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實踐過程中,校企實施“雙主體”育人,共同開發(fā)了專業(yè)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并形成了試點專業(yè)的典型案例。本書對從事職業(yè)教育現代學徒制研究、實踐的院校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是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是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學院是一所緊密圍繞吉林省和長春市支柱、優(yōu)勢和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人才需求,以高等職業(yè)教育為主、社會培訓與認證教育協調發(fā)展的“城市高職”。幾年來,學院在不斷更新辦學理念、深化校企合作辦學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政府主導、行業(yè)指導、企業(yè)參與的“一主多元”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初步搭建了系統(tǒng)開放、資源匯集、機制健全、互惠雙贏的辦學平臺。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要求,學院先后選擇了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一汽一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金塔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合心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隆和艾美酒店、青島西海岸隆和福朋喜來登酒店、吉林大藥房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吉快運有限公司等多家國有、合資和民營三種不同所有制企業(yè),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食品生物技術、酒店管理等專業(yè)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5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5]29號),確定了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單位,學院與合作企業(yè)共同制訂招生與招工方案,落實了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積極推進了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改革,實施“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開發(fā)“學校課程+企業(yè)課程”的課程體系和相關教學資源;校企共同組建了由校內骨干教師與企業(yè)師傅組成的專兼結合師資隊伍,通過聘請企業(yè)師傅,開展以“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并重的師資隊伍建設;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實踐教學條件,制訂并完善了人才培養(yǎng)制度和標準,建立了雙主體育人管理辦法、學徒制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管理制度,“雙主體”共同開展教學組織管理與評價,創(chuàng)新了校企一體化育人機制。
本書總結了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的實踐成果和經驗,匯集了試點專業(yè)在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所形成的典型案例、專業(yè)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本書由學院與試點合作企業(yè)聯合編著,趙有生擔任主編,王軍、姜惠民擔任副主編,趙有生負責全書內容規(guī)劃和統(tǒng)稿,趙有生負責編寫了下篇的實踐篇導論;王軍、姜惠民、高文智、隋秀梅、劉金華、徐亞杰、劉寶慶、魏新民、周佩秋、張慶玲、韓冰、賀麗萍(企業(yè))、曲萌飛(企業(yè))、王新銘、代兵、呂娜、王洋、方振龍、李巍、趙曉風(企業(yè))、張桂源、南洋、王冬梅、李曉林、李威(企業(yè))、肖華、李金明、肖敬偉、成玉蓮、依志國、張志軍(企業(yè))、袁金輝、于天寶、王鑫宇、韓峰(企業(yè))、李海超(企業(yè))、高秋滿(企業(yè))、梁強、溫軍、梁峰、張洪波(企業(yè))、孫宏杰(企業(yè))、劉國棟(企業(yè))、張繼媛、周嵬、宋云艷、周理(企業(yè))、劉懷蘭(企業(yè))、孫海亮(企業(yè))、李峰、隋欣、唐敏、于周男、逯家富、梁英武、劉洋、劉黎紅、于洪梅、楊蒙(企業(yè))、李雪璨、王然、才琳、溫慧穎、劉曉強、趙偉麗、張丹丹(企業(yè))、韓國慶(企業(yè))、花立明、陳金、趙慶國、李征、郭海榮(企業(yè))、孫晶艷、王國玲、宋艷平、韓笑波、王國龍、王志強(企業(yè))、李群、劉美清(企業(yè))、張蕾等參與編寫了試點專業(yè)典型案例、專業(yè)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一汽一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金塔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合心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吉快運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隆和福朋喜來登酒店、青島西海岸隆和艾美酒店和吉林大藥房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由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工作還處于試點實踐階段,書中難免存在欠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上篇 專業(yè)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 專業(yè)教學標準
1.1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專業(yè)教學標準
1.1.1 培養(yǎng)目標
1.1.2 職業(yè)面向
1.1.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1.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1.5 教學基本條件
1.1.6 質量保障
1.2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yè)教學標準
1.2.1 培養(yǎng)目標
1.2.2 職業(yè)面向
1.2.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2.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2.5 教學基本條件
1.2.6 質量保障
1.3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yè)教學標準
1.3.1 培養(yǎng)目標
1.3.2 職業(yè)面向
1.3.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3.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3.5 教學基本條件
1.3.6 質量保障
1.4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奧迪機電班)專業(yè)教學標準
1.4.1 培養(yǎng)目標
1.4.2 職業(yè)面向
1.4.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4.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4.5 教學基本條件
1.4.6 質量保障
1.5 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奧迪車身班)專業(yè)教學標準
1.5.1 培養(yǎng)目標
1.5.2 職業(yè)面向
1.5.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5.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5.5 教學基本條件
1.5.6 質量保障
1.6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四年制)教學標準
1.6.1 培養(yǎng)目標
1.6.2 職業(yè)面向
1.6.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6.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6.5 教學基本條件
1.6.6 質量保障
1.7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yè)教學標準
1.7.1 培養(yǎng)目標
1.7.2 職業(yè)面向
1.7.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7.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7.5 教學基本條件
1.7.6 質量保障
1.8 酒店管理專業(yè)(國際品牌酒店管理)教學標準
1.8.1 培養(yǎng)目標
1.8.2 職業(yè)面向
1.8.3 培養(yǎng)規(guī)格
1.8.4 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1.8.5 教學基本條件
1.8.6 質量保障
第二部分 課程標準
2.1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專業(yè)課程標準
2.1.1 “軌道車輛制動”課程標準
2.1.2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電氣系統(tǒng)”課程標準
2.1.3 “軌道車輛駕駛與管理”課程標準
2.1.4 “軌道車輛檢修”課程標準
2.1.5 “軌道車輛檢修綜合實訓”課程標準
2.2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yè)課程標準
2.2.1 “車站信號計算機聯鎖A”課程標準
2.2.2 “城市軌道交通專用通信設備維護”課程標準
2.2.3 “自動售檢票系統(tǒng)檢修與維護A”課程標準
2.2.4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崗位實務”課程標準
2.2.5 “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崗位實務”課程標準
2.3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yè)課程標準
2.3.1 “乘客運輸工作組織”課程標準
2.3.2 “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標準
2.3.3 “票務管理組織”課程標準
2.3.4 “行車崗位實務”課程標準
2.3.5 “客運崗位實務”課程標準
2.4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奧迪機電班)專業(yè)課程標準
2.4.1 “奧迪車載供電與網絡系統(tǒng)”課程標準
2.4.2 “奧迪底盤機械基礎”課程標準
2.4.3 “奧迪發(fā)動機機械基礎”課程標準
2.4.4 “奧迪入門培訓”課程標準
2.4.5 “走進奧迪經銷商”課程標準
2.5 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奧迪車身班)專業(yè)課程標準
2.5.1 “表面處理技術Ⅰ”課程標準
2.5.2 “表面處理技術Ⅱ”課程標準
2.5.3 “表面處理技術Ⅲ”課程標準
2.5.4 “奧迪車身基本技能培訓”課程標準
2.5.5 “車身小修培訓”課程標準
2.6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四年制)課程標準
2.6.1 “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標準
2.6.2 “工業(yè)機器人離線編程與仿真”課程標準
2.6.3 “工業(yè)機器人現場編程”課程標準
2.6.4 “工業(yè)機器人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標準
2.6.5 “工業(yè)機器人工作站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標準
2.7 食品生物技術專業(yè)課程標準
2.7.1 “辣椒制品檢驗技術”課程標準
2.7.2 “食品生產安全與管理”課程標準
2.7.3 “食品貯存與銷售”課程標準
2.7.4 “辣椒系列調味品生產技術”課程標準
2.7.5 “辣椒籽油生產技術”課程標準
2.8 酒店管理專業(yè)(國際品牌酒店管理方向)課程標準
2.8.1 “酒店部門運營知識”課程標準
2.8.2 “酒店市場營銷”課程標準
2.8.3 “酒店oPERA系統(tǒng)操作實訓”課程標準
2.8.4 “酒店部門運營實務”課程標準
下篇 實踐篇
3.1 實踐篇導論
3.1.1 探索校企“雙主體”育人和實施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學習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
3.1.2 完善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標準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重點
3.1.3 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保障
3.2 校企雙主體育人,創(chuàng)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專業(yè)
3.2.1 項目背景
3.2.2 主要做法
3.2.3 保障措施
3.2.4 取得成效
3.2.5 啟示與思考
3.3 實踐與創(chuàng)新,校企攜手共推現代學徒制式人才培養(yǎng)——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yè)
3.3.1 項目背景
3.3.2 主要做法
3.3.3 保障措施
3.3.4 取得成效
3.3.5 啟示與思考
3.4 探索與實踐并進,城軌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yè)
3.4.1 項目背景
3.4.2 主要做法
3.4.3 保障措施
3.4.4 取得成效
3.4.5 啟示與思考
3.5 校企深融,培養(yǎng)奧迪汽車維修人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
3.5.1 項目背景
3.5.2 主要做法
3.5.3 保障措施
3.5.4 取得成效
3.5.5 啟示與思考
3.6 深化三階段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yè)
3.6.1 項目背景
3.6.2 主要做法
3.6.3 保障措施
3.6.4 取得成效
3.6.5 啟示與思考
3.7 雙主體育人,創(chuàng)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
3.7.1 項目背景
3.7.2 主要做法
3.7.3 保障措施
3.7.4 取得成效
3.7.5 啟示與思考
3.8 招工即招生,畢業(yè)即就業(yè)——食品生物技術專業(yè)
3.8.1 項目背景
3.8.2 主要做法
3.8.3 保障措施
3.8.4 取得成效
3.8.5 啟示與思考
3.9 “兩同一聯”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與實踐——物流管理專業(yè)
3.9.1 項目背景
3.9.2 主要做法
3.9.3 保障措施
3.9.4 取得成效
3.9.5 啟示與思考
3.10 與美國萬豪國際旗下品牌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酒店管理專業(yè)
3.10.1 項目背景
3.10.2 主要做法
3.10.3 保障措施
3.10.4 取得成效
3.10.5 啟示與思考
3.11 校企同心,培育藥品服務精英——藥品服務與管理專業(yè)
3.11.1 項目背景
3.11.2 主要做法
3.11.3 保障措施
3.11.4 取得成效
3.11.5 啟示與思考
附錄Ⅰ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附錄Ⅱ 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
附錄Ⅲ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度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