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德語(1)學生用書》是為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學生編寫的德語語言基礎教程。本書由語音教程和基礎教程兩部分組成:語音教程部分共分6課,要求通過簡單的交際情景使學生掌握德語的語音和基本語調(diào),了解德語的讀音規(guī)則。每課有一定數(shù)量的重點音素及語調(diào)練習,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基礎教程部分共12課,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后一課,即第4、8、12課的內(nèi)容為師生共同探討學習德語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是復習課,復習前三課所學的內(nèi)容。
《當代大學德語1》(學生用書)是一本實用性強的教材,內(nèi)容必須“與時俱進”。自GrundstudiumDeutsch一冊1991年問世以來,中德兩國在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書中一些內(nèi)容已顯得過時;同時德語教學界也在不斷探討,積累了不少新的、有益的經(jīng)驗。因此,在原有基礎上對該書進行重新編寫便迫在眉睫,2002年編者正式開始了新教材StudienwegDeutsch的編寫工作。此教材于2002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選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及“北京市精品教材”之列。這就更加激勵我們兢兢業(yè)業(yè)地把工作做好。StudienwegDeutsch共分四冊,每冊除主教材外還配有練習手冊、教師手冊、聽說練習冊及錄音磁帶。一冊由語音教程和基礎教程兩部分組成:語音教程部共分6課,要求通過簡單的交際情景使學生掌握德語的語音和基本語調(diào),了解德語的讀音規(guī)則。每課有一定數(shù)量的重點音素及語調(diào)練習,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基礎教程部分共12課,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之后一課,即第4、8、12課的內(nèi)容為師生共同探討學習德語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是復習課,復習前三課所學的內(nèi)容。新教材強調(diào)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樹立勤學苦練的優(yōu)良作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主動參加語言實踐的習慣。由于這套教材是專門為中國高校學生編寫的,對中國學生學習中的困難、習慣、特點以及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因為從語音到語法,從交際意向的語言表述到筆頭論證的方式,都能體現(xiàn)出文化差異。對一種全新的語言,一種別樣的文化和一種不同的社會現(xiàn)實的接近,也是對本國語言、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比較和認同的過程。這套教材給予學習者的不只是新的語言和新的學習途徑,同時也能幫助學習者逾越社會文化障礙,溝通人際關系。
《當代大學德語》系列(Studienweg Deutsch)是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本科一、二年級的德語語言綜合訓練型教材,本套教材以《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德語教學大綱》的教學原則和教學要求為指導,以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為中心,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全面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進入高年級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當代大學德語》(Studienweg Deutsch)是在原《德語教程》(Grundstudium Deutsch)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原教材主要編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梁敏教授,北京大學趙登榮教授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專家聶黎曦(Michael Nerlich)先生。《德語教程》在全國近40所大學的德語專業(yè)和其他專業(yè)的德語教學中使用,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并兩次獲得“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近年來,中德兩國在各個領域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德語教程》中不少內(nèi)容已顯得過時;另外,在此期間國內(nèi)外的德語教學和教材編寫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jīng)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于2002年決定并開始了《當代大學德語》的編寫工作,此教材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當代大學德語》(Studienweg Deutsch)系列教材共分四級,每級包括學生用書(Kursbuch)、練習手冊(Arbeitsbuch)、聽說訓練(Hören und Sprechen)、同步訓練(Lernzielkontrolle)和教師手冊(Lehrerhandbuch)以及相應的語音資料。本教材的宗旨是:在語言情景、交際意向、題材和體裁等語用范圍層面上,把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以達到有效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目的。在題材的確定、內(nèi)容的安排和詞匯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德語國家的國情、文化特點以及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的現(xiàn)實,有助于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當代大學德語1學生用書》由語音教程和基礎教程兩部分組成:語音教程部分共分6課,要求通過簡單的交際情景使學生掌握德語的語言和基本語調(diào),了解德語的讀音規(guī)則。每課有一定數(shù)量的重點音素及語調(diào)練習,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使用;基礎教程部分共12課,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即第4、8、12課的內(nèi)容為師生共同探討學習德語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是復習課,復習前三課所學的內(nèi)容。本套教材強調(diào)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樹立勤學苦練的優(yōu)良作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主動參加語言實踐的習慣。
由于《當代大學德語》系列教材是專門為中國高校學生編寫的,對中國學生學習中的困難、習慣、特點以及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因為從語音到語法,從交際意向的語言表述到筆頭論證的方式,都能體現(xiàn)出文化差異。對一種全新的語言,一種別樣的文化和一種不同的社會現(xiàn)實的接近,也是對本國語言、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比較和認同的過程。這套教材給予學習者的不只是新的語言和新的學習途徑,同時也能幫助學習者逾越社會文化障礙,溝通人際關系。
本套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應歸功于全體參與者的共同努力,歸功于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司和高等教育司、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鼎立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要特別感謝Uta Ettel女士、Dr. Michael Pielenz先生、Friedrich Clamer先生、穆蘭教授和許震民教授,他們通讀了全書或參與了審校工作,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感謝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為編寫組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對教材內(nèi)容提出的建議。最后,還要感謝一切關心和支持過我們工作的朋友。
我們熱切期望廣大讀者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對發(fā)現(xiàn)的紕漏、缺點或錯誤提出批評和建議,以便在再版時修訂和改進。
梁敏,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德語教學法、德語教學大綱以及編寫教材的工作。曾受國家教委委托主持《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的制定和研究工作,并在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和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多篇論文。聶黎曦(Michael Nerlich)(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德語教學法專家,參與《當代大學德語》《德語教程》等教材的編寫工作。
Vorkurs 1
Lektion 1 Wir lernen Deutsch 71
Lektion 2 Unterricht und Freizeit 91
Lektion 3 Ach du liebe Zeit! 113
Lektion 4 Das Lernen lernen: Wörter 135
Lektion 5 Sie wünschen? 157
Lektion 6 Essen und Trinken 185
Lektion 7 Manchmal geht’s auch ohne Arbeit 211
Lektion 8 Das Lernen lernen: Sprechen 237
Lektion 9 Ein Dach über dem Kopf 263
Lektion 10 Ein Blick zurück 289
Lektion 11 Fröhliche Weihnachten und ein gutes neues Jahr! 315
Lektion 12 Das Lernen lernen: Wiederholen 339
Wörterverzeichnis 363
Starke und unregelmäßige Verben 381