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5 元
叢書名:“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品教材
- 作者:張瑞穩(wěn)
- 出版時間:2014/1/1
- ISBN:9787312033834
- 出 版 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230
- 頁碼:428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2
- 開本:16K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概論、會計循環(huán)、企業(yè)基本業(yè)務核算、企業(yè)稅務會計、企業(yè)會計政策、財務報告、財務報表分析、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原因分析及識別方法、審計報告等。
總序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會計概論
第一節(jié) 會計的含義
第二節(jié) 會計對象
第三節(jié)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要素計量
第四節(jié) 企業(yè)內部控制
第二章 會計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
第二節(jié) 復式記賬
第三節(jié) 會計憑證
第四節(jié) 會計賬簿
第五節(jié) 成本計算
第六節(jié) 財產清查
第三章 企業(yè)基本業(yè)務核算
第一節(jié) 資金籌集業(yè)務
第二節(jié) 生產準備業(yè)務
第三節(jié) 產品生產業(yè)務
第四節(jié) 產品銷售業(yè)務
第五節(jié) 利潤形成與分配業(yè)務
第四章 企業(yè)稅務會計
第一節(jié) 企業(yè)稅務概述
第二節(jié) 增值稅
第三節(jié) 消費稅
第四節(jié) 營業(yè)稅
第五節(jié) 企業(yè)所得稅
第六節(jié) 其他稅費
第五章 企業(yè)會計政策
第一節(jié) 企業(yè)會計政策概述
第二節(jié) 應收款項減值
第三節(jié) 存貨計價
第四節(jié) 固定資產計量
第五節(jié) 無形資產計量
第六節(jié) 長期股權投資計量
第七節(jié) 借款費用資本化
第八節(jié) 收入確認
第九節(jié) 會計政策變更
第六章 財務報告
第一節(jié) 財務報告的內容及格式
第二節(jié) 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jié) 利潤表
第四節(jié)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jié)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jié) 合并會計報表
第七節(jié) 財務報表附注
第七章 財務報表分析
第一節(jié)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和目的
第二節(jié) 財務報表分析常用比率
第三節(jié) 財務報表的一般性分析
第四節(jié) 財務報表的綜合分析
第五節(jié) 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
第八章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原因分析及識別方法
第一節(jié)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jié) 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識別方法
第九章 審計報告
第一節(jié) 審計報告的作用
第二節(jié) 審計報告的內容和格式
參考文獻
。3)不熟悉法規(guī),遵紀守法的意識淡薄。不少會計人員不能做到熟悉法規(guī)、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意識日益淡薄。他們缺乏職業(yè)理想和敬業(yè)精神,不關注、不學習會計法規(guī),就更談不上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了。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竟然沒有會計職業(yè)道德的概念,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yè)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扭曲。
(4)缺乏鉆研業(yè)務、精益求精的精神,F實中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yè)務素質,會計工作拖拖拉拉,頻于應付差事。他們的業(yè)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專業(yè)技術能力較差,職業(yè)勝任能力明顯不夠。業(yè)務素質的低下,還表現為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記賬不符合規(guī)范,賬簿混亂、賬賬不符、報表擠數的現象,在不少單位是司空見慣的。實踐中由于會計人員業(yè)務不熟,而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質量,違背了職業(yè)道德的要求。
盡管有公司及行業(yè)的道德行為法規(guī),作出合乎道德的選擇也不太容易。例如,你是一名會計師,同時受聘擔任兩家單位的會計。我們分別稱為A、B單位。B單位是A單位的客戶。B單位從A單位賒購一批材料500萬元。作為B單位的會計師,你知道該企業(yè)正面臨財政危機,可能無法還清貨款。而A單位并不知曉,仍把500萬元貨款看作可收回的應收賬款而列為流動資產。你是否應告知A單位可能出現的壞賬并作相應的壞賬準備呢?也許你更應珍惜B單位對你的信任,兩種行為在道德上都是是非兼存的。屬于擦邊球的道德問題也會產生問題!昂戏纯山邮堋薄ⅰ叭思叶歼@么做”的一類推理在這里總能聽到。又假設你是一家公司的會計,在本會計年度剛剛結束后,完成了一筆大買賣。部門經理要求把它記入當年的業(yè)績中而非下一年。他是你的上司,你如果照辦,他會對你感到很滿意。事實上,如果你不愿從命,他會讓你苦不堪言。別人查出這筆錯記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況且這只是一個記錄時間的問題。然而很顯然,將該筆交易記入下一年度才是忠于職守的做法,但要求記入當年的壓力是如此之大,而且你也覺得把交易記人當年會使很多人受益,而幾乎沒有什么人吃虧。道德問題在這里或許并不是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偟膩碚f,道德難題就是這樣難辦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重要的是你在拿主意前認識到的確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問題時,就應多加考慮。
不作假賬是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可以說是會計職業(yè)的道德底線。會計人員是會計制度的具體執(zhí)行人,會計人員是單位內部的會計從業(yè)人員,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其衣、食、住、行、任免、獎懲、升遷,均依靠其在單位的任職及任職的業(yè)績。在過去,賦予會計人員“雙重身份”,使他們既是單位的工作人員,又是代表國家的工作人員,會計人員的任免并不完全決定于單位負責人,還要受上級主管部門的約束,這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是適應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在人事制度、勞動工資制度的改革中,這種“雙重身份”就行不通了,他們同獨立、公正執(zhí)業(yè)的注冊會計師不同,沒有在單位之外、之上的獨立執(zhí)業(yè)地位,他們的工作完全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管理之下,單位負責人擁有充分的用人權。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從屬性,這種從屬性往往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愿望為轉移。如果經理在利益機制驅動下有意指使會計人員提供誤導性或存有重大遺漏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就難以做到真實披露會計信息。從數字角度單單地看會計,任憑會計人員怎么作為,結果只能是0,0寫得再多也只能是0。但會計人員在現實中往往依附于某種力量,或者說是在某種力量支配下處理事務,這種力量究竟是來自于總經理、董事長,還是政府官員,不同場合或許不同。但客觀地存在于會計實務中并對處理具體業(yè)務有主宰效能的這種力量,在會計這個0前面加上了一個1。自從有了這個1在前面引路、后面鞭策,會計0就不再是毫無意義了,后面這個0的多少完全取決于1的意志。當前普遍發(fā)生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大多數會計人員是沒有主觀故意的,如果沒有遇到授意、指使、強令,他們自己是不會主動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如國內聞名的“瓊民源”案,在1996年的年度報告中虛構利潤5.4億元,就是在“瓊民源”董事長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劃下作出的。為此,馬玉和因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會計人員表現出的不良職業(yè)道德,正是單位負責人意志的體現,是單位負責人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