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家》這部長篇小說描寫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紀*個十年大約五六十年的時間里兩代三位女性的人生:她們分別是母親“蘭英”(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繼承者)、兒媳“紅芳”(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無謂者)與女兒“秀娟”(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反叛者)。小說分別以她們三個人為主分為三卷。這三卷各自獨立,但是在情節(jié)上又一以貫之,構成一個整體。作者通過這三位女性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所處的變革時代,一些過去曾經執(zhí)著地追求、遵循的東西,正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生著默默的改變。而從這種改變中,我們感到了歷史的進步。
李駿虎,男,1975年10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先后獲得山西新世紀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前面就是麥季》,長篇小說《奮斗期的愛情》《婚姻之癢》《母系氏家》。山西文學院首屆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第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 李駿虎說:我在晉南農村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做了18年真正的農民。我身體里流淌的是農民的血液,我是那樣地渴望回到莊稼地里去勞作,我從靈魂深處對生我養(yǎng)我的那塊土地充滿了無法形容的熱愛。
一個外面來的人,恐怕永遠體會不到那個村莊的丟失之美,那 種混沌的懨懨迷醉。
從大的地理上來看,這里屬于北中國的黃土高原,山西省的南 部;小而言之,正處在霍山的斷裂帶,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遠古洪荒 時期,浩大的汾河水流經這里,不舍晝夜,沖積出向南傾斜的廣袤 平原,從而具有典型的汾河谷地氣候特征:南部平原海拔不過四百 米,四季分明,燦爛的陽光像溫暖的乳房哺育著大地上嗷嗷待哺的 生靈;三面環(huán)繞的高山卻壁立三千米開外,屬高寒地區(qū),山頂積雪 終年不化,盛產白皮松、五色花、雙頭蛇、萬年燈。有足夠的遺址 可以證明,堯舜禹的部落都是以這片河谷盆地為國中之國,一直在 這片豐饒的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二三十年前,現代的耕 作方式和外來文明還沒對這里產生多少影響。
那個村莊,數十年前由汾河的一條支流的勢力范圍往東方遷 移,只是為了躲避不可預期的洪水。初具規(guī)模時只有三五家人,其 實還是一大家子,一個姓氏。并且最初,還有一家遲遲不肯遷移 到東方的高地,可以相望的新的聚居地,在此之前是祖先安息的風 水寶地,這造成了這家短期的遲疑,自然,后來他們也跟了過去。 五十個年頭過去了,這里已經有三二百戶人家,近千口的人丁。然 而除了不同的年代收留的零落的幾家外姓人,其實都還是一大家 子。因為是一大家子,都只按輩分稱呼,下對上尊稱,上對下愛 稱,同輩稱小名的多,大名只在少數在外面上過學的和上過班的人 那里被外人記得。也有幾位被喊了一輩子大名的,那當然是村里為 數不多的有身份的人,需要大家知書達理地去尊敬。一個村莊其實 就是那一個家族,于是漸漸都不是很去記那個共同的姓氏了,那個 姓和陌生的大名組合在一起的情形,只被書寫在身份證上,給外人 看,使外人不至于把一村子人搞混。
族譜也是沒有的,三代以上的祖先躺在更東方的高地,等待 著清明時節(jié)的祭掃,再遠古些的先人,就不知道在誰家的耕地下成 了莊稼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了后輩的生命;钪艿哪切┤,最初還是輩 分分明的,長胡子的認真地稱呼穿開襠褲的爺爺,只怨上輩子人生 育不節(jié)制不規(guī)劃。族譜是沒有的,中堂掛的是壽星托桃或者猛虎下 山圖,輩分都在人心里記著,不會亂,也不能亂。往后就不行了, 觀念新了之后,輩分低的人就開始找機會“提輩兒”,本來是侄 子的,和你稱兄道弟了,你須裝個糊涂,放人家一馬,這樣才是同 齡伙伴“應該”有的態(tài)度。三代之后呢,一個姓氏的也不能說是一 家人了,有了生疏,有了仇恨,甚至,有了姻緣。因此姓氏不能不 忘,祖先不能不忘,族譜當然不能修,修了就是“倒行逆施”。
沒了姓氏,沒了祖先,容易丟失的還有時光。只記得農時,只記得冷了穿熱了扒,春夏不分,夏秋不明,秋冬不解,冬春不 知。公元紀年最不必去記,星期更加沒用,農歷倒是能派些用場: 孩子結婚要看八字定黃道吉日;亡故了親人,也要看看陰陽。最要 緊的是一天里的時間:每晚八點中央一套的連續(xù)劇怎么能不看?播 什么看什么,好壞都入迷;孩子放學的時間更要牢記,得做飯給學 生吃么。最怕的是陰天下雨,一天里昏昏欲睡,時間都擋在烏云之 外,——趕上那秋天的淫雨,無邊無際地打在翠綠的樹葉上,看看 對面發(fā)呆的人,開口就問:下了半月了嗎?
生活只在家的單位里存活,只要還沒死,時間就在記憶里存 在,——記憶是屬于一家子的記憶,事情只是院墻里的事情,—— 只要分了家,上面承認有爹媽,下面承認有兒女,其他統(tǒng)統(tǒng)不必放 在心上。還有什么可丟失的呢?那就是最后可丟失的東西了:性。 人一往年紀上走,都有些中性化了,女人腰身變粗,男人嗓音變 細。但也有大的方向,就是女人還像女人,男人也開始像了女人, 當爺和爹的越來越婆婆媽媽,當家的就更加“應該”是祖母或者母 親或者兒媳婦了。
至此,沒了姓氏,沒了先人,沒了時光,沒了男人,只有些 還可說說的女人的傳奇,欲說還休。明明,村莊還在那里長著,煙 火濃重,雞犬相聞,孩子哭大人罵,走進去,卻有茫然四顧無人之 感。此消失的村莊,有個名字叫南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