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 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哲學雖然作為美國本土哲學的產物,其徹底的經(jīng)驗主義亦承襲了英國的經(jīng)驗論傳統(tǒng),卻與二十世紀占據(jù)英美哲學主流的分析哲學關聯(lián)不大,反而因其對傳統(tǒng)理性主義哲學的批判以及濃厚的人文關懷與歐陸哲學的意志哲學、生命哲學、現(xiàn)象學等諸多流派有著共同的話題以及相似的觀點。 本書從詹姆斯長達十二年的職業(yè)選擇以及1872年所經(jīng)歷的精神危機入手,分析了詹姆斯宗教關懷的由來,闡述了他的宗教觀念,并通過對其宗教科學、符合一般人需求的實用主義哲學以及作為基礎的徹底經(jīng)驗主義的闡釋,展示詹姆斯是如何以一種不同于尼采與克爾凱郭爾的溫和方式來應對現(xiàn)代人的精神危機的,并力圖消除長期以來人們關于實用主義的僵化理解與刻板印象。
前 言
19世紀以來,理性與信仰的雙重危機引發(fā)了歐洲文明的現(xiàn)代性危機以及與之共生的當代人的精神危機。目前,這場危機在蔓延的同時也有了新的變化。宗教與科學的關系由對立走向了對話,宗教也沒有如科學主義者預言的那樣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而消亡,反而伴隨著宗教世俗化的進程迎來了宗教與科學共處的蜜月期。但不容忽視的是,這種越來越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即便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大行其道,也終究會離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仰越來越遠。當代西方哲學家以各自的方式來分析和應對這場危機,其中與宗教信仰直接相關的分析中,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
尼采既否定基督教也否定人的宗教信仰,認為上帝死后人的宗教信仰行為是虛假和不真誠的,與其等待一個已經(jīng)不在場的神來拯救人、給人以希望,不如肯定人自身以及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通過尋求自我的超越來賦予生命意義?藸杽P郭爾也否定現(xiàn)存的基督教會、神職機構以及神職人員,雖然他也批判宗教世俗化之后的宗教信仰喪失了其原本的含義,認為很多基督徒只是口頭上的宗教身份認知,在行為表現(xiàn)上與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幾乎沒有任何差別,但克爾凱郭爾是從根本上肯定個人的宗教信仰行為的,而且不合時宜地要在一個宗教越來越世俗化、對宗教信仰的行為要求越來越簡單、對宗教信仰的理解越來越寬泛的時代,恢復基督教在鼎盛時期甚至尚未在中世紀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且還是一種異端邪說時的那種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仰,一種亞伯拉罕獻子式的充滿了恐懼與戰(zhàn)栗的個人孤獨的信仰之旅。他想通過揭示成為一個基督徒是極為困難的來闡發(fā)個人的宗教信仰行為所包含的真正要義。在他的解釋下,嚴格意義上個人的宗教信仰行為不是盲目地跟從,而是個人主動的行為選擇,更是作為孤獨個體的自我的......
韓寧,女,1980年出生,山東乳山人,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副教授。2002年畢業(yè)于煙臺師范學院政法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研究。--版權信息
導言
第一章 擁有兩種思想的人
第一節(jié) 詹姆斯思想體系的特點
第二節(jié) 職業(yè)選擇和精神危機
第三節(jié) 藝術家的氣質
第二章 詹姆斯的宗教關懷
第一節(jié) 父親影響與個人危機
第二節(jié) 詹姆斯的宗教態(tài)度
第三節(jié) 詹姆斯的宗教觀
第三章 詹姆斯的宗教科學
第一節(jié) 科學與宗教之爭
第二節(jié) 美國的宗教狀況
第三節(jié) 《宗教經(jīng)驗種種》的境遇與意圖
第四節(jié) 關于宗教科學的一個假設
第四章 符合一般宗教需求的哲學
第一節(jié) 作為一種哲學運動名稱的實用主義
第二節(jié) 一種新的哲學期望:兼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之爭
第三節(jié) 實用主義的提出
第四節(jié) 一種氣質哲學
第五節(jié) 實用主義與宗教
第六節(jié) 關于實用主義的思考
附錄 哲學能否成為一門規(guī)范性的科學
第五章 徹底的經(jīng)驗主義
第一節(jié) 徹底的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
第二節(jié) 對理性主義的批判
第三節(jié) 徹底的經(jīng)驗主義與傳統(tǒng)經(jīng)驗論
第四節(jié) 徹底的經(jīng)驗主義與現(xiàn)象學
第五節(jié) 對傳統(tǒng)二元論問題的消解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