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蕭紅以《生死場》《呼蘭河傳》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小說文體,其意義在于“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xù),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蕭紅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凄切憂婉,在情感濃度和抒寫張力上都較深刻強烈,刻畫人物注重心理深層的挖掘,文字風格獨樹一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作品個人風格強烈,文章結構松散,模糊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語言富有樸素的詩意,充分展現了文學美。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于天才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生于黑龍江呼蘭河畔,學名張秀環(huán),后改名張迺瑩,另有筆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蕭紅與呂碧城、石評梅、張愛玲并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魯迅先生對其成名作《生死場》十分激賞,并為之作序。茅盾評價其晚期杰作《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夏志清稱其為“二十世紀中國*秀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