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次以構式理論來研究語言演變:基于用法,建立了以構式化為核心、以語法構式化和詞匯構式化為具體演變路徑的構式演變理論。該理論用構式視角來審視和吸收傳統(tǒng)的語法化和詞匯化的研究成果,構建了構式理論指導下的語言演變框架,是對傳統(tǒng)的語法化和詞匯化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提升。本書向語言研究者展示了全新且富有成效的歷史語言學研究方法,堪稱構式演變理論研究的奠基之作。具體價值在于:
1.建立了基于用法的構式演變模型,將構式語法和歷史語法研究結合起來。
2.構式化理論是對歷史語言學傳統(tǒng)的語法化、詞匯化理論的吸收、融合和重新構建。
3.對傳統(tǒng)的語法化理論的兩大模式進行了重新理解。
4.區(qū)分了類比化和類比思維,以及新分析和重新分析。
5.建立了理論和實證相結合的構武演變研究范式。
譯者認為該書漢語譯本將促進國內學界對于構式理論的進一步理解,在語法化原有理論上提供了以構式理論為系統(tǒng)的新理論方法框架。雖然該書運用的語料均是英語,但是毫無疑問作為對所有語言的構式和演變都有效的理論框架,因此必將也會對漢語演變的研究產生新影響和新突破。因此本書的漢譯本能夠更好地為漢語演變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尤其是推動漢語演變研究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思路方法推進必將起著借鑒作用,并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伊麗莎白特勞戈特,語言學家,斯坦福大學語言學系及英文系榮休教授。在歷史語法、語義和語用學以及語法化和構式化等方面,研究成果在國際相關領域有較大影響。其研究重點為如何將構式語法與語言的微觀變化結合,包括英語元語言語用標記的發(fā)展等。
格雷姆特勞斯代爾,語言學家,英國愛丁堡大學語言學系及英文系高級講師。其研究方向為語言的變體和演變,及認知語言學。已出版:《英語社會語言學要略》《梯度、漸變及語法化》《語法化研究的新方向》等。
譯者簡介:
詹芳瓊,華東師范大學講師,2012年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系,獲博士學位,師從本書作者之一特勞戈特和著名漢語史語言學家孫朝奮先生,主要研究領域為構式語法和構式化以及構式演變理論在漢語中的運用。
鄭友階,黃岡師范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英漢對比研究及互譯,為特勞戈特另一著作《詞匯化和語言演變》的中文版譯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