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閣》是云南大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系創(chuàng)辦的學術集刊,旨在弘揚魁閣精神,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本期共收錄了21篇文章,10個欄目,其中有對鄉(xiāng)土中國與鄉(xiāng)土建設的歷史回溯與理論反思,有從昆明市翠湖公園移居老年人運動休閑行為考察日常生活的重建與空間使用權的爭奪與維系,有從書寫的文本和行動者的“人”的角度探討家譜研究,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少數民族建筑景觀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等等。
星轉魁閣(卷首語)
掃南國風煙,筆底風流。昆曲雅音枇杷晚翠外,人面桃花古渡頭。應西南風好君年少,卻老階入秋左與右。
看西鎮(zhèn)風華,三村物候。油鹽市井青云長街前,客窗雨巷燈如豆。寄文章憎命說東西,對天地沙鷗去與留。
欲聽靜無聲,蒼茫何所求?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星轉閣樓,故國明月,家國相守,憐子丈夫繞指柔。緩緩陌上向來時,可堪回首。
閱斷碣殘碑,打馬牽藤。生旦凈丑角色盡戲里,自信百年托清夢。嘆滾滾英雄誰曾在?問羈旅幾更縱與橫。
數半江漁火,志道為朋。風花雪月高原四序中,弦歌不輟走邊城。幸青青子衿會有我,笑不負此生熱與冷。
欲聽靜無聲,蒼茫何所求?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星轉閣樓,故國明月,家國相守,憐子丈夫繞指柔。緩緩陌上向來時,可堪回首。
云鶴松
星轉魁閣(卷首語) 云鶴松
學術訪談
師承與薪傳——云南大學民族史研究漫談 林超民 潘先林
社會學理論與應用
鄉(xiāng)土中國與鄉(xiāng)土建設的歷史回溯與理論反思:“主義時代”的核心課題 向輝
日常生活的重建與空間使用權的爭奪與維系
——對昆明市翠湖公園移居老年人運動休閑行為的考察 李宇峰
人類學與區(qū)域研究
書寫的文本和行動者的“人”——家譜研究之我見 馬斌斌
跨國流動與網絡共融:探索海外華文新媒體的傳播實踐
——緬甸中文網個案考察 楊明月
民俗與社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少數民族建筑景觀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兼談日本學者的理論與實踐 劉朦
云南興蒙鄉(xiāng)蒙古族歷史上的族際通婚探究 張玉皎
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
結構限制、專業(yè)約束與社會組織發(fā)展的“內卷化”困境 方勁 姚雨瓊
魁閣新秀
易村宗族嬗變與社會變遷:1939~2018 劉興旺
風險社會背景下第三條道路的“結構二重性”解析 朱沖沖
劇評
話劇《魁閣時代》:文獻、田野和儀式 朱曉陽
樂評
魁閣星輝,燎原長青——樂評《星轉魁閣》 袁競
影評
從影片《百鳥朝鳳》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民間延續(xù) 張晗 張海超
《福地》于我 鮑江
愛德華·柯蒂斯:光影捕手的夢與痛 朱靖江
魚人傳統(tǒng):生命政治視域下的《水形物語》 雷曉春
亞洲富豪與新奇觀的誕生——《摘金奇緣》評介 張文茹
他者的歌謠正安慰著無家的你我:土地、民歌、人類學——評《大河唱》 白魚
我們?yōu)槭裁葱枰溈硕鸥瘢?
——從《學校景觀》(School Scapes)出發(fā)思考觀察電影之價值 仇雅琪
書評
在場·轉場·守望——評《在場:流動電影與當代中國社會建構》 王麗娜
希望之地——評Field of Desire:Poverty and Policy in Laos 周航
《魁閣》集刊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